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緣》第七季于8月中旬在北京衛視播出,雖然已播出了六季,但是第七季依然奪人眼球,對觀眾來講,《生命緣》已經成為每年電視節目中的一個熟悉的老朋友。看這檔節目,能讓人更真切地接觸生命,面對生死,也更能理解醫生這個職業。
作為全國首檔深度醫療紀實節目,《生命緣》聚焦醫院中的醫生、護士、患者和患者家屬,拍攝內容包括急診室、搶救室、手術室等處,記錄發生在北京醫院里最極致、最感人的生命故事。節目播出至今,已經收獲了無數獎項,連續兩年榮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被稱為“一檔影響億萬中國人生死觀的節目”。飽受贊譽之時,節目組也沒有停止挖掘,每季都有一些新意給出,比如去年的一季是《生命緣,生命的禮物》,節目有了明星嘉賓“陽光使者”,他們和患者一起面對疾病,面對手術,同時,還要給患者送上“生命禮物”。去年的節目令人印象深刻。而今年第七季,節目以“生命的互動”為主線,通過發掘病人與醫生之間的互動、患者家人之間的互動、人與機構之間的互動等等,深度解讀“生命緣”。
緣,是緣分,在醫治疾病的過程中,需要患者、患者家屬和醫生同心協力,相互協作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第七季以“互動”為主線,抓住了一個核心,觀眾也被節目中的這種互動打動。
《中暑也能奪人性命》是8月播出的一期時效性很強的節目。北京今年夏天很熱,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北京朝陽醫院在最熱的時候,經歷了多次生死時速。當時,多個熱射病患者被緊急送到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唐子人擔負起挽救他們生命的重任。熱射病具有高死亡率,節目中我們也看到,一個患者經過7個小時不懈的搶救還是死亡了,滿頭大汗的唐子人說:“你不是萬能的,有很多東西你解決不了。”但是我們更欣慰地看到,其他4位患者在以唐子人為首的醫生的不懈努力下,連續闖關成功。在他們即將康復時,多日表情嚴峻的唐子人才終于露出了笑容,他笑著對一位患者說,“趕快好了,好了,就不花錢了。好了我請你吃飯:”
醫生請患者吃法,這多溫暖。唐子人說:“我們用這種很舒服的語氣對他進行鼓勵,我想對病人是有好處的。”唐子人認為,醫生不應該只是一個能力的傳達者,還應該是一個溫度的傳達者。這個溫度,是醫生和患者之間能相互傳達的。
同期節目中,我們還看到了一對父子之間的互動,北京友誼醫院,兒子句磊為進入生命倒計時的父親捐獻一半肝臟,兒子說:“只要能挽救我爸的生命就好。”盡管這個決定被父親等家人反對,但是兒子義無反顧,這種互動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最終,他們在北京友誼醫院朱志軍醫生團隊的手術下,移植成功:談到醫生的職責,朱志軍說:“不管這個病人在哪里,什么樣的背景,他只要有疾病有痛苦,我們醫務人員義不容辭地出現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
在另一期節目中,50天的女嬰小嘉雨,腦部長了個大到占據頭部四分之一體積的腫瘤,奄奄一息。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以吳斌院長為主的團隊對她進行了手術,手術之復雜,宛若走鋼絲,吳院長甚至用了冒險的方法,才成功取出腫瘤:但是化驗的結果,腫瘤偏惡性,孩子到了3歲要進行化療,但是誰也不敢保證她能撐到3歲。節目的最后,吳斌院長來看小嘉雨,離開病房后,在走廊中,吳斌院長說:“治病救不了命,我盡力了。但是惡性腫瘤性質在這兒,徒呼奈何吧。”他的身影有些落寞。盡管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家屬對于醫生的感激之情卻是發自肺腑:這個故事中,體現出濃濃的醫生對孩子的真情。盡管孩子那么小,但是醫生給她的關懷卻是那么大。
醫治頑疾,需要醫生的高超能力,同時需要病人的堅強意志力以及和醫生的配合。生命緣,這個緣,就是醫患之間的緣,在他們共同的努力下,向命運挑戰,向病魔挑戰。醫生和患者就是同一戰壕戰友。節目中,當勝利將到來時,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唐子人說:“真正看到了黎明的曙光,那一刻心中很激動,我們工作的意義,可能就在這一刻得以顯現。”
2018年8月19日我們迎來了首個“中國醫師節”,當天,數十名醫生獲得“中國醫師獎”。沒有白衣天使的默默奉獻,何來千萬病人的康復平安。可以說,北京衛視的《生命緣》這些年一直堅持把醫生最真實的一面展示給觀眾,讓我們更加理解醫護工作者的偉大,這對于提升公眾健康素養、矯正不良就醫行為、推廣科學就醫理念、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醫學觀,在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醫患和諧的良好風尚,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