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薇
小編叨叨:第一次在貼吧看到小薇的文章時便被深深地震撼,四五千字零碎的更新我卻從頭看到尾,期間還有她曬的各科的筆記,整理成文并不容易,但歷史證明了值得,這篇文章第一次在破繭刊登的時候便打動了很多人,那個從350考到650的小薇,你能想象嗎?她去牛津大學交流學習了……一個人的上限,真的是無可估量的,你敢拼嗎?——林木木

第一次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一個人坐在高二的教室里,周圍是同學們搬走時扔下的廢紙,還有木頭發霉后翻出的潮濕氣味。
那時的我,是年級里有名的差生。倒數后十名的成績,并不漂亮的長相,不算外向的性格,讓我在班里一直是一個若有若無的隱形人。偶爾被提及,也是在成績單發放下來后學霸們嘲諷的對話里:“沒事,你覺得自己考得不好,那魏xx還活不活了。”
每每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只能當做沒聽見,強忍著淚水從他們身邊走過,身后是學霸久久散不去的笑聲。
350分。高二結束的時候,我的成績居然還是如此的可憐。語文92,數學38,英語103,文綜117。
我坐在教室里,用力地揉破被汗水浸濕的試卷,狠狠地扔到教室的角落。我用力地咬住下嘴唇,鐵腥味的血液伴隨著淚水,在心底化成這樣一個聲音:
不,我不要一直這樣。我要逆襲,我要證明給那些學霸們看。誰說差生不配擁有夢想?
2013年的夏天,雨水格外的多。被陰雨籠罩的城市,滿滿是腐爛的濕氣。一個人走在街上,我的大腦被剛剛萌生的念頭燒得火熱。既然是要逆襲,就應該做出點實際行動。可是荒廢了11年的我,怎知逆襲之路的艱辛,只是很激動很快活,以為能干出一番了不起的大事業,以為隨隨便便就能讓那些學霸刮目相看。
一路快走,我迫不及待地沖入書店,火急火燎地開始尋找教輔書,一口氣買了200多元的書,心里抑制不住地喜悅。馬上,就能大干一場了。學霸應該是這樣的吧?買很多書,刷很多題,然后,成績就很好了……我天真地想著。
19∶30。匆匆吃過晚飯,我連忙跑到書桌前,準備開始大展拳腳。打開“53”,我選擇了最弱的數學下手,開始細心地瀏覽。反函數、log、數列、拋物線……我突然發現自己無知得仿佛一個初中生,除了集合、統計、概率還能明白之外,其他的對我來說簡直是另一個世界的文字。
第一次看……就要給我這樣的下馬威嗎……我無奈地苦笑,笑得嘴角生疼。只好翻出課本,從必修一到選修2-1,全都齊齊地碼在桌子上。
今夜無眠吧。我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必修一看完。然后,就是漫長的課本歲月了。無數個無眠的夜晚,只有咖啡和墨香。從一點都看不懂,到能做出課本后的習題;從不知道圓錐曲線是何物,到能鼓起勇氣去請教學霸這方面的問題;從數學連50都很少上,到終于能磕磕絆絆地考出80的成績……過程很痛,但我無悔。
19∶00。嘴里還嚼著剛買的饅頭,我一刻也不敢耽擱地打開了政治書。記得很多前輩教過經驗,政治就是一個背。我不聰明,沒有積淀,能做的,只是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背。背課本,必修一到必修四,我整整翻了23遍,背了8遍;背學霸的筆記,托朋友借來花重金去復印,然后裝訂成厚厚的本子,包上牛皮紙,狠狠寫上“將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拼命的自己”;背老師的課件,拷下所有的PPT,整理成大綱版然后打印,做成小冊子,排隊時就翻出來背……那段瘋狂的時光,現在想起來,恍如隔世。
然而逆襲就是這樣,只要有一點起色,就會上癮的。
轉眼就十月了。北風開始有些逗留的意思,偶爾刮來一陣,會掀起教室墨綠色的厚窗簾,灑進一地金黃色的陽光。
逆襲已經兩個多月了,漸漸習慣了這種拼命的狀態,也調整好了心態。我不再糾結別人對我的指指點點,我不再每次考完都急急忙忙去對答案看成績,我不再抬頭望天一個人默默感傷。我只是發了瘋一般地努力著,沉默而堅定地,追逐著心中那個并不確切的夢。
成績漸漸有了起色。數學開始能考到110,政治能考到70。最先崛起的兩科,已經有了些眉目。下一個目標,我瞄準地理。這個我一般只能考30+的科目一直是我的軟肋,如果能考70,那上500就有戲了。
我抬頭看一眼周圍熟睡的同學,不肯放過一秒時間。午休,我也要繼續我的逆襲。地理書、地圖冊、地理筆記、高考真題……沉默的十月,只有我筆尖的沙沙聲。
就要,在沉默中爆發。
冬天的腳步近了。樓道接熱水的同學,已經排起了隊。課間時教室里的人已經遠多于室外,或補覺,或刷題,或三三兩兩聊天,或繼續著對差生的指指點點。
我沒工夫搭理他們,課間對于我來說,耗不起。匆匆扎入地理圖冊,卻發現眼前的大氣環流、熱力環流、冷鋒暖鋒準靜止鋒都是那樣陌生,完全摸不著頭腦。其實已經把熱力環流的圖背在腦子里了,但是還是無法理解這奇怪的原理……到底是怎么回事?
