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振環
摘 要: 數字時代職業崗位要求員工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核心課程。通過研究職業崗位勝任力在計算機方面的基本能力需求,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提出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軟硬件應用能力的可行途徑和實施建議。
關鍵詞: 崗位勝任力; 大學計算機基礎; 計算思維; 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8)09-82-03
Abstract: Professional jobs in the digital age require employees to have high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uter basic course is the core cours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positions' general ability demand for computer applicati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explored. The feasible way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rain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software and hardware appl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post competency; computer basic cours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緣起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我國高校普遍開設的公共基礎必修課,它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基本目的[1]。長期以來,作為多數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唯一開設的計算機類必修課,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推進,各工作崗位對計算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迫切需要變革以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新需求。
1.1 數字化時代要求教師和學生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教學課堂。教師的課堂角色已從知識的傳遞者轉換成了知識的總結和歸納者,課堂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才能避免無效課堂中出現的學生逃課、睡覺、看手機等現象。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也發生了改變,慕課、微課等網絡課程成了傳遞知識的重要途徑,百度、知乎等搜索引擎和問答社區成了答疑解惑的首選方式,手機、電腦等網絡設備成了學習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是教學信息化實施的基礎,是數字化時代課程改革的基礎。
1.2 工作崗位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擔負著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重要責任?,F如今新的技術和應用不斷涌現,不同專業學生畢業后,工作崗位對計算機能力要求差異較大。當前的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并不能很好的適應崗位勝任力需求,主要有以下問題。①教材同質化現象嚴重,各大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結構、體例、內容大同小異,沒有體現專業崗位的差異性。②教學內容偏重軟件操作性訓練,大部分高校強調辦公應用軟件的操作能力,實驗內容以流行的應用軟件為主,忽略了計算思維的訓練,導致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并不能很快上手陌生的專用軟件。③授課局限于計算機學科內知識,與人文、管理、藝術等學科的融合不夠,忽略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④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普遍在計算機公共機房采用大班授課,微機、外設、網絡設備等硬件接觸較少,硬件維護能力有待提高。
2 數字化時代職業崗位勝任力對計算機能力的要求
勝任力是深層次的素質或能力,崗位勝任力是滿足崗位工作所需的素質或能力?!皠偃瘟Α备拍钭钤缬晒鸫髮W教授戴維·麥克利蘭(David 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將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與普通者區分開來的個人的深層次特征[2]。數字化時代,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學生能順利的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也不應該是只會依葫蘆畫瓢的應用軟件操作培訓,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應該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信息化素養,培養學生用計算思維和計算機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職業崗位勝任力的重要公共基礎課。圍繞崗位職業能力目標,分析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數字化時代職業崗位勝任力在計算機方面的要求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1 使用計算機學習的能力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學習能力是職業崗位勝任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蘇聯著名教育家贊科夫曾經說過:“無論學校的教學大綱編得多么完善,學生在畢業后必然會遇到他們所不熟悉的科學上的新發現和新技術。只有具備一定的品質、有較高發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應付這種情況”[3]。數字化時代,計算機技術極大的促進了自主學習、終身學習,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平臺來學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有效的解決工作崗位的疑難問題,更好的促進個人的可持續發展。
2.2 運用計算思維分析的能力
