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唐·白居易
倚檻窮雙目,疏林出遠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無痕。
——宋·江定齋
寒露、霜降,看到這兩個節氣名,你是不是覺得已有一絲寒意?在這個略顯寒冷的日子里,你已經可以隱約聽到冬天的腳步聲了。
考考你,你知道人們為什么把秋天叫作“金秋”嗎?是因為秋天菊花開,葉子黃,到處是一片金色?不是的。古代人認為世間萬物離不開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五行對應著東、西、南、北、中和不同季節,其中金對應著西方和秋季。所以說,“金秋”其實就是“秋天”的一個代稱。
對了,今年的10月17日是重陽節。為什么叫它“重陽”呢?原來,這一天是農歷的九月初九。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里,九是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所以叫“重陽”。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好日子,在戰國時代,就有人開始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了。在重陽節這天,人們通常要全家出游、登高望遠、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唐代大詩人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說的就是重陽節的情景。今天,重陽節還是我們國家的老人節,很多地方在這一天都會舉行敬老、愛老的活動。
今年的重陽節,你是怎么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