抬頭,猛然發現桌上多了一張地理試卷—48。鮮紅的兩個數字,猙獰而巨大,仿佛在耀武揚威。你努力了這么久,還是連個及格都得不到。
你的智商,從來就只有被學霸鄙視的份。你這么拼,也不過是被人眼中的笑料罷了。何苦呢?就這樣差勁地混一輩子,又有什么關系呢?反正差生又不止你一個。
無數的念頭閃過腦海,讓我不知所措。努力扯開嘴角,然而這笑,僵硬得像是哭的樣子。
十一月的青春,誰不迷茫。
晴冷的冬季那么長。清晨的霧,已經冷到可以在眼瞼結冰。
6∶00。舍友還在熟睡,我卻已被重復三遍的鬧鐘叫醒。《海闊天空》的調子,家駒熟悉的聲線,溫暖了這個漫長的冬天最冷的時刻。
顧不上洗臉,我用力揉揉眼睛,小心翼翼地將折疊桌輕放在床上。再把枕邊的地理書一一摞在小桌上,攤開已經慢慢熟悉的圖冊。今天的目標,是搞懂“海陸風”“山谷風”“城郊風”。這三個看似簡單的小知識點,對于當時的我,想弄懂并不容易。
先看書,再看筆記,結合圖冊,最后做題……每天早上的地理專享時間,我過得忙碌而充實。
到6:45,舍友陸續都起來了,我就跟大家一起去洗漱、晨跑,然后正式開始一天的學校生活。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認真聆聽學霸們討論題目。在教室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不敢松懈。
23∶30。晚自習結束,同學們三三兩兩地回到宿舍。我一般都多留在教室一會,等到把每天必背的古詩文背完才安心離開。
管晚自習的大媽有些無奈,她總催我快點走:“小姑娘,學習不是這樣學的,你這是死讀書……”我也不好說什么,只是笑笑,然后匆匆離開自習室,奔赴已經空蕩蕩的樓道。
大媽,現在,我可以大聲地回復您了:我是在死讀書,因為年輕,就要敢死磕。
歲末的氣息越來越濃了,班里的氣氛也越來越緊張。人人都開始拼命,早起晚睡,瘋狂刷題,靠咖啡續命。我開始害怕我不夠努力,害怕優秀的人更加優秀,不夠優秀的漸漸開始優秀;害怕我一直的努力都是白費,抵不過其他人稍稍地用一點功……我害怕好多。
尤其是,當我看到新一輪的模考成績的時候。528—語文108,數學115,英語100,政治75,歷史70,地理60。我以為,已經進步了許多,我甚至有些得意。然而……倒數18名的成績,還是讓我馬上清醒了過來—所謂的努力,還不夠。
2013到2014年的那個冬天,很長,很冷,很難挨。我其實記不太清楚具體的一些細節,只是腦海中有幾個揮之不去的畫面:白花花的卷子,老師們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走廊里排隊接水的人沉默不語,用完了的一根又一根筆芯……
自從考到550后,我開始越來越有信心。我相信沒有什么不可能,這200分,不就這么提過來了嗎?高考,我要考到630。
雖然有一腔的豪情壯志,但我卻深知,這80分,不會像之前的200分那么好提。之前能快速補起來,一來是我能吃苦,肯花大工夫背;二來是我基礎差,補起來彈性空間大;三來是我語文英語相對比較好,所以這兩科最難補的沒太費心。然而剩下的這80分,會是比之前更艱苦的戰役。
從高到更高,不是誰想誰就能行。
草長鶯飛的季節,歡聲笑語的季節。青草的香味,蓬勃得一如少年的胸膛。然而對于高三生來說,這一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
100天倒計時。教室里開始很少有人出去,偶爾出去也是匆匆奔向洗手間,然后匆匆回來,生怕錯過了一分一秒。
我的成績穩步上升,尤其是數學,已經能考130了。一直死磕的地理,也每次都能考到70多。剩下就是語文和英語,這兩門,我得趕緊提上來。
背作文模板、背單詞、背句型、背古詩文、背答題套路、背優秀作文……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個“背”。早起的安排調整成了語文或英語20分鐘,地理20分鐘;晚上睡前也增加了背誦,每次都是在“as far as i am concerned”、“北冥有魚其名為鯤”、“agriculture”中匆匆睡去……
春天,萬物生長。十個小薇,全部復活。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曾經野蠻而悲傷的小薇。
六月,學校燥得待不下去,人也跟著浮躁,開始照畢業照、寫同學錄,甚至有人開始規劃畢業旅行。
我的成績已經考到了620。這個曾經離我很遙遠的成績,現在卻如此真實地出現在我面前。照這樣下去,高考,630也不是不可能的吧?
六月七號。夏天的風很熱,帶著黏糊糊的汗味,吹得人頭腦發漲。真坐在高考考場上,我的心里卻沒有預想的那樣緊張,爛熟于心模板,終于呈現在那機讀紅色卡上。
六月末,熱浪翻滾。我窩在家中,整理以前的東西。有抄學霸的密密麻麻的筆記,有整理的無數遍政治歷史提綱,有厚得可以砸死人的數學錯題本,有收集了上千道題的英語錯題本,有復印的大神的優秀作文……那些我的心血,就這樣,要和我說再見了啊。那些年月,就這樣過去了啊。
成績出來的那天,我哭得很厲害,比從小到大的任何一天都哭得厲害。650—語文132,數學132,英語142,文綜244(政治88,歷史78,地理78)。真的是太過好的成績,我甚至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曾經那個考350分毫無存在感的小薇,終于成了足以驕傲的成功者。高三一年,風雨太多。我記不住每一個細節,只能借助日記本上的心情記錄還原那痛入骨髓的逆襲之路。
后悔嗎?這一年,這么苦。
怎么可能。
拼過了,怎么可能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