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430068)
根據日本平安時代關于庭院表現方法的一本技術解說書《作庭記》中記載的設計原理有:追求寫實的效果,因而需要造園者具備對自然的敏銳且細致的觀察力;貫穿使用不對稱原則,以達到自然風格的效果;在技法上,為熟悉京都地形而進行的種種考慮;通過具體的手法闡述了從整體著眼來判斷局部的重要性;參考季節的更替,月光的變化,在設計上做了充足的考慮。書中所作的內容上是對在平安時代作為宮殿式住宅建筑的一部分來修建的庭院進行的概括講解,在今天看來,自平安時代起日本庭院基本式樣得到確立,在其后的時間里收到參禪和茶道的影響,又出現不同的象征氣氛。與歐洲建立在幾何學之上的建筑以及景觀來對比,這點就更加明顯了。
空間節奏可以通過造型上采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形是由線和面復合而成,要素可以產生無限的變化,在自然中的形更是如此。從簡單有代表性的形來講,比如:圓、球、正方形、矩形、立方體。圓和球具有單一的中心點,輻射周邊的食物具有以圓心為中心聚集或發散的特點,容易形成重點。比如大仙院中的帚紋,形成以山石為中心的線圈紋路,如果不是以正圓形或者是各式各樣的形狀一起來表現,節奏就會顯得雜亂無章沒有重點。從形狀上可以感覺出氣氛的轉換,比如卷起、彎曲的形狀有優雅而纖細的感覺,棱角分明的有強壯、粗狂的感覺。
造園要素中色彩無疑是最直接而強烈的表達節奏的方法,造型與色彩的構成直接決定了空間的節奏與韻律,色彩不僅是人為的東西,即使從自然美中的要素來看,有許多也是追求色彩美的。比如:霞彩點綴之下的富士山、紅葉似火的龍田川、白雪覆蓋的浮御堂。日式庭院色彩寧靜,里外追求顏色色調的一致,對顏色的調和也就是對節奏的把控。除了普遍可以感受到的灰色、黑色、白色,例如錦鯉池這樣的設置無疑在整體庭院中形成景觀重點,這是顏色的跳躍也是空間節奏的跳躍。
鋪裝具有功能性的同時也具有造型上的裝飾性,當景物和裝飾物為表現平衡、韻律、運動是,鋪裝則成為其背景,為增強其效果。考慮到不同空間的使用特點,鋪裝的材料也可以有所區別,一是根據材料的吸水性、防滑性、耐磨性來進行區別鋪裝,二是在視覺上形成直觀區分,界定空間的不同功能。在選擇用材時盡量去做到對比與調和的統一。關于鋪裝的色彩選擇上,鋪裝作為景觀當中配角要做到適當的調和作用但又不喧賓奪主,使得氣氛變得混亂毫無節奏可言。鋪裝的材料或構造的選擇,要考慮和建筑物、分隔、景物或裝飾的統一調和、相似調和、或對比調和。
以造型為主時,景物要選擇有獨創性,且不是偽造的東西。在保證這一特點的同時盡量避免裝飾性過強或者過于強調個人主張。個性過強則和空間環境相互排斥,毫無特點則使空間歸于常見俗套。擺設景物在土地規劃時就可做出設計,留出靈活的空白空間,可用植物來進行調節。景物具有個性的前提是要適合空間的整體造型風格,將景物、建筑、環境形成一個整體,達到整個庭院空間的節奏和諧。
在日式庭院中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好像隨便安置的東西收到顯著的效果。這些有效果的選擇物,乍一看誠然好像忽視了調和,但實際并不是偶然地安置,而是精心地考慮到大小、線條、形狀、以及色彩等等問題。
景物的位置對加強空間秩序,應盡可能做到符合理想要求。相應的景物配置在相應的空間,在適當的地方進行適當的留白,在這一行為中有著和中國畫相似的原則。景物的色彩的運用,應重視其在全部空間中的調和。如果將景物一一的區別來看,他既具有微小的華美,還是具有統一性的美,這也是把握空間秩序的關鍵所在。
