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杰
記事能力是中小學生作文訓練的重點之一。記事不等于對生活內容的羅列,似一筆“流水賬”;記事也不能是漫無目的地堆砌,如一筆“糊涂賬”。記事應有明確的中心,這個中心不妨從三個角度理解。首先,中心事件,即主事件。其次,中心人物,即主角。再次,中心思想,即主題。中心不同,需要選取和側重的內容也要有所區別。下筆之前,要思考清楚:記什么事?按什么順序記事?詳寫什么情節?略寫什么情節?誰是主角?表達什么主題?這些問題最好要在草稿紙上分條列出并給出答案,進行整體規劃。特別是在精細記事和深度提煉兩方面,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寫前胸中有丘壑,然后方可做到中心明確,詳略得當。
小時候的我,就是家里的小寶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像一朵溫室里的花兒。記得小學六年級的暑假,媽媽為了鍛煉我,就幫我報名參加了夏令營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我既緊張又興奮,擔心自己無法承受訓練的壓力。
在集合地點名時,我見到了教官。他有著魁梧的身材,英俊而棱角分明的臉龐以及一雙閃耀著堅韌自信光芒的眼眸。他用清脆、自信的聲音自我介紹道:“大家好,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我將擔任你們的教官,帶領你們去探索這片美麗的叢林。你們準備好了嗎?”士氣高漲的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回答道:“準備好了!”隨后,教官做了一個十分炫酷的手勢示意我們上路,出發!
第一項任務是“徒步穿越”。起初,路程十分平坦,我們還能夠輕松應付。走到后來,路開始變得越來越陡。我漸漸地感到有些體力不支。這時,教官伸出了他的手,我從他那堅毅的眼神中看到了鼓勵,繼續走了下去。
終于,到了最危險的一個階段,我們要跨過一座5米高的鐵索橋。5米雖然不是太高,但對我來說卻已是“萬丈深淵”。終于到我了。我鼓起勇氣向前邁了一步,向下一看,整個人又嚇得縮回了岸邊。這時,我看見了教官用堅毅的眼神鼓勵著我。我調整了心情走上了鐵索橋,目視前方,大步走到了對岸。我戰勝了自己,教官和全體隊員為我獻上了掌聲。
這次的夏令營讓我知道了,通過努力戰勝自我、戰勝
開篇能自然引出事件,但心理描寫條理性不足。
情節中的對話部分宜分段寫,記事順序結構會更加清晰。另外,教官的外貌描寫不夠簡練。
此處為事件的開端,詳略安排較好,如果能把交代任務和記敘任務分段寫會更有層次感。
跨越鐵索橋是“那一次”中的關鍵情節,應該詳寫“我”戰勝困難的過程和心理變化,從而為“自豪”蓄勢。
結尾對“自豪”的心理描寫不夠充分,未能較具體地揭示“自豪”的價值,提煉主題不足。困難、戰勝恐懼是多么令人開心和振奮!原來,通過歷練成為一個無所畏懼的男子漢,這才是我最自豪的。
“那一次”點明文章記敘了一件事,“自豪”強調內心感受,“真”也起到強調作用。例文記敘了夏令營活動中的一次“徒步穿越”行動,表現了小作者戰勝困難和恐懼后的自豪,符合題意。文章記事順序總體上較有條理,美中不足的是中心不夠突出、詳略不夠恰當。特別是走鐵索橋這一關鍵情節描寫不夠詳細生動,自豪感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表現。
首先,突出“那一次”,詳寫過鐵索橋的情節,為寫好“自豪”蓄勢。
其次,充分體現出“真自豪”,寫出豐富的心理變化過程。描寫時,可結合故事情節發展過程,從開始時的緊張、恐懼心理,到慢慢鼓起勇氣開始挑戰,再到成功后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寫出“自豪”,不要將“自豪”與故事簡單地拼接。
再次,結尾適度提煉“自豪”的價值,表現對“那一次”的深刻感悟,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
小時候的我,就像溫室里的花草,弱不禁風。六年級的暑假,媽媽幫我報名參加了野外拓展夏令營活動。聽到這個消息,我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我終于有機會挑戰一下自己了。緊張的是,我總害怕自己無法承受訓練的壓力。
在基地點名時,我見到了教官。他身材魁梧,臉龐英俊,五官棱角分明,一雙眼眸閃耀著堅韌自信的光芒。他用清脆自信的聲音給我們一個開場白:“大家好,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里,我將擔任你們的教官,帶領你們去探索這片美麗的叢林。你們準備好了嗎?”
士氣高漲的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答道:“準備好了!”隨后,他做了一個十分炫酷的手勢——出發!
第一項任務是“徒步穿越”。
開始的一段路比較平坦,我還能夠輕松應付。走到后來,山路變得越來越陡。我漸漸感到有些體力不支,落在了最后。這時,教官伸出了他的手,我從他那堅毅的眼神中看到了鼓勵,忍著酸痛繼續前進。
終于,到了最后一關也是最危險的一關,我們要獨立走過10米高的鐵索橋。我伸長脖子往前一看,立刻嚇得縮回來。雖然10米不是太高,但對我來說簡直就像“萬丈深淵”。更可怕的是,鐵索橋一直在晃動,鐵索上橫鋪的木板很窄,間隙很大。看著身邊的隊友都輕快地走過了鐵索橋,我既羨慕又焦慮。那一刻,鐵索橋頭,只剩下我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猶豫不決。
我不由得向對岸茫然地張望,看見教官正用堅毅的眼神期待著我。我調整了心情壯著膽子邁出了一小
心理描寫更精細,聽到消息后先“興奮”,然后“緊張”,更符合一般心理變化規律。
調整段落后,記事順序結構更清晰,教官外貌描寫更簡練。
調整段落后情節過程更清晰,與下文跨越鐵索橋形成對比。
詳寫“我”過鐵索橋之前的復雜心理和動作,為下文寫過橋時的心理變化蓄勢。
詳寫“我”過鐵索橋時的動作和心理,突出心理變化的過程,為文末的“自豪”蓄勢。
具體描寫“我”成功通過鐵索橋后的心理感受,通過精煉的議論畫龍點睛,突出“我”對“自豪”的理解,升華主題。步,走上了鐵索橋。我眼看前方,雙手扶著兩側的鐵索,雙腳交替挪移。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保險繩滑動的聲音仿佛在切割耳鼓,每走一步都是萬分的煎熬和慶幸。漸漸地,我戰勝了膽怯,稍微加快了腳步,最終安全抵達對岸。教官和隊員們為我獻上了熱烈的掌聲。
回望來時的路,鐵索橋晃晃悠悠地延伸向叢林遠處,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剛剛是怎樣走過來的。其實,真正的困難也許就是自己,只有努力戰勝自己才有可能獲得成功。這是屬于強者的自豪,不一定要頂天立地,但一定要鐵骨錚錚。
總體上說,在學習記事時,多數同學能寫清事件的順序,能明確事件詳略和人物主次,能寫出合乎基本要求的記敘文。但是在精細記述人物故事和深度提煉主題方面,不少同學仍存在明顯不足。修改稿能圍繞一個中心去寫好一個主事件,詳寫主事件中的關鍵情節,隨著情節發展,突出“我”的心理變化,略寫其它內容作為鋪墊、襯托。結尾對文章主題的揭示,既能緊扣題意,又能有所升華。文章整體上較原稿更加完善細致、干凈利落。
我們每個人都在家庭的懷抱中生活、成長。家人的關懷照顧、理解和支持,都給我們無盡的勇氣與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發生過什么事情,讓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親情的可貴?以“我們是一家人”為題,自主立意,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