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美,是生活美的再現。因此,生活是美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生活就沒有美。但生活的美,并不等于藝術的美。藝術之美,是經過創造的。所以說,既是藝術家,就應該是創造美的人。
人稍有知識,即知分妍媸,辨善惡,而美與善連,惡與丑結,不可分割。在理學家講,這是良知;在佛經上講,這叫善知識。藝術上的創造,亦與此相同。
美不是靜止固定的東西。凡藝術,皆貴玄遠,求其神韻,不尚膠滯。音樂中之高山流水,弦外之音,繞梁三日,皆此義也。藝術家于生活靜止、凝重之中,能作流動超逸之想,于塵囂市聲之中,得聞天籟,必能增強其藝術的感染力量。
凡藝術家,長期積累之后,乃進行創作。創作之時,全神貫注,與作品中人物形隨神交,水乳交融,就可能創造出美的境界。但當時他所注意的只是真不真,并沒有考慮美不美。美乃自然形成,非有意造作,以炫耀于觀眾也。至于一些對文學作品的贊美之詞,“如詩如畫”“行云流水”等等,乃出自后來讀者之口,非作者寫作時有意追求也。凡創作之前,先存“造美”之念者,其結果多弄巧成拙,益增其丑。(摘自《孫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