在音樂藝術中,將強弱不同的音做出長短高低的變化,達到一種有情感表達的聽覺感受即是音樂藝術中的節奏和韻律。我們在自然的空間當中進行造型藝術時也需要具備韻律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需要造成連續起伏的效果,重復使用線、面、形、色彩、質感等等要素。要在固定的空間環境之中創造隨時間延續的動感,在其中感受到一種秩序。
我們在溪水流動時、風拂過樹葉時、植物節節生長時都能發現自然所創造的韻律。在實際的空間當中,從水平方向來看,考慮到不同類型樹冠的組合可以形成連續變化的輪廓線,給人以視覺上的變化和新奇感受,而對稱的庭院給人以平穩的感受,把握好平淡和平靜的區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水池和流水旁的水際線,用曲線和石組構成韻律時,環顧整體集中于一點,顯得強有力和更為雅致。“草七分,石三分”的說法也是節奏表達的一種方法。

天龍寺(節奏與韻律的表現)

修學院離宮(水平方向上樹冠形成的輪廓線)
園林用地的規劃是最基礎也是最初的設計工作,世界上每一塊土地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在既定土地上進行庭院規劃就需要根據土地的特征對造園目的有一個初步的劃定,比如圍繞造園核心景點進行其他區域的設計,分為重點空間和輔助空間,從功能和造型兩個方面來實現想法,從而在整體上確定庭院的節奏和秩序。秩序系統不同,規劃用地的尺度和形態也會有所不同。當進入各個部分空間秩序時,即分階層的順序應該怎樣來安排,這個階層組織的順序從功能來看,具有重要意義,從造型來看也很重要。
空間給人的感受和分隔用的材料密切相關,比如植物編制物、泥土、石塊這樣的自然材料分隔空間是即使高度高于人的視線,也不會給人以密閉的感受,形成一種相互區分但并不完全脫節的效果。如果用石墻或混凝土擁壁嚴密分隔時,則變為堅硬、牢固、莊重、嚴肅感的空間。作為象征性的分隔,和為選擇功能而做的分隔比如:牌坊和守關石,神殿上的稻草繩、白沙洲的神圣境界,或裁判所也都是用這樣的分隔來表示。只能通過行人而禁止車輛駛入的那種構造的石柱和柵欄,和在必要時能夠拆卸的柵欄和屏障,這些東西既能達到分隔的功能,同時也保持了視線的廣度,具有類似柵欄一類的效果在庭院的設計之中,除了著眼于線、面、形、色等造型要素來考慮節奏之外,從空間的分隔也可以對庭院的空間節奏進行一定的把控。
空間的分隔首先可以分割空間,決定空間的規模,根據分隔空間的材料和構造決定空間的質量。對于兩個不同性質的空間也可以起到連接作用,保證景觀與視點在一個合適的距離,表現空間的平衡、韻律、比例和運動,使空間的構造易于理解。從功能上來說,有必要的分隔可以防止人、動物、汽車的侵入,具有防音、防風、防塵和保護私生活的作用,在下雨時,防止雨水的浸入,面對不同的氣候條件調節日照、氣溫和濕度。為了區分不同的功能空間,分隔使得界線更加明確。
日式庭院具有凝練、簡潔卻又精于細節的特點,通過對庭院中各個元素的造型、功能區分、色彩方面的精細把控,在有限的空間中創造無窮的趣味和韻律。不同于中國庭院的詩情畫意,也不同于歐洲庭院的幾何嚴謹和人工的精雕細琢,而是一種更加私密,帶著寧靜氣氛,有著自己獨特節奏的東方庭院。日式庭院注重對自然的理解,把控自然和人工改造之間的微妙分寸,創造出超凡脫俗的意境,把紛繁的自然界打造出日本獨有的節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