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牛良 崔國朝 魯振華 曾文芳 潘磊
雜草管理是果園地面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是消除雜草對果樹生長發育的不利影響,或趨利避害,變廢為寶,實現果園優質、高效、綠色和可持續生產。
桃園雜草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清耕除草、化學除草、自然或人工生草等。
1 桃園清耕
就是在桃樹生長季節多次進行淺耕除草,保持果園地面干凈的一種土壤管理制度。由于我國果樹從業者大多是從糧、棉、菜產業轉產而來,加上幾千年農耕文明的影響,所以普遍習慣于對果園也進行清耕除草。但是,長期采用清耕,會出現許多弊端,例如,土壤結構破壞,物理性質惡化,形成一層堅硬的犁底層,出現土壤中氣、熱、水、肥諸因子不協調,土壤有機質和氮素含量減少,從而影響桃樹根系正常生長。而且果園除草增加了管理用工,提高了生產成本,特別是在多雨炎熱的盛夏,雜草生長很快,一遍又一遍的除草,常常令人苦不堪言。
2 化學除草
即通過噴施各種化學除草劑殺滅雜草。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多種除草劑被發明和推廣使用,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田間除草的負擔,也被普遍接受和廣泛使用。但是,事實證明,桃樹對多種除草劑比較敏感,除草劑的不當使用已經給桃產業帶來嚴重危害:一是導致樹勢嚴重衰弱,產量和品質下降,甚至死樹;二是誘發或加重樹干或枝條流膠,進而導致樹勢衰退或死亡(圖1);三是導致新栽樹苗死亡,建園失敗。如果前茬農作物使用了除草劑,土壤中存有殘留,新栽桃樹苗在新梢長至10厘米左右時,就會逐漸萎蔫、枯死,拔出樹苗可見根系腐爛,并且沒有新根發生;四是除草劑可在果實中殘留,危及果品食用安全。因此,不建議在桃園中使用化學除草劑。
3 果園行間生草
這是發達國家現代果園管理的通行做法,是提高果實品質,實現果業可持續發展和栽培管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3.1 果園生草的好處
果園生草的好處很多。一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據調查,長期清耕和過分依賴化肥,造成我國桃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普遍較低,致使化肥利用率低下和果實品質下降。堅持長期果園行間生草,可以明顯提高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減少對化肥的依賴,提高果實的品質。二是減少除草用工,提高果園效益。據測算,采用自然生草,機械刈割的辦法管理雜草,其用工量只有清耕除草的20%左右,而且降低了果園管理的勞動強度。三是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有利于天敵繁衍和病蟲害防控。研究和實踐都證明,生草果園只要管理得當,就能達到“把天敵請進園,把害蟲引下樹”的效果。四是減少果園溫度波動對桃樹的傷害。大面積果園生草可以降低夏季高溫、提高冬季低溫2 ℃左右,優化果園微生態環境,減輕夏季高溫、冬季和早春低溫對桃樹的傷害。五是可以蓄存多余的肥料,減少流失和面源污染。果園施肥過多,果樹來不及全部吸收而流失造成浪費和環境污染,而生草則可以吸收多余的肥料,并轉化為有機質,腐爛后供果樹長期吸收使用。
3.2 桃園生草的三種方式
通過長期的試驗研究和栽培實踐,我們總結出桃園生草的三種方式,供大家選擇使用和參考。
3.2.1 自然生草,定期刈割 就是桃園行間不進行人工除草,任其自然生長,定期刈割(圖2),根據當地雨水多少,一般每年刈割3~5次。割草可采用自走式割草機、秸稈還田機或割灌機。
3.2.2 立足當地條件,培育優勢良性草種 高稈雜草和攀緣性雜草影響果園操作和桃樹生長,可定性為惡性雜草,應及時清除。只要管理得當,定向培育,一般每個桃園都能自然衍生出春夏秋冬每一季節的優勢草種。一般每年秋季9—10月行間翻耕一次,長出越冬草種,翌年春末夏初,越冬草種成熟結實并枯死,夏季草種長出,并逐漸繁茂,占據優勢,直至秋季成熟枯黃。這樣年復一年,形成可持續、良性生態循環。黃河流域桃產區可作為優勢草種培育的有牛繁縷、婆婆納(圖3)、夏至草、天胡荽、薺薺菜、馬塘草等。
3.2.3 人工種草 就是立足當地自然生態條件,選擇適宜的草種進行人工種植,優點是生物量較大、土壤培肥效果好、園相整齊美觀等。傳統上使用較多的草種有苜蓿、毛葉苕子、三葉草等,近年來又引進和培育很多草種用于果園種植,如黑麥草、鼠茅草等。選擇桃園適宜草種應考慮的因素:生物量適中,匍匐或矮稈,不攀緣,對雜草覆蓋效果好,不易感病蟲害,有利于天敵棲息繁衍,耐粗放管理,在當地能正常越冬,殘體易腐爛,最好是豆科植物能固氮,肥田效果好。華北南部、黃淮及長江流域桃產區推薦使用毛葉苕子(圖4)和苜蓿,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桃產區也可以選用三葉草(圖5)。
3.3 與生草有關的兩個問題
3.3.1 草與果樹爭肥嗎? 草利用太陽光能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氮、磷、鉀等礦質元素,合成自己的生物體,豆科植物上的固氮菌還可以將空氣中果樹不能利用的氮氣固定,并轉化為果樹可以利用的氮素形態。從上可以看出,草與果樹是否爭肥,關鍵看草是否還田,如果把果園生的草全部拿走他用,果園土壤就會越來越瘠薄,即草與果樹爭肥;如果把草全部回田,不僅沒有與果樹爭肥,而且增加了土壤有機質,達到了培肥土壤的目的。
3.3.2 桃園生草的必要條件 草的生長和其他植物一樣,除了土壤、水分和空氣外,也需要陽光。目前,我國多數桃園行距偏小,樹冠過分開張,導致行間郁閉,無直射光照,不利于草的生長。建議將行距加寬至5米以上,抬高樹冠,減小開張角度,特別推薦采用“半直立、兩主無側高光效樹形”,華北、西北桃產區也可采用主干形,改善行間光照,為生草創造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