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語寞
依舊記得十六歲那年,坐在教室最后桌卷起數學書角,用寫滿看不懂的公式的草稿本做掩護,悄悄在作業本上寫小說的自己。夏天的溫度席卷著教學樓后草坪上的青草香從窗縫里撲面而來,講臺上年輕的數學老師講得唾沫橫飛,前排的學霸們收獲頗豐,對我來說卻如聽天書,好幾次,我都差點和周公約會去了。
也許如數學老師說的那樣,學不好數學的女生,是上輩子折翼的天使。很長一段日子里,看著慘不忍睹的數學分數,我用這句話安慰自己,然后繼續寫我的東西。我也有好好學過數學,只是,從小就對數學不感冒的我,永遠都是在老師講到下一題時還沒有跟上第一道題的思路,在每一次強忍住巨大的困意熬夜寫數學題,最后卻永遠考班級倒數時,在一次次抱著那可憐的數學卷痛哭,嘲笑自己笨得怎么努力都不會飛翔時,我終于放棄了數學。也許,我真的是那個折翼的丑小鴨。
相對于枯燥乏味永遠學不好的數學,從小就根植于心的文學夢才是我那段青蔥歲月里,孜孜不倦追逐的夢想。十六歲時敏感而多情的少女心,也曾渴望得到這個世界的光芒,渴望像班里佼佼者們那樣得到老師的指導和重視,可每一科都能考理想的分數,卻永遠被數學拖了后腿的我,成了那個二十一歲就發表了眾多文章,和我喜歡的雜志編輯談論著稿酬還有著出書計劃的數學老師眼中最大的笑柄。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依舊清晰地記得那個陽光明媚的夏日午后,當我正在課間操捕捉腦海里一閃而過的靈感而忘了出操時,他走到我的桌子前,把我寫的東西搶過去撕個粉碎,然后惡狠狠地扔出窗外。我就那樣眼睜睜地看著寫了很久的文章在空中飛舞,然后落在堅硬的水泥板上,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有滿眼的淚水。我始終沒有抬頭看他,卻能感覺到來自他那兩塊反光的鏡片下冰冷的目光。離開時,他鄙夷地丟下一句話:“像你寫的這些無病呻吟、故作深沉的東西,狗屁都不是。多年以后,你會發現現在的你是多么可笑、幼稚!”
十六歲的花季,因為一個曾被自己無比崇拜和敬重的偶像老師,下了一場滂沱大雨,從此,病入膏肓。
我不再聽他的數學課,而是自己在課堂上看書,一套一套地做題,不懂的下課就及時去問班里的學霸。我的數學成績終于有了明顯的起色,只是我再也沒有抬頭看過講臺上的那個年輕氣盛的數學老師一眼。而他,似乎也把我自動屏蔽了。
直到有一天,我聽見講臺上傳來與往常不一樣的聲音。數學老師一改之前上課的套路,清了清嗓子,然后說:“今天這節課,我們不上課了,給大家念一篇文章吧。”我第一次把頭從試題里抬起來,看了他一眼。他繼續說:“這篇文章叫《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不知道是他念得太聲情并茂,還是我覺得自己和作者的處境太像,那節課,我聽得淚眼婆娑。
聽說遠方有不可替代的詩和夢想,我曾想日夜兼程,滿懷希望去追逐。而彼時在小縣城上高中的我,飽嘗了貧窮帶來的凄苦,生活拮據的我從來沒有感覺到那么清醒。一直在心底的夢想慢慢浮上來。那一刻,我真的很想在將來,能靠自己的雙手闖出一片天,想像大城市的人一樣,可以坐在窗明幾凈的星巴克里,悠然自得地喝咖啡。
而想起那個午后數學老師那番嘲諷的話,從小就好強的我在最熬不過去的日子里,也告訴自己,想要讓別人瞧得起你,你就得不斷努力,不斷變強變優秀,變成更好的自己。
高二那年,我們換了新的數學老師,我開始很認真地聽課,花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在數學上。雖然我的數學沒有多么出色,但至少每一次考試都在進步。而分科以后,文科綜合和語文也成了我的強項,英語不低,雖然數學還是有點差,但是,最起碼我每次考試總成績都能穩拿班級前五了。一邊學習一邊擠出時間寫文章,那個時候,青春期的所有晦澀的心情和看不見未來的恐慌,都需要文字去療傷。很慶幸,孤單的日子里,還有文字做伴。
高二的一場征文比賽,我拿了全校第一,頒獎典禮那天,高一時的數學老師負責拍照記錄。我站在高高的頒獎臺上從校長手中接過榮譽證書時,他的相機正好按下快門。我始終不曾看他一眼,那是我十六歲時的噩夢。
十八歲時遭遇高三,緊張而忙碌的復習生活,讓我把所有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了備戰高考上,從一輪復習開始,我就全力以赴去提高自己的數學,不能讓這塊短板使我的大學夢成為遺憾。那一年,我成了萬千高考大軍之中的一員,和所有渴望通過一場高考改變命運的高三學子一樣,以夢想的名義,一頭扎進深深的題海。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一家坐落于郊區的古色古香的奶茶店,像在暗無天日的高三生活里發現了一線曙光。此后,我便在覺得自己因為復習而高度緊張時,塞著耳機聽著手機里下載好的必背古詩詞,走一個小時去店里點一杯咖啡,然后坐在靠窗的位置,寫一下午的文字。黃昏來臨時,就起身離開,回到住處開始看書做題。
六月轟轟烈烈地來,又悄無聲息地離開。
高考分數出來后,文科綜合、英語和語文都考了我上高中以來最好的分數,只數學還是沒有及格,只考了88分。
大學通知書下來的時候,我破涕為笑。88分的數學成績,諧音“拜拜”,從此,滾蛋吧!數學君!與其說是和數學君告別,不如說是和那些與數學有關的痛苦的回憶揮手作別。
上大學后,我終于有大把時間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籍,寫自己想寫的文字,雖然還是沒有達到自己期待的水平,但是,那種可以心無旁騖追逐夢想的日子,真好。我開始寫文章投稿,加入文學社,組織班級出雜志班刊,做自己喜歡的能做的事。
大學的一次英語課上,老師讓我們談論高中時代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第一次用漢語以外的語言談起自己的回憶,談起了那個數學老師給我的傷害以及我會一直堅定地追逐著自己的文學夢的決心。雖然已經二十歲的人了還會忍不住掉淚,但是很感謝那個持一腔孤勇,追夢無悔的自己。
也很感謝,在高三那段兵荒馬亂的時光里,即使有過絕望有過迷茫卻從來沒有放棄過的自己。那些堅持,那些永遠刻在歲月深處的奮斗時光都在往后漫長的生命里,變成了最柔軟的記憶,它們總會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像交情深遠的故友那樣告訴我:“姑娘,加油,高考都熬過來了,還有什么能難倒你?”
如今,我終于可以一個人在沒課的日子里,坐兩個小時的公交車去市中心最喜歡的那家咖啡書屋,一邊享受香醇的咖啡一邊安靜地寫東西。
哪怕現在我還是寫作路上的苦行僧,但那又如何?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