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李娟 費聰 李詠瀚 黃圣來 陳麗 羅毅恒
摘 要:共享單車其具有方便快捷性和綠色環保的特點, 2016年,以ofo、摩拜為代表的互聯網共享單車,通過新型運營模式,迅速風靡全國。與此同時,共享單車的發展,帶來了新的交通安全、押金安全、人身安全隱患以及新型違法犯罪等治安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有法律法規不完善、政府和企業監管不力、公眾意識薄弱等;為解決以上問題應該采取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完善交通配套設施、政企聯動加強管理、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等措施,以強化對共享單車的管理,維護社會治安秩序。
關鍵詞:共享單車 治安問題 研究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3(c)-0136-05
共享單車是“互聯網+”的產物,被國外譽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之一。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新發展理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共享單車的出現,更是順應了科學發展,綠色發展和共享發展的時代潮流。 2016年4月摩拜單車在上海的投放標志著“共享單車”正式運營,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管理部門監管不到位,共享單車存在的治安問題逐一露出水面。為了分析共享單車推行過程中產生的治安問題,本課題組在網上發放了100份調查問卷,并開展了大量的社會實踐,以此尋求相應解決對策,希望能為維護社會治安和交通秩序提出可行性建議。
1 共享單車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治安問題
1.1 新的交通安全方面的問題
共享單車的高速發展促使了自行車流量的大幅提升,而城市道路建設所配套的非機動車道及設施暫時還滿足不了迅猛增長的非機動車流量,造成許多自行車行駛在機動車道上;其次是由于缺乏管理,機動車非法駛入非機動車道形成常態,占用了共享單車使用空間,也增加了安全隱患;再者部分共享單車騎行者不遵守交通法規,逆行、超速行駛、違反信號燈等,尤其是在道路拐彎處等視線盲區時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1.2 押金方面的問題
1.2.1 押金去向不透明不及時
共享單車用戶只需通過掃描車身的二維碼,注冊一個APP賬戶并交付一定數額的押金后,即可使用共享單車。各大平臺的押金數額從99到299不等,使用者對押金的去向并不明晰。數以萬計的用戶上交的押金產生巨額的資金流動,而且押金退款周期長,一旦平臺本身出現問題,用戶押金得不到保障。在本次研究所做的問卷調查中,有73%的人認為押金有風險,17%的人遭遇了押金退不了的問題。
1.2.2 公司倒閉導致押金的問題難以解決
目前,摩拜和ofo兩家基本壟斷了共享單車市場,這兩家的共享單車數量加起來已經超過整個市場的90%,導致其他共享單車在城市中難以立足,大部分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閉,押金難退就成為當前的一個首要問題。據報道,2017年8月底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酷騎單車用戶反映,299元的押金以及賬戶余額遲遲得不到退還,設在鄭州的分公司已經人去樓空。同年9月28日下午,微信支付聲明酷騎未得到退款的商戶可進行退款,然而據最后一次聲明過去一個多月,公司并沒有給未退還押金的用戶一個交代[1]。部分企業正是利用用戶不會為了一兩百元跑到另一個城市索要退款,因此退款的事情不了了之。
1.2.3 引發群體性事件
個別共享單車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城市分公司人去樓空,無法退還押金容易造成用戶集結去公司鬧事,情緒難以控制,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將帶來較大的治安隱患。
1.3 人身安全方面的問題
1.3.1 單車因損壞帶來安全隱患
共享單車具有掃碼即可隨騎隨停的特點,因此沒有固定停放點,長時間在外日曬雨淋,容易被侵蝕。在長期騎行過程中容易導致部分零件損壞或生銹,產生安全隱患。另外,也出現部分素質較低的人進行惡意使壞的行為,如拆剎車,在座椅上插針等,若用戶使用時不注意即會受到傷害.
