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鄭鑫鑫 張岳 胡可杰 李文清 羅舒文 李偉杰 藺中
摘 要: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耕地資源也隨之不斷減少,土地整治工作尤其是農用地整治項目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文章以淄博市為例,系統分析了農用地整治潛力內涵及概念,并根據其土地利用現狀,對農用地進行整治潛力分析和測算,為農用地整治規劃目標的確定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農用地 整治潛力 分析與測算
中圖分類號:F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3(c)-0125-03
“十三五”規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也是“五化”同步協調發展的關鍵階段。土地整治在生產、生活以及生態空間格局的調整上,具有構建與之適應的國土空間格局的關鍵作用,為破“兩難”促“雙保”提供了基礎平臺,拉動了農村投資和消費,為我國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1]。農用地整治潛力評價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基礎保障,它對科學合理地謀劃區域土地整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1 農用地整治潛力內涵與概念
農用地整治潛力內涵隨經濟發展水平、自然因素、社會需求方面的差異而存在很大的差異,該差異直接影響了農用地整治潛力指標和其測算方法。
農用地整治指在一定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條件支持下進行的,在一定時空內對某區域農用地限制因素采取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從而使農用地相應的光、水、氣、熱等自然條件得到改善。農用地整理潛力包括補充耕地數量潛力、耕地質量提高潛力等,整理的對象是限制建設區范圍內農用地內部的廢棄園地、坑塘水面以及少量低效利用并可以整理的溝渠、道路、田坎、零星地物等。農用地整治潛力則是反映待整治農用地可改善程度的指標。人們對農用地整治功能和目標的認識隨著對土地整治內涵理解的深入而不斷擴展。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提高集約化土地利用水平,實現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協調統一的土地可持續利用是農用地整治的未來方向[2]。我國農用地整治潛力研究方向也不再是單一的新增耕地面積,而是從耕地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的統籌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多元化綜合潛力方向發展。
2 研究區域概況
淄博市坐落于山東省中部,地處華北平原和魯中山區的接合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5°56′-37°18′,東經117°32′-118°31′。北面黃河,南臨萊蕪與臨沂市,東接濰坊市,西靠濟南市。總面積596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橫向距離為87km,南北最大縱向距離為151km。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和中部都為丘陵區,南部低山丘陵區占淄博市總面積的41.39%;中部丘陵區占淄博市總面積的32.42%;北部的平原區則占淄博市總面積的26.19%。
淄博市共轄5個市轄區,分別為張店區、周村區、臨淄區、淄川區和博山區;3個市 轄縣,分別為高青縣、桓臺縣和沂源縣;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文昌湖旅游度假區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共88個鎮(街道),3577個村(居),總人口429.60萬。
2015年,淄博市土地總面積為596492.01公頃,非農業用地共116400公頃,農用地共420200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70.44%,未利用土地共599平方公里。農用地中耕地、林地和園地面積分別為209981.07公頃、104341.99公頃和58725.66公頃,分別占土地 總面積的35.20%、17.49%和9.85%。
2015年全市可開發復墾為耕地的后備資源面積為15400.54公頃,其中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面積15290.83公頃,可復墾耕地后備資源面積109.71公頃。可開墾耕地后備資源中其他草地12622.19公頃,鹽堿地62.38公頃,灘涂251.71公頃,裸地2354.55公頃,主要集中在沂源縣、淄川區;可復墾耕地后備資源面積109.71公頃,主要集中在淄川區。
3 農用地整理潛力評價
3.1 潛力評價方法
(1)新增耕地系數。
農用地整理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措施來獲得新增耕地:①降低田坎系數,同時進行填溝和零星地物的整理、利用廢棄閑散地等方式來增加耕地面積[3];②通過林網配套、調整田間道路和溝渠改造等方式來增加耕地面積;③調整產業結構的比重,把一些林地、園地和坑塘水面等土地改造成耕地,以增加新的耕地面積并提升土地的生產能力。
規劃編制技術組采用的是以鄉鎮為組織單元的全面調查法,通過GIS軟件分析2015年淄博市變更調查數據,得到溝渠、道路、田坎及零星地類面積占農用地比例,同時選取有代表性的已開展農用地整理的區域,得到農用地整理的新增耕地面積與新增耕地系數。