Jeannette M. Wing在《Computational Thinking》一文中認為,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涵蓋計算機科學的一系列思維活動[4]。思維是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規律總結再利用,與應用軟件的具體操作不同,計算思維是一種普適性的、信息化的問題解決能力,掌握了計算思維分析能力,就能更好的應對崗位工作信息化要求,與數字化時代發展需求相適應。
2.3 美化文檔的能力
文檔的處理是崗位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從計劃到方案,從方案到實施、記錄,從記錄到總結、匯報,很多工作過程都是以文檔的形式具體呈現。辦公文檔主要以文字、幻燈片、電子表格等格式保存,常用的編輯處理軟件有Ms Office系列和WPS系列辦公軟件。不管是哪種辦公軟件,生成的文檔都是傳遞信息的載體,最終都希望能以最優的格式呈現出來,美化文檔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2.4 維護硬件的能力
廣義的硬件可以理解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設備,計算機硬件可以理解為與計算機相關的內設、外設和網絡通信設備。許多高分畢業的學生不會安裝計算機操作系統,不能進行簡單的故障處理,不懂組裝電腦,不會使用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不會更換打印機的色帶、硒鼓、墨盒,甚至無法將電腦與網絡連接[5]。工作崗位難免接觸到諸如顯示器、鼠標鍵盤、打印機、掃描儀等外部設備,而像增加內存條、更換顯卡、裝光驅、組局域網等操作也很常見,計算機硬件維護的能力是動手能力的體現,直接影響企業生產效率。
3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教學探索
3.1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按崗位勝任力要求重構大學計算機課程知識體系,創設崗位實際工作場景的綜合應用項目,展現崗位技能需求,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讓學生想學;其次要改變課程知識模塊順序,要先教會學生搜索引擎的使用,突出網絡搜索引擎的學習工具作用,讓學生會學;最后要搭建適合自主學習的環境和平臺,分解課程知識點,提供豐富的課程學習資料,翻轉課堂,讓學生可學。
3.2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
計算機教育的培養目標經歷了注重計算機操作技能到強調計算機應用能力,再到以計算思維培養為導向的演化過程[6]。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著重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計算思維是計算機學科最重要的思維模式之一。一般而言,計算思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點:①能夠用數學的語言描述問題;②能夠用抽象的方法表示數據,并按邏輯組織和分析數據;③能按算法和流程的思想生成解決方案;④能夠概括問題的解決過程,并舉一反三。
以Excel函數知識點為例,首先要向學生強調解決問題的一般順序:獨立思考—教材教參—F1幫助文檔—網絡搜索引擎—論壇社區—老師。其次要選取合適的案例訓練學生思維,以從Excel身份證列表中獲得性別為例,引導學生將問題轉換為數學問題,并用抽象思維解決問題:身份證能否識別性別?—怎么識別?—倒數第二位奇偶—怎么獲取倒數第二位?—使用mid函數—怎么判斷奇偶?—除以2的余數— 怎么獲取余數?—使用mod函數。最后要創設相關應用情景舉一反三,可以讓學生思考學習、生活和工作崗位遇到的問題,并嘗試解決。
3.3 培養學生藝術設計能力
培養學生藝術設計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訓練都能給人一種特殊的技巧,由此也給人設置了一種特殊的界限,只有審美的訓練可以導致無限[7]。辦公文檔的處理能力,核心不是記住了多少操作步驟、多少菜單功能,而是教會學生怎么用美的藝術視角來優化文檔,步驟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終文檔呈現的結果。Word文檔要訓練學生的整體觀、層次觀,培養先設置頁面格式、樣式格式后設置段落格式、字體格式的習慣;PowerPoint文檔要訓練學生的一致觀、圖表觀,強調文檔字體、顏色、風格、效果滿足一致性要求,培養文字、數據盡量用圖表表達的習慣;Excel文檔要訓練學生的簡潔觀,培養文檔表格簡潔大方的格式操作習慣。
3.4 培養學生硬件動手能力
要改變學生眼高手低的現狀,首先要改變大學計算機課程大班上課的授課模式。大班上課學生人數多,教師課堂管控難度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低,師生缺乏必要的互動交流,實驗實訓基本無檢驗、無考核,全靠學生自覺,客觀上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動手熱情降低。其次要建設硬件實驗室。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一般在公共機房上課,公共機房能提供軟件學習和練習的基本需求,但公共機房幾乎沒有硬件的實訓條件,甚至在課堂上演示硬件操作都不太可能,硬件實訓條件欠缺。動手能力是訓練出來的,理論上知道與實際操作有很大差距,高校建設微機組裝、局域網搭建、辦公外設等實訓項目相關的硬件實驗室,是培養學生硬件動手能力的基本條件。最后要重構和增加計算機操作系統、網絡維護、辦公硬件等知識模塊,在教材中增加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按照不同專業不同崗位需求的專業硬件綜合實訓案例,提高學生的硬件動手能力。
4 結論
計算機學科涉及范圍非常廣,在學時有限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摒除完全技能操作性的授課模式,加強計算機課程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大學計算機基礎公共課的屬性,導致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并不能兼顧所有專業的崗位勝任力需求,針對不同專業特點展開深入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研究是新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肖奕,劉傳平.大學計算機課程聯動教學改革的研究[J].大學教育,2018.3:4-6,10
[2]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 Am Psychol,1973.28(1):1-14
[3] [蘇]贊科夫著,鐘啟泉編譯.教學與發展[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8.
[4]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Jeannette M. Wing.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3.
[5] 宋湘芝.論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對學生硬件維護能力的培養[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3.16:156-157
[6] 楊文正,劉敏昆.計算思維導向的多元混合教學及其應用研究——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7.4:129-136
[7] 席勒著,徐恒醇譯.美育書簡[M].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