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闖
90歲的他捐贈300萬元的新聞,被全國各地的網友轉發,一瞬間成了“網紅”,也將他及一生所摯愛的化工合成事業,帶進了人們的視野。他就是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聚氨酯工業奠基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
說起李俊賢,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談起“兩彈一星”、“長征”系列火箭、“神舟”飛船發射就會眼前一亮,李俊賢就是幕后的功臣之一。他心懷大愛,治學嚴謹,充分展示了一個科學家的大家風范和人格魅力。
投身科研,再大的壓力也要頂住
1928年3月10日,李俊賢出生在四川省眉山縣。1950年大學畢業后,開始了漫漫的科技報國之路。在李俊賢30歲那年,毛澤東發出了“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提出了“兩彈一星”及其推進劑研制任務。1960年初,組織上抽調李俊賢到北京化工研究院。他先后擔任火箭推進劑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職務,正是從那時起,李俊賢的名字與我國火箭推進劑的動力源結下了不解之緣。
1966年6 月,李俊賢肩負著周恩來交給的重任,到了青海省大通縣一個山溝溝里,在一個化肥廠舊址上籌建黎明化工廠,擔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
1968年2月,由他主持研制的用于人造衛星發射的高性能化學推進劑——偏二甲肼終于誕生并投產。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賢的團隊研制的偏二甲肼。后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及多種型號導彈發射和“神舟”系列飛船升空,使用的也是偏二甲肼。
1978年3月,李俊賢獲全國科學大會“在科學技術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進工作者”稱號。至今,它在國內仍是重要推進劑品種,也是李俊賢一生最為驕傲的科研成果。
67歲當院士,耄耋之年仍堅守崗位
“創新是科研的靈魂。”身為科技工作者的李俊賢,幾十年來養成了不斷創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他始終將科研目標鎖定在國際先進水平上,鎖定在滿足國防科工事業的需要上。
1986年,中國化工集團隸屬的黎明化工設計院的聚氨酯反應注射成型技術被國家列為“七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立了24個課題,“七五”結束時,他們取得了28項成果,開發了汽車用自結皮方向盤、填充料儀表板等5種制品,研究開發了組合料、原料、助劑及其它相關技術,填補了國家多項空白。鑒于李俊賢的學術成就和突出貢獻,1995年,67歲的他光榮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如今,雖然已是90高齡,李俊賢仍一如既往地堅持工作。前些年,每年除了春節休息三天外,其余時間他都會去單位,一天至少工作8個小時。有人給他算了一筆賬,他這些年加班的時間,相當于一個人正常工作20年。
近年來,李俊賢分別擔任河南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及本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博士生導師,仍親自指導研究生,先后培養出碩士生20多名。
治學嚴謹,最怕的是“差不多”
李俊賢常說的一句話是:搞科研就是要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馬虎,最怕的就是“差不多”,他要求在平常的科學實驗中絕不能摻雜水分。
他83歲時帶的一個研究生有一次寫了一篇論文,可能為了偷懶,在后面的參考文獻中隨便引用了一些沒仔細看過的文獻,誰知李俊賢審過后對他說:“小杜啊,這幾篇文獻好像有些問題啊,你引用的觀點好像和原文不太一樣。”他的學生后來才知道,原來李俊賢為了幫他審查這篇論文,把他后面引用的所有參考文獻原文都找了出來仔細看了一遍。
在李俊賢言傳身教下,黎明化工設計院先后涌現出一批精細嚴謹、默默奉獻的科研團隊和科研工作者。化學推進劑開發部A07組便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先后完成8項國家級軍工配套攻關課題,獲授權專利13項。
作為一名院士,李俊賢還時刻想著國家科技人才的梯隊建設。做為團隊帶頭人,他領銜組建“河南省反應注射成型新材料創新型科技團隊”,并與其他同行培養了眾多精細化工領域的科技骨干,其中有些已成為行業領軍人物,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精細化工行業的發展。
生活節儉,一輛自行車騎了60年
李俊賢嚴格遵守中國工程院的相關規定,堅決抵制各種學術不端行為。在職稱評定、項目評估評審、鑒定評獎等活動中,堅持標準,公開公正,秉公辦事,從不參加和自己專業無關的鑒定、評審、題詞。
前幾年,流行申報院士工作站,有很多企業提出了優厚的條件邀請,但都被他婉言拒絕。后來,蘇州一家企業老總找上門來談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哪知這回李院士卻同意了,但有一個前提條件: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勞務費。他對那個老總說:“你們企業這些年的進步我一直看在眼里,知道你們能干事想干事,我愿意和你們一起共同為咱們聚氨酯行業做些事情!”
李俊賢在聚氨酯研究中處于領導、指導地位,有的很關鍵的問題是由他解決的,但在成果申報的署名上,他總是把自己名字勾掉。他說:“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勞是大家的”。
黎明化工設計院黨委宣傳部原部長薛志強說,李俊賢公私分明,從不沾組織半點光。他的生活十分簡樸,家里那輛飛鴿牌自行車騎了60年,“被我們送到博物館里收藏了”。
為了方便,院里要給他配專車,也被他拒絕了,“工作需要用車,會向組織申請,生活中哪能用公車辦事?”院里給他配的辦公設施,家人是絕對不能享受的,有一次他的兒子用單位給他配的電話打了個長途,被他一通教訓。
2014年11月26日,李俊賢光榮當選“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了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捐贈300萬,子女支持父母善行
今年6月8日,李俊賢、丁大云夫婦捐贈300萬元設立黎明院創新和幫扶基金的善舉,引發廣泛關注。
“很多人問我們把這么多錢捐出去心不心疼?真的不會啊,留下的錢,自己夠花就可以了,能培養更多的人才,幫助更多的困難職工,這是我們更大的福氣。”李俊賢說。
李俊賢的一雙兒女是黎明化工設計院普通的一線員工,月薪才3000多塊錢,但對父母的做法,他們是支持的,“一開始有些不明白,為啥把辛苦積攢了一輩子的錢都捐了,但當聽了父母想為國家做最后一點事兒,便完全支持了。”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