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劍峰

“我要代表全國,向布雷特和卡瓦諾全家致以歉意,因為你們被迫承受了許多痛苦和煎熬。”10月8日晚,特朗普在白宮東廳的大法官就職儀式上,對布雷特·卡瓦諾一家說。
13周前,同樣是在這個大廳里,特朗普宣布提名53歲的卡瓦諾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當時沒有人會想到,這項提名竟然會引發一場歷史性的政治風暴,并在整個社會引發巨大的分歧。
而卡瓦諾進入最高法院所帶來的政治影響,不僅將波及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還會直接影響兩年后的總統大選,甚至重塑未來幾十年的美國政治和社會生態。
早前安東尼·肯尼迪大法官宣布退休,使特朗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在上任短短兩年里提名兩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總統。而且,同去年尼爾·戈薩奇接替同樣保守的安東寧·斯卡利亞不同,由于肯尼迪在最高法院的“搖擺”角色,接替他的人選有可能將打破最高法院延續近一個世紀的意識形態平衡。
美國最高法院設有9名大法官,往往其中8人在投票時左(自由派)右(保守派)各半,而總有1人在斷案時忽左忽右,成為關鍵的“搖擺票”。不過,作為正統保守派的卡瓦諾接替肯尼迪后,一旦聯手大法官中的“不妥協三人組”(克拉倫斯·托馬斯、塞繆爾·阿利托和戈薩奇),勢必會使最高法院的天平整體向右傾斜。
卡瓦諾作為文筆優異的耶魯大學法律博士,曾擔任大法官肯尼迪的法律助理(同期擔任肯尼迪法官助理的,還有比卡瓦諾小兩歲的他的高中校友、牛津博士尼爾·戈薩奇),也曾多次充當獨立檢察官斯塔爾的助手(其間參與過調查克林頓“白水案”及與萊溫斯基的性丑聞),后在小布什任內當過白宮秘書(小布什這次為他進最高法院到處打招呼)。
過去12年里,卡瓦諾是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巡回上訴法院法官,近年來一直是進入最高法院的熱門人選。特朗普的提名公布后,共和黨各派都對這一人選表示接受。民主黨雖然百般不情愿,在9月初例行任命聽證會上試圖采取拖延戰術,但收效甚微。
然而,就在卡瓦諾的一只腳就要邁進高法大門之際,一樁突然出現的性侵指控,令其通往高法之路驟然間烏云密布。
根據9月16日《華盛頓郵報》的報道,加州一所不知名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克里斯汀·福特稱,她在高中時的一次聚會上,曾遭到卡瓦諾未遂的性侵犯。福特稱,卡瓦諾酒后將她壓在身下試圖強暴,她經過反抗掙扎后才僥幸逃脫。對此,盡管卡瓦諾第一時間予以斷然否認,但民主黨卻如獲至寶般大做文章,要求白宮撤換卡瓦諾。
福特在她的指控中,提到了4名在場證人,但是媒體采訪發現,這四人都表示不記得曾經參加過類似的聚會,其中一名福特的多年好友,甚至稱不認識卡瓦諾這個人。另一方面,卡瓦諾用來自辯的1982年日歷上的個人活動記載,也有若干疑點。
《華盛頓郵報》爆料一周后,又出現兩起針對卡瓦諾的涉性指控,指控者包括他大學時期的女同學黛博拉·拉米雷斯和高中時期鄰校的朱莉·斯威特尼克。盡管卡瓦諾對這些指控全部否認,但要求撤換他的聲音也越來越高。
在巨大的輿論和政治壓力之下,一心為卡瓦諾保駕護航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格拉斯利,邀請福特和卡瓦諾在直播鏡頭前接受參議員們的詢問。
