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 張昀
改革開放40年,我省職業教育得到長足發展,人才培養從數量到結構再到質量不斷提升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從“短、平、快”應急性發展走向注重內涵質量提升再到跨越式平穩性發展,專業設置實現了單一化到精細化再到規模化、集約化的新型辦學模式轉變,學校在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的基礎上形成了中高等協同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教經費投入逐年增多、招生制度不斷改革、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不斷擴大,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富有甘肅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路徑。
以一所學校40余年變遷看甘肅職業教育發展
種菜,養殖,縫紉,烹飪……這是改革開放初期職業教育的熱門專業,那時人們以掌握一技之長作為養家糊口的本領為滿足。而今,制作洮硯、出品唐卡文化衫、掌握數控技能、研究動漫設計與制作、學習現代物流全流程、玩轉3D立體打印技術……這是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如今,人們在追求職業帶來的社會價值認同感的同時,更追求自身興趣愛好帶來的人生幸福感。
白駒過隙,滄海桑田。甘肅職業教育的發展,從蘭州職業技術學院40年來的變化可見一斑。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蘭州市職業技術學校,剛開始建校時學校在城關區暢家巷,學校很小,生源也少,當時社會上緊缺會計、計算機方面的人才,學校緊緊圍繞社會需求辦學,為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的專業型人才。”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張力舟主任說,“后來,經過三次并校,在整合了蘭州師范學校、蘭州教育學院的基礎上,學校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專業設置也一直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辦學,社會需要什么人才,我們就設置什么專業、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先后設置了很多熱門專業,如服裝設計、物流、學前教育、數控、機電等,都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持。”
隨著時代的發展,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也在不斷變化。宣傳部長薛守文告訴記者,學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國家級示范性專業;模具設計與制造、電子商務、動漫設計與制作等3個專業為省級教改試點專業;數控技術、動漫設計與制作、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等3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團隊、CAD/CAM應用技術團隊等6個省級專業教學團隊。建成“汽車電子控制技術”等7門省級精品課程,有汽車發動機構造與原理等4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先后獲得“依托校企校研合作平臺構建光伏特色專業模式”等1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在研磨精品課程的同時,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更注重內涵提升。2018年4月,學院成立了省內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著力培養具有新時代工匠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非遺傳承人。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宋賢鈞告訴記者:“學院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探索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狠抓內涵建設,立足蘭州,面向甘肅,輻射西部及全國,為促進蘭州、甘肅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培養了大量的高素質、高技能、零適應期的應用型人才。”
從40年前的會計、計算機專業,到新時代的模具設計與制造、電子商務、動漫設計與制作技術、唐卡藝術,每一個專業的撤并與新增,哪怕是細微調整,無不由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大潮推動而成。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逐步形成“甘肅模式”
像蘭州職業技術學院一樣,甘肅職業教育人兢兢業業,不斷嘗試探索各種育人模式。甘肅省職業教育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從1986年共有79所農業職業中學和中等專業學校、125個專業,發展到2017年底各類職業教育院校200余所,在校生近20萬人(不含技工學校),專任教師1.38萬人的規模。
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初的甘肅職業教育,最開始基礎薄弱,學校辦學場地普遍狹小,如1986年,甘肅省內大多數職業技術學校尚無條件單獨建立實習場所,主要由主管部門和專業對口單位提供實習場所。但就是在這種艱難辦學的過程中,甘肅省在人才規格、學制安排、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借鑒和學習普通高等學校的辦學經驗,各市州依據自身發展設置職業院校,探索人才培養的路徑,初步探索了一條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行業企業發展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路子,這與甘肅省委、省政府十分關注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分不開。
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省委、省政府從領導、組織、投資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甘肅職業教育出現了健康發展、穩步前進的新局面。尤其是,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頒布,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結構中的地位,更是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2013年,甘肅省著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爭取到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資金3.66億元,建設實訓基地35個,支持28所職業學校加強基礎能力建設。2014年,甘肅積極籌建甘肅資源環境職業教育集團等7個省級行業性職教集團,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安排專項資金1.62億元,用于84所中職學校實訓基地和信息化項目建設。全年中職招生10.36萬人,畢業9.56萬人,就業率95.23%。從2015年秋季起,甘肅全面落實中職免學費和助學金政策。如今,甘肅省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教育貫通的立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
改革開放40年,甘肅職業教育迎來春天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經過40余年的努力,我省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從“短、平、快”應急性發展走向平穩性發展;從注重職前培養走向強調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機制;從注重師資專業技能提高走向強調教師綜合職業素養提升;從注重師資隊伍的增量走向強調提質增能;從本科層次提升至研究生層次的職教師資培養,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道路。
培養一支質優量足、德才兼備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是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根本前提。僅以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以師德建設為基礎,大力推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梯隊。學院教師有70多人次榮獲“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范、園丁教師、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杰出青年等榮譽稱號。12人入選蘭州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和“151”人才工程。近年來,學院課題立項82項,主持或參與國家級、省級課題63項,出版各類學術著作184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400余篇。
管中窺豹,蘭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只是甘肅職業教育40年來改革開放取得重大成就和發展的一個縮影。
40年來,甘肅職業教育由改革開放初期辦學力量薄弱、布局小、生源少的中等技術學校教育;發展到80年代中期的中等專業學校教育,同時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為甘肅培養了大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再到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實施,甘肅職業教育進一步獲得發展;再到2018年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建立,打造了蘭州新區職教園區,打通了中高職五年一貫制、中職對口“3+4”升本科、高職“3+2”升本科人才上升通道,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教育貫通的立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
截至2017年,累計組建省級行業型職教集團21個,33所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全省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數量、師資隊伍以及學生規模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學校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為甘肅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
40年,從小到大,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站在新潮頭,展望新未來,一批又一批的“大國工匠”正從甘肅起航,甘肅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邁入了質量發展的黃金階段。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