按如下方法計算各鄉鎮農用地整理的新增耕地系數:
ΔS=(i = 1,… n ; n為某鄉(鎮)村的個數)
α=ΔS/S
式中:ΔS為鄉鎮新增耕地面積,單位為公頃;
αi為某村新增耕地系數,用%表示;
Si為某村待整理區面積,單位為公頃;
α為鄉鎮新增耕地系數,用%表示;
S為鄉鎮待整理區的總面積,單位為公頃。
通過計算各鄉鎮農用地內線狀地物的比例,結合已開展農用地整理區域的新增耕地系數,得到全市每個鄉鎮的新增耕地系數,基本保持在2%~4%之間。
(2)新增耕地潛力。
將各鄉鎮的農用地扣除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允許建設區范圍內的農用地,得到全市待整理農用地面積,結合GIS數據分析出的新增耕地系數,得到全市農用地整理理論潛力。根據2010—2012年已實施項目分析得知,淄博市農用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可實現潛力占理論潛力的比例為20%~30%之間。
(3)提高耕地質量潛力。
農用地整理質量提升潛力以鄉鎮(街道)為基本測算單元,用全市內所有待整理耕地的綜合產能表示。測算方法為假定待整理耕地的平均等級經整治后可達到測算區域農用地分級的三級指標區的最高利用等級,則該測算區域農用地整治可提高的耕地質量潛力可以三級指標區與各測算區域的平均利用等之間的差距表示。經測算全市耕地質量等別可平均提高1個等別。
質量潛力測算公式如下:
Qi=((Mi-Ni)*γ+Pi*K)*15
式中:Qi為i鎮通過耕地整理后產生的質量潛力(公斤);
Mi為i鎮可整理建設的規模(公頃);
Ni為i鎮已實施農用地整理的建設區總規模(公頃);
γ為i鎮耕地提高的等級指數,是該鎮所在因素指標區的二級區的農用地等指數平均值與最大值之間的差值;
Pi為i鎮新增的耕地面積(公頃);
K為i鎮農用地的最低分等指數。
3.2 潛力等級劃分方法
農用地整理潛力等級劃分時,對可新增耕地規模和可新增耕地系數的影響進行充分考慮,按以下方法中的一種進行:
(1)最低門檻法。根據當地以往項目實踐經驗,為可新增耕地規模設定最低門檻,低于最低門檻的鄉鎮一致劃分為最低等級,其他鄉鎮的等級劃分按照可新增耕地系數的大小進行。
(2)四象限法。以各鄉鎮可新增耕地系數、可新增耕地規模的平均值為標準;按下列情況劃定等級:
Ⅰ級:雙指標大于或等于各自平均值;
Ⅱ級:可新增耕地規模大于或等于平均值,可新增耕地系數小于平均值;
Ⅲ級:可新增耕地規模小于平均值,可新增耕地系數大于或等于平均值;
Ⅳ級:雙指標小于各自平均值。
本文采用四象限法,依據可新增耕地規模和可新增耕地系數的平均值為標準,對全市的土地整治潛力以鄉鎮為單元進行潛力等級劃分[4]。
3.3 測算結果評價
(1)補充耕地數量潛力。
據測算全市可整理農用地規模174893.32公頃,整理后凈增耕地理論潛力3129.23公頃。其中,張店區116.61公頃,占全市3.73%;淄川區359.46公頃,占全市11.49%;博山區523.22公頃,占全市16.72%;臨淄區159.44公頃,占全市5.10%;周村區230.10公頃,占全市7.35%;桓臺縣108.02公頃,占全市3.45%;高青縣486.02公頃,占全市15.53%;沂源縣1146.37公頃,占全市36.63%。
“十三五”期間,淄博市農用地整理增加耕地的可實現潛力占理論潛力的比例為20%~30%,到2020年可實現的新增耕地潛力為625.85公頃。
(2)提高耕地質量潛力。
淄博市農用地整理的耕地質量提高潛力包括耕地土層厚度、排水條件的改善和灌溉保證率的提高等。經整治后平均耕地質量等級提高潛力為1個等級,北部平原區相應的標準糧產量提高約2150千克/公頃,中部丘陵區提高約2295千克/公頃,南部低山區提高約800千克/公頃。
4 結語
農用地整治是對田、水、路、林、村進行 的綜合整治,其中涉及行政、經濟、工程、技術、法律等多方面的要素,在整治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項目區域的水文、土壤、植被等生態環境要素[5]。淄博市作為“老工業”城市,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三廢”對土地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根據全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金屬污染普查結果顯示,市域部分農田土壤重金屬點位超標,土壤污染問題比較明顯,同時農用地的過度開發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質量退化。因此在實施土地整理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加強對土地生態環境的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方式的形成,促進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鄖文聚,粱夢茵,湯懷志,等.“十三五”土地整治規劃應把握好四個重點[J].農村工作通訊,2015(18):42-43.
[2] 郭洪泉,王磊,范金梅,等.北京延慶縣耕地整理潛力多因素綜合評價數據模型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8):83-86.
[3] 彭建清.平原地區農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潛力分析--以湖北省仙桃市為例[J].上海國土資源,2013(4):77-80,83.
[4] 肖金群,鄭志安.農用地整治潛力測算與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6(8):771-772.
[5] 魯成樹,孫旭海.城鄉統籌背景下土地整治模式與政策選擇研究[J].湖南農業科學,2014(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