1.3.2 12歲以下兒童獨自使用共享單車
課題組就使用者法定年限問題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有62%的人并不明確共享單車使用的法定年限。(見圖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在道路上行駛的駕駛人必須年滿 12 周歲。年齡較小的兒童認知能力和應變能力差,若騎至車速較快的機動車道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遇到突發事件也來不及反應,使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方面,部分共享單車車鎖過于簡單,易被孩子破解。Ofo的第一批自行車鎖密碼固定,記住車牌和密碼即可解鎖,而且鎖也容易被撬。2017年3月26日,上海一名11歲男孩騎行ofo共享單車過程中與客車相撞,被卷入車底身亡。同年7月19日,死者父母將ofo連同肇事方訴至上海靜安區法院,索賠878萬元,并要求ofo立即收回所有機械密碼鎖具并更換為更安全的鎖具。Ofo后推出第二代智能鎖,但是第一代仍存留市場;再加上有的家長安全意識不夠強,幫助孩子注冊APP或這開鎖,任由未滿12周歲的孩子騎行,安全事故難以避免。
1.3.3 亂停亂放造成的人身傷害
共享單車任意堆放在路中間、盲道上,使得行動不便的人和盲人跌倒造成間接傷害。
1.4 新的違法犯罪問題
1.4.1 惡意破壞、損毀共享單車
部分素質較低的人為尋求刺激、發泄情緒,撬、砸、拆、焚燒共享單車、破壞共享單車二維碼,或者將車輛故意丟棄到江河湖泊及隱蔽處。2017年2月15日,濟南男子郭某酒后在外出遛狗過程中,發現東濼河西岸停放著四輛摩拜單車,為泄私憤,將四輛摩拜單車投入河中,后郭某被警方以“尋釁滋事”為由給予行政拘留10日。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故意毀壞的公私財物價值達到5000元以上的,即達到“數額較大”的“紅線”,將以故意毀壞財物罪追究刑事責任[2]。
1.4.2 侵占共享單車
部分使用者沒意識到共享單車是公共物品,為了方便自己,將共享單車帶回自己家中或者私自上鎖,更有甚者圖噴換色供自己使用。私自占有共享單車的行為,涉嫌違犯《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9條的相關規定,按照情節,將依法處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或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1.4.3 盜竊車輛或零部件
有的人為謀取私利偷取車輛或零部件變賣、或據為己用,達到一定的數額,將涉嫌盜竊罪。目前摩拜一代單車價格在每輛3000元左右,新投放的單車價格為每輛1000多元;ofo小黃車第一代單車成本價為每輛200元~300元,新投放單車每輛將近1000元。2017年7月25日,石家莊兩男子合伙偷拆兩輛摩拜共享單車車鎖,欲運回處所竊為己用,被警方刑拘。兩輛單車共計6000元左右,已達到我國刑法規定的盜竊罪起刑標準。
1.4.4 利用二維碼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在共享單車原有二維碼上加貼二維碼,用戶手機掃描后,被要求直接轉賬,或關注一些陌生公眾號使得手機被植入木馬,致使用戶資金面臨被盜風險。
1.5 消防安全方面的問題
共享單車既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造成了消防隱患。用戶使用完單車后亂停亂放,甚至直接停放在社區內的消防通道上,使得消防通道被堵塞,一旦發生火災,消防車將無法通行。
2 共享單車存在治安問題的原因
2.1 法律法規不健全,責任主體不明確
共享單車自2016年4月出現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相對應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措施并未出臺,沒有對造成事故的責任主體作出規定,共享單車市場的運行規則也未確立;特別是對共享單車用戶租用單車所繳納給運營企業的押金缺乏明確的監管制度。雖然全國各地相繼出臺了一些指導意見,例如,《上海共享單車指導意見》、《武漢市共享單車發展意見》,以及交通部和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等,但仍未形成統一完善的法律規范和健全規范的管理體系。
2.2 交通管理滯后,配套設施不全
目前,交通管理部門缺乏對違反道路交通法規的共享單車用戶的處罰措施,對于共享單車使用者違法行為普遍都沒有執法人員進行監督管理,甚至對未成年人違法違規使用共享單車上路等現象有關部門也沒有及時制止。同時,政府部門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道路規劃中更偏向于機動車,未將非機動車道納入規劃,除北京、西安等少數大城市設置有電子圍欄等共享單車專用停放區外,全國大多數城市未規范共享單車專用停放區或原有的單車停放區數量少,設置不合理,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現象屢禁不止。
2.3 政企監管不力,管理秩序紊亂
