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水
母親去世后,父親傷心欲絕,為了讓父親早日走出痛苦,女兒楊柳和父親楊從浩約定以每天一封家書的方式緬懷母親,各自完成100封信。2018年4月,《悲傷可名狀——父女家書二百封》結集出版,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在書信漸行漸遠時,這200封父女之間的家書,不僅讓父女倆走出了悲傷,也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家庭中的孝悌、堅強和慈愛,是一本現實版的家書教科書。
為母親營造世外桃源
2015年2月8日, 65歲的鄒全珍突然昏迷跌倒在地,經診斷是良性腦垂體瘤。2016年3月,保守治療一段時間后,因為病情反復,鄒全珍去沈陽做了開顱手術。
回到大連后,老兩口被小女兒楊柳安置在一處公寓里居住,這里設施齊全,生活方便。一天,鄒全珍有意無意地對楊柳說:“城市太鬧了,農村空氣好,環境也好。”楊柳悄悄地把母親的想法告訴了哥姐,并且把自己想送母親回老家亮甲店生活的建議說了出來,哥哥和姐姐表示支持。
楊柳和爸爸看中了離三姨家不遠處的櫻桃園,在半山的一處空地里。為了盡快實現母親的“田園夢”,楊柳在親戚的幫助下,聘請當地施工隊,花錢購買最環保的建筑材料,建起了3間平房,母親喜歡種花、種菜,他們特意建了花圃和菜園。
4月28日,在眾人的簇擁下,鄒全珍回到她兒時生活的地方。當她邁步走進櫻桃園,此時正是櫻桃掛果季節,漫山綠色之中,滿目點點紅色。走近新落成的房屋,房前屋后盡是鮮花,香氣撲鼻,令人陶醉。更令鄒全珍心動的是,門外還圈養著一只啾啾低鳴的小孔雀。
滿滿的愛心未能留住母親
2017年7月,鄒全珍開始莫名持續高燒,回到大連體檢,8月8日,第三次住進醫院。這一次,楊柳隱隱有了不妙的感覺。
2017年 9月28日晚,鄒全珍嘔吐后悄然入睡。這一睡,就再也沒有醒來。
老伴兒的過世,使楊從浩備受打擊,一天3次暈倒,父親的狀況令楊柳擔憂不已。
2017年10月9日,醫生給楊從浩安裝了心臟起搏器。此后,楊從浩身體好了許多。可是身病好治心病難愈。楊柳暗暗發誓:一定要讓父親走出悲傷。
楊柳突然想到20多年前,她在讀高三時,爸爸下崗了,那一陣子他無比落魄,有些自暴自棄。一天晚上,楊柳含淚給爸爸寫了一封長信,鼓勵爸爸穿越陰霾,笑對人生。這年正是楊柳高考,她與父親約定自己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爸爸也要邁過下崗這道坎。讀著女兒的信,楊從浩熱淚盈眶,他振作起來自謀職業,而楊柳也不負眾望考入名校。
楊柳不禁心頭一動:為了父親和自己都能早日走出痛苦,何不以互寫家書的形式,我緬懷母親,父親懷想妻子呢。
百封家書慰籍老父親
當即,楊柳跟父親溝通這件事,“我們設定100天的時限,每天一封家書的方式,我緬懷母親,你懷念妻子。”
2017年10月10日,楊柳寫了第一封信:“爸:有一種心理疾病叫做‘幸存者綜合癥。今天是母親離開我們的第十二天,我想你和我一樣除了無盡悲傷之外還有深深的自責與后悔,時時刻刻都在設想每一種可能性,也許在某一個小分叉如果我們做了不同的選擇,就能帶回母親的生命……我們仿佛沉入了深不見底的悲傷海洋,不想解脫只想沉淪。我一直都在想如果能夠早點發現母親的病并適時手術,也許此時此刻母親還在我們身邊嘮嘮叨叨……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悲傷,度日如年,無法開懷,我想到了給你寫信……我相信一百天后我們一定會有勇氣一起重新來讀這一封封信,作為對母親的追憶,也作為自己開始新生活的里程。”
楊從浩寫給女兒的第一封回信是:“柳:你的約定,我真不知道能否堅持完成。為了不辜負你的良苦用心,雖然身心俱疲、充滿傷痛,還是強打起精神,下意識地握住筆寫這第一封信。
為什么不能傾其所有、盡其所能,讓她再多活幾年呢?搶救現場,我為什么沒有問可否把我的某個器官,移植給她,讓她的生命得以延續呢?對女兒吐露心聲不是件容易的事,就讓我們一起嘗試去細細描述它,慢慢體味它……”
漸漸地,楊從浩開始無奈地適應沒有老伴的日子。自從身體里戴有起搏器,他每晚只能遵照醫囑,仰面或左側躺著。可是,奇怪的是,每天清早或半夜里醒來,楊從浩卻首先想到轉到右邊,因為自打兩人結婚40多年以來,老伴都是睡在他的右邊。于是每次醒來后,楊從浩都是向右翻身,下意識想看看老伴睡得怎么樣。稍一清醒,這才記起老伴已經走了,于是楊從浩干脆閉著眼睛,心中默念:就讓意念中的她一直留在身邊吧。
此時,對于女兒楊柳來說,她也開始反思自己,她在給父親的信中這么說:“爸,我一直以為我和你的悲傷是等量的,你的悲傷我都能理解,你的痛苦我全能體會,看了你的信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傻。您和母親相濡以沫45載,看著對方從年輕美麗直到病弱死亡,這種痛苦豈是時間與文字可以輕易治愈的?所以,我們做兒女的完完全全接受現在的你,包括你的痛苦與自責,包括你的疾病與虛弱,包括你的頹廢與沮喪。我不要求你強打精神,更不要求你堅強起來,只要你是你就好,于我而言你是堅強你是力量。”
慢慢地,他們的傷痛在信件的往復中療傷,愈合。截至到2018年1月17日這天,各自完成了100封信。
楊柳的第100封信是:“爸:這是第一百封信,既有大功告成的成就感,又有和這個約定告別的不舍。在過去那些信件里,充滿了我們的追思與想念,雖然每每總是帶著刺痛與淚水,但是我多么感謝每一段有回憶的日子,讓我想到和母親永遠在一起,我們住在依山傍海的世外桃源獨棟闊院,二層小樓,舉步入山林,側耳聽濤聲……相信和母親再見時,我們就在那片世外桃源,再也不分離。”
楊從浩的第100封回信是:“女兒,你和我的約定我總算如約兌現。你的100封信中充滿了濃濃的母女情,我的100封信中滿含著深深的夫妻愛,我們寫的都是對你母親的回想和懷念。剛才我從收音機里聽到一首歌《我不想說再見》,它引起了我的共鳴,甚至有一刻竟引起我心靈的震顫。我要把這首歌獻給你的母親,因為她也曾經非常喜歡,每當我和她相互思念時,我們一定會隔空對唱:我不想說再見,相見時難別亦難……我不想說再見,要把時光留住在昨天。”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