□張軍

三國時期,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朱然,他活著的時候曾干過擒殺關羽、打敗劉備的“壯舉”,但這些事情都不足以讓后人記住他、對他產生什么好感,可是他死后卻干了一件令世人不得不感謝他的壯舉,那就是給自己修了一座等級甚高的朱然墓。這座墓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有關三國時期考古的一項重要發現,也是已發掘東吳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規模最大、國寶珍品較多、時間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為80年代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而墓中出土的140多件文物中,一些“貴族生活圖漆盤”以其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漆盤是用天然生成的漆液制的物品。自然界有一種樹叫漆樹,它能分泌一種被稱為生漆的液體,這種液體有高度的黏合性,既不怕酸,也不怕堿。割開樹皮,一滴一滴將生漆收集起來,經過太陽曬和人工攪拌,生漆就成為熟漆。在漆中加入朱砂,就成為紅色漆;加入氫氧化鐵就成為黑色漆。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懂得用漆涂飾木器,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就出土了距今7000年的漆碗。進入戰國時期,漆器生產更發展成一個重要的手工業部門。
由于漆的抗腐蝕性非常強,所以古代的漆器大都能保存下來。但是能作為國寶珍品的漆器,只有1984年6月,安徽省馬鞍山市紡織廠在擴建工程中發現的一座磚室墓,即朱然墓中出土的幾件“彩繪貴族生活圖漆盤”。這是因為中國繪畫史中三國繪畫資料相當缺乏,連文字記載也相當簡略,甚至連臨摹的仿制品也少見。因此,這幾件三國漆畫盤的出土,是現存唯一有斷代依據的三國繪畫史料,填補了中國繪畫史上的一段空缺。

朱然墓中出土漆器約八十余件,其中器形十幾種,繪有人物、故事以及動植物等各種圖案,堪稱中國古代漆器工藝品的一座寶庫。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季札掛劍”漆盤、“百里奚會故妻”漆盤、“童子對棍”漆盤以及人物故事大漆盤等多件木質漆盤。當中的“季札掛劍”漆盤和“童子對棍”漆盤底部標有“蜀郡造作牢”落款識別,可知這批漆器產自當時的蜀郡。
朱然墓“童子對棍”漆盤。兩個童子各拿一條棍子,在山下對練,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更是為了練就一身本領,將來率領千軍,保家衛國。
“季札掛劍”漆盤

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國王的弟弟季札聰明好學,多才多藝,在文學、劍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且不貪慕功名和高官厚祿,他甚至為了避免爭當國王引起兄弟間的自相殘殺,而主動過隱居的生活,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和他這樣誠實重情義的人交朋友。而他的哥哥——吳國的國王,看他這么能干,又很受人們的歡迎和尊敬,就經常讓他出使各國,與各諸侯國搞好關系。
有一天,季札來到了洪澤湖邊的徐國,徐國的國君早就聽說了季札的學問和人品,盼著能同他見面交談。而季札也從別人那里了解到徐君是一位很受人們愛戴的國君。這兩人見面以后,就好像是老朋友一樣,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徐君知道季札的劍術很好,又看到他佩帶的寶劍非常精良,就不停地夸獎。其實,徐君是想要季札的寶劍,可畢竟是第一次見面,怎么也不好意思開口。聰明的季札從徐君的話語和表情中,完全明白了徐君的意思,他本想立刻就滿足徐君的愿望,把寶劍送給眼前這位新朋友,可是,他還要接著到另一個國家去,這寶劍是身份的象征,不能不佩帶啊。想到這里,季札暗暗在心里許下誓言,等完成出使任務后,再回來把寶劍給徐君。然而世事難料,季札同徐君告別不久,徐君突然生病,不久就去世了。對一般人來說,既然對方已經去世,除了悼念也就不必再送什么禮物了,可是,季札是一位品格高尚、非常講信用的人,他想:既然我已在心中許諾把這把寶劍贈送給徐君,現在,不能因為他死了,就可以違背原來對友人的諾言。于是他急匆匆地從馬車上跳下來,三步并作兩步地走到徐君墳墓前,悲傷地跪倒在地,陪伴他的隨從人員趕忙把祭奠用的酒、肉擺放在墳前。拜祭過后,季札又取下佩帶在身上的寶劍,雙手捧著,很鄭重地將寶劍掛在墳墓前的一棵樹上,然后才慢慢離去。
季札掛劍的事很快就傳開了,人們更加敬佩季札的人品,于是人們不僅用文字,還用繪畫等藝術形式來表現季札掛劍的感人事跡。
這件三國彩繪季札掛劍圖漆盤中心部位站立著三個人。站在最前面,身穿紅袍的就是季札,他雙手合在一起,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季札的面前有一棵樹,樹上斜掛著他的寶劍。樹下就是徐君的墓。在他身后的是兩位隨從人員,他們正在低聲交談著什么,神態好像是不明白季札為什么要這樣做。遠處也有一些墳墓,有兩個人正在拜祭。畫面下部兩只野兔正旁若無人地嬉戲,給肅穆的畫面增添上一點生氣。主題畫外是兩周裝飾畫。盤沿和盤心之間畫的是水中圖景,繪有游魚、水草、荷花以及童子摸魚等,其中,水中的游魚姿態各異,顯得特別的生動逼真。盤沿上畫的是一幅狩獵圖,奇妙的是狩獵圖的活動方向和水中圖像竟然是逆向的,這樣就給人一種漆盤在高速旋轉的感覺。為了造成一種強烈的對比效果,作者采用了紅和黑兩種截然不同的底色,而且在色彩轉換時竟然采用了令人驚訝的不用墨線勾輪廓的沒骨法。總體上說這幅畫畫風清新,布局緊湊,色彩對比鮮明,是三國時期難得的佳作。
這件國寶中所反映出來的故事,其實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關于誠信的感人故事。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而禮儀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以誠待人,心口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