2.3.1 政府監管力度不強
首先,大部分共享單車的營運仍處于“無法可依”的法律灰色地帶,導致政府對于私人侵占、故意毀損、違規停放車輛,以及共享單車押金兌付風險這些亂象無從監管。另外,政府對于新興產業、公共資源的協調能力以及城市管理水平不足,使得相關部門對共享單車企業的營運缺乏統一指導規劃,導致共享單車運營企業惡性競爭,無序投放共享單車,出現了“有人放,沒人管”的怪象[3]。
2.3.2 運營企業管理不善
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設計的單車存在許多問題,較為突出的是共享單車的機械鎖存在嚴重的漏洞,有些機械鎖的設計十分粗糙簡單,很容易被未成年人解開甚至被違法犯罪份子所利用。除車輛本身的設計有問題,基于互聯網所開發的單車GPS定位系統存在缺陷,以of o 共享單車為例,目前在市場上的ofo單車已經到第二代,但市場上仍有不少一代ofo單車,而最早投放的一代of o 由于成本等原因沒有配置 GPS 定位系統。當一代ofo單車出現損壞的情況后,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并不能及時識別單車是否存在損壞影響騎行的真實信息,對一代 of o 的維修也帶來了造成極大阻礙,進而影響共享單車的使用安全。
2.3.3 政企缺乏監管合作
一方面,當前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水平滯后于社會上對共享單車的管理需求,對共享單車這種不同于以往的新型租賃模式下的交通工具,依然按照以前的規定來進行監督管理,這種傳統管理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亂停亂放,惡意破壞共享單車等新型違法犯罪問題。另一方面,共享單車的運營企業擁有共享單車的制造工藝和核心技術,了解共享單車主要的運作方式,在運營平臺中存儲了大量的共享單車使用信息,這是政府部門客觀全面開展對共享單車使用監理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但運營企業沒有積極參與到共享單車聯合監督管理中來,與政府缺乏實際的溝通合作機制,沒有把及時準確的使用數據信息和用戶個人信息傳達給政府有關管理部門,政府部門亦沒有組織協調共享單車的運營企業參與到管理中來,這種政府傳統的管理方式的滯后和運營企業參與角色的缺位共同導致了共享單車的治安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
2.4 宣傳教育不到位,公眾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有關行政機關和共享單車投放企業雖然開展了有關共享單車的宣傳教育,但宣傳教育的內容不全面:一是使用共享單車的普法宣傳不到位。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公眾對共享單車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見圖2)。在此次問卷中有55%人都不知道城市是否出臺了共享單車相關的法律法規;二是安全宣傳教育不到位。共享單車投放企業未在用戶使用前告知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違反的后果等;三是愛護共享單車的宣傳不到位。企業和相關部門沒有聯合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公民普遍沒有形成文明使用共享單車的意識。
3 解決共享單車存在治安問題的對策
3.1 完善規章制度,頒布共享單車專項法規
3.1.1 盡快頒布管理共享單車的法律法規
針對共享單車形成治安問題的主要原因,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有70%的人認為完善法律法規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的途徑之一。(見表1)
3.1.2 設立對共享單車押金管理的專項制度
由于目前缺乏對押金強有力的監管,部分用戶的押金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相關立法部門應當借鑒國外經驗,效仿銀行模式,實施押金準備金制度。由央行或者其他相關管理部門制定統一的押金準備金率,各企業按照該比率將一定比例的押金存入指定銀行的專門賬戶,僅限于償還押金,嚴禁挪作他用,償還押金時也應優先使用資金池內押金準備金外的流動資金,使用該資金時應報相關管理部門嚴格審批。除了押金準備金之外的那部分資金可用于購買由相關管理部門指定的金融產品,由此產生的孳息歸企業所有。每一筆投資設置上限且需要管理部門審批,一旦出現流動資金不足以退回押金的情況,則以企業暫時無法變現的金融產品、不動產及未來盈利為擔保向銀行申請低息貸款,以此兼顧押金安全與企業盈利。
3.2 加強交通管理,完善配套道路交通設施
3.2.1 交通管理部門應加大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交通管理部門應設置流動執法點,對非法駛入非機動車道的機動車應及時攔截并對駕駛員進行處罰和批評教育;同時對于在騎行過程中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共享單車用戶依法對其做出相應的處罰。
