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讀者你們好!
非常高興《汽車文摘》第11期跟大家見面了!
《汽車文摘》第10期我們為大家奉獻的是汽車智能化時代,我們暢想和憧憬著不遠的未來,汽車智能化為人類帶來的顛覆性的影響。
《汽車文摘》也曾為大家奉獻了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和輕量化專輯。讓我們還是回到現實吧。當德國、英國、法國、荷蘭、挪威等發達國家紛紛制定了禁售燃油汽車的時間表的關鍵時刻,特別是斯坦福大學教授Tony Seba在2017年7月在《對2020-2030交通運輸的思考》中,預測世界各地不會再出售燃油汽車,運輸將逐步實現電動化,這樣關乎傳統汽車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有另一種聲音,在為傳統汽車的發展提出了多種發展戰略,其發展技術路線并不排除電動化進展。
在這場傳統技術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博弈中,AVL公司提出了面向未來需求而設計的和周邊信息互聯的內燃機4.0的概念,其核心理念是在德國工業4.0的大背景下,內燃機也會變得越來越聰明,他會與周邊的信息互聯互通。AVL提出了未來內燃機4.0發展的環境目標是“零環境影響排放”,指的是排放水平低至對空氣質量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的排放。也有汽車行業人士提出了近零排放的發展目標,技術路線包括采用先進的米勒/阿特金森循環、先進增壓技術、燃燒技術、48V、可變壓縮比、均質壓燃(HCCI)、超高壓噴射等,先進的后處理技術包括在傳統三元催化器基礎上的GPF以及催化轉化管理,預期這樣的機內凈化和機外凈化措施會使傳統ICE變得更加清潔。有公司預測中期內燃機的熱效率要達到45%,長期目標將達到50%,有專家認為柴油機的熱效率物理極限為60%。
傳統ICE加上電動化技術,包括發動機附件電動化和與電驅動技術的組合,在不同的工況下,使傳統發動機與電池驅動與自動變速器的協同工作,發動機可以工作在經濟性最佳的高效工作區域。
預測性節油技術也會使汽車處于最經濟的方式運行,基于V2X網聯技術的編隊行駛會使車隊最大限度地降低空氣阻力,可以降低油耗和排放,從而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電動化、智能化加上熱管理和能量管理使傳統ICE對環境和空氣質量的影響降低到最低。
李駿院士為《汽車文摘》題詞,即“覽全球汽車技術文獻,指中國汽車技術之道”,這是《汽車文摘》的使命,我們要牢記使命、堅持初心,為中國汽車技術發展提供最前沿的創新技術信息。

《汽車文摘》2018年第12期將聚焦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也期待您的貢獻。


王永軍總編/主編《汽車文摘》編輯部長春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