卡瓦諾的“激情自辯”加上格雷厄姆“怒懟同僚”的助攻,堅定了白宮和國會共和黨領導層力保其過關的決心。
在9月27日的聽證會上,福特首先出場,雖然對于那次聚會的具體時間、地點,福特都回憶不起來,但是她表示自己“百分百”確定卡瓦諾就是當年的施暴者。福特發言時表情真摯,回答詢問從容鎮定,談及性侵事件,聲音顫抖。幾個小時下來,觀者無不動容,社交網絡上輿論幾乎一面倒地同情福特,相關的討論紛紛認為卡瓦諾兇多吉少。
就在媒體普遍認為卡瓦諾大勢已去時,他卻靠在聽證會下半場的“激情自辯”拯救了自己幾近破碎的高法夢。他在開場陳詞中不僅堅決否認自己是施暴者,還控訴民主黨議員利用福特給自己栽上莫須有的罪名,在談及此事對自己家庭帶來的巨大傷害時,聲音哽咽幾難成言。在問答環節,面對民主黨議員們的嚴厲質詢,卡瓦諾毫不客氣地反駁甚至進行反問。
隨著聽證會的進行,原本倒向福特的輿論天平,又被卡瓦諾一點點扳回中間點。最后幫助卡瓦諾鎖定共和黨人支持的,是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格雷厄姆發言時怒火四射,痛斥民主黨同僚玩弄政治,不僅試圖毀掉卡瓦諾一家,還違背福特意愿向媒體暴露她的身份;稱過去幾周是他從政生涯中所經歷的最丑惡的一段時間;最后稱,任何共和黨人如果投票反對卡瓦諾,就是民主黨人的幫兇,是在為不擇手段的卑劣行徑背書。
卡瓦諾的“激情自辯”加上格雷厄姆“怒懟同僚”的助攻,堅定了白宮和國會共和黨領導層力保卡瓦諾過關的決心。聽證會次日,參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和司法委員會主席格拉斯利決定啟動對卡瓦諾的任命投票程序。不過,最終投票前依然風波不斷,麥康奈爾在黨內溫和派的壓力下,不得不同意請FBI介入對性侵指控的限期調查,盡管此前20多年中卡瓦諾作為聯邦職員已受過6次FBI的背景調查。
為期不到一周的“補充背景調查”,并沒有發現足以確認卡瓦諾性侵的證據。雖然民主黨指責調查范圍太小、時間太短,但是共和黨執意進入最后的表決程序。10月6日下午,參議院以50比48的表決結果正式確認了卡瓦諾的大法官任命。這是1881年以來,大法官任命投票時最為接近的結果。
共和黨方面,有兩人未投贊成票。其中,原本持反對意見的阿拉斯加女議員麗薩·穆爾科斯基,為了“照顧”持贊成意見的蒙大拿州聯邦參議員史蒂夫·戴恩斯能不參加投票而出席女兒婚禮,最終投了相當于棄權的“出席”票。
而唯一投贊成票的民主黨議員喬·曼欽,是考慮到自己本屆的參議員6年任期將滿,一個月后就要面臨連任選舉,而在自己所屬的西弗吉尼亞州,選民壓倒性地支持卡瓦諾。所以,他才沒有加入黨內其他同志的狙擊陣容。
不光是西弗吉尼亞州的選情,圍繞卡瓦諾任命所進行的政治斗爭,已經影響了兩黨對中期選舉的整體布局。
由于兩黨都將卡瓦諾任命風暴當作核心議題,出現全國性單一議題左右各地國會議員換屆的罕見局面。其原因在于,福特對卡瓦諾的指控成為美國民眾最為關注的時事新聞,雙方陳情聽證會吸引了約2000萬電視觀眾。在任命接近尾聲時,兩黨民眾在相信福特還是相信卡瓦諾的問題上分歧巨大,視同水火,成為中選前最牽動人心的議題。
歷史數據顯示,國會中期選舉有兩大特點,一是投票率低于總統選舉,二是總統所屬的黨派總是處于劣勢,平均要丟掉30個國會議席。在卡瓦諾被提名為大法官之前,媒體一直在談論“藍色大潮”,意指民主黨(代表色為藍色)可能會在中選中掀起巨浪奪回大量席位。而共和黨要想抵擋巨浪,最關鍵是鼓動本黨選民走出家門投票,但共和黨選民在投票熱情上遠遠落后于民主黨,特朗普的名字又不在選票上,所以共和黨在催票的問題上一直苦無良策。