3.2.2 道路規劃部門應盡快完善城市道路規劃建設
政府部門應增加非機動車道,并設立相應的警示標志,提醒騎行者注意安全;其次可用柵欄和綠化帶等物理隔離方式將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隔開,限制機動車駛入非機動車道;再者交通管理部門還應在地鐵站、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公共場所設置專用停放區,通過設立停放區指示標志來引導騎行者定點停放共享單車。
3.3 強化監管力度,督促政企履行管理職責
3.3.1 政府方面
要創造良好的共享單車治安環境,需要各部門齊抓共管:一是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范圍,影響城市市容市貌、占用人行道盲道等方面的問題由城市管理部門負責,涉及到違法犯罪由公安機關負責,防止各部門互相推諉;二是嚴格落實各部門的聯合管理,各管理部門的上級單位應制定具體的協調管理方案,明確雙方的管理職責。
其次,共享單車實施的犯罪具有高隱蔽性、全時空性、零碎性等特點,公安機關應把共享單車的新型違法犯罪行為納入執法工作的重點[4]:一方面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打擊違法犯罪,提高社會管控能力;另一方面針對突出的違法犯罪問題開展整治,強化打擊力度,提高犯罪成本,營造良好的共享單車使用環境。
3.3.2 企業方面
根據城市規模與投放數量設置維修站與維修隊,維修損壞的共享單車,避免損壞的共享單車流入市場;在城市中設置合適大小的貨車以調節各停放點的單車數量,用專用貨車平衡共享單車各地的分布數量,同時也可以兼負回收損壞、故障車的任務。
3.3.3 政府企業聯合管理
問卷調查顯示,63%的受訪者認為政企聯動是重要的管理主體。見圖3。
(1)設立志愿者協會。首先政府指導志愿者協會的立,企業負責對志愿者培訓,使其能夠辨別質量不佳的共享單車并及時維修,消除威脅用戶人身安全的隱患。其次政府應定期組織護路聯防隊、治安積極分子群體等基層群防群治隊伍整理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和協助交警部門查處違法使用共享單車的用戶,并由企業為其提供后勤保障和物質獎勵。通過常態化的交流配合,構建政企聯動、群防群治、綜治協調的共享單車新型管理模式。
(2)建立完善大數據和誠信系統。政府和共享單車企業應完善大數據系統和信用分制度,通過企業平臺數據對用戶使用共享單車的情況進行監管。將違法犯罪人員納入“黑名單”,對于用戶在使用共享單車過程中所產生違法行為扣除信用分,并對信用分低于一定限制的用戶采取禁止使用的措施;另一方面無不良記錄的用戶適當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如提高免費騎行時間,以此鼓勵用戶文明使用共享單車[5]。
3.4 加強宣傳教育,強化法制安全意識
(1)要將共享單車所引發的治安問題減少到最低限度,離不開公民的自覺遵守和社會自我管制。政府和企業應當聯合采取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教育,策劃制作一批以共享單車為主題的微視頻、微電影、公益廣告、宣傳手冊等,借助郵箱、QQ、微博、微信公眾號、廣告等新興媒體推送相關知識,或者開展宣教育活動、辦講座、座談會,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提升公眾懂法守法、防范安全的意識。
(2)在宣教的內容上,要把握以下幾點。
①法律法規方面。開展民警現身說法等活動普及法律知識,敦促共享單車用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特別是要告知群眾上私鎖、惡意破壞、盜竊車輛或零部件等行為是違法犯罪行為,引導騎行者自覺遵守并與犯罪行為做堅決的斗爭。
②安全防范方面。提醒人們在使用共向單車前應當檢查單車本身的質量安全,如剎車是否損壞,座椅是否插針等,防止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另外騎行過程中要遵守交通秩序,不超速、不載人、不闖紅燈、不逆行,保障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③維護意識方面。共享單車雖然屬于單車企業所有,但同時也是一種公共物品。通過開展各類宣教活動,呼吁大家愛護共享單車,并主動報修,扶起路邊倒下的單車,使得維護愛護共享單車的意識深入人心,為公眾提供一個綠色出行的良好使用環境。
參考文獻
[1] 彭飛.酷騎單車押金難退 鄭州用戶投訴無門[N].大河網,2017-11-03.
[2] 王健.私占和毀壞共享單車 將面臨哪些法律后果[N].西安晚報,2017-7-7.
[3] 張啟燕.共享單車亂象及其法律規制探析[J].法治社會研究,2017:99-100.
[4] 楊亞強.共享單車犯罪預防性環境設計研究[J].犯罪研究,2017(2):67-74.
[5] 袁夢陽.共享單車背后的法律問題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7(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