針對福特的性侵指控,意外地幫了共和黨一個大忙。在聽到卡瓦諾為自己激情辯護之后,共和黨支持者認為他受到民主黨和媒體的雙重政治迫害,一生清白,卻因為大法官提名而被栽上莫須有的罪名。選民這種“為卡瓦諾抱不平”的情緒,被共和黨政客們用來作為催票利器。
卡瓦諾的任命被確認后,多個民調顯示共和黨選民的投票熱情出現大幅提升。10月10日拉斯穆森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64%的共和黨選民因為“卡瓦諾受到不公平對待”而感到“非常憤怒”,62%的共和黨選民因為這次提名風波而更想在11月投下一票。還有民調顯示,在兩黨激烈爭奪參院席位的幾個州里,民主黨參議員的選情轉差。
不過民調數據也顯示,類似的催票效應也發生在了民主黨選民身上。卡瓦諾如愿披上大法官的黑袍,令大量民主黨支持者認為共和黨將一名性侵者強行送入最高法院;那些反對特朗普“倒行逆施”的民主黨選民,又多了一個在投票日走出家門的理由。民主黨人還揚言,在贏得眾院選舉后,會繼續調查卡瓦諾。
62%的共和黨選民因為這次提名風波而更想在11月投下一票。還有民調顯示,在兩黨激烈爭奪參院席位的幾個州里,民主黨參議員的選情轉差。
綜合民調數據可以看到,在這場任命風暴的影響下,兩黨均可能在11月6日中期選舉投票率上打破歷史紀錄。而選情本已岌岌可危的共和黨,至少在參院競爭中可以轉危為安。
卡瓦諾任命所引發的政治風暴,不僅重塑了一個月后中期選舉的選情,對兩年后總統大選的形勢也有很大影響。
特朗普上任后,共和黨內部矛盾不斷,互相掣肘。卡瓦諾的遭遇,則促使共和黨內部各派自2016年大選后首次走到一起,攜手并肩一致對外。這種前所未有的黨內大團結的局面,被一些人稱為“共和黨2.0”。隨之而來的是,特朗普在共和黨內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權威,基本上消除了在2020年大選中出現黨內挑戰者的可能性。
任命風波對民主黨陣營的2020年選情也有影響。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中,兩名志在競選總統的民主黨成員—來自加州的卡瑪拉·哈里斯和新澤西的科里·布克,充分利用任命卡瓦諾一事,獲取了大量的媒體曝光時間,在一眾民主黨政客中脫穎而出,占得先機。
卡瓦諾進入高法的影響,已經超越了華府一時的政治斗爭和選舉角逐,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對美國的諸多方面均有所影響。比如,對于“政黨不公正劃分選區”問題的判決,就可能影響到大選結果,而若是推翻州司法實踐中的“獨立主權”原則,則會放大特朗普特赦權的作用,并潛在地削弱各州對特朗普相關人員的調查。
目前美國一些爭議較大的社會問題,如槍支控制、同性婚姻合法化、墮胎權、少數族裔教育平權、移民權益等,在通過典型案例尋求高法指導性判決時,都有可能因卡瓦諾的一票而獲得傾向于保守派的結果。卡瓦諾也可以通過嚴格審查聯邦法規,在氣候變化、金融監管、網絡中立性等問題上,把最高法院推向一個更加“親商”的時代。
值得擔憂的是,在卡瓦諾任命過程中,兩黨政客相互攻擊無所不用其極的行徑,加之卡瓦諾在“自辯聽證”過程中同民主黨議員們的唇槍舌劍,徹底擊碎了最高法院脫離黨派政治的中立形象。最高法院如同經歷了一場公關災難,很難再維持公平公正的品牌形象,其未來在重大議題中所做的判決,也必將受到質疑和挑戰,進而加深社會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