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璧如
圖|陳夢非(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在珠海的湛藍高空下,東岸村靜靜矗立,不遠處就是碧波粼粼的開闊大海。在村子內部,收納了一種來自草木的天然之藍——將植物的根莖葉花果提取染料為織物染色,是為“草木染”,在眾多色澤繽紛的草木染中,藍染織物是人們日常了解和接觸最多的一種,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的黎丹老師為城市一角染上了這抹獨特的藍色。
黎丹與藍染結下緣分已近五年。2014年黎丹前往云貴地區考察時,被這種歷經時光沉淀的藍染技術吸引,隨后在當地深入學習織染布和手繡技藝,并在國內外多地廣泛游歷吸收經驗之后,黎丹回到了珠海,將這門古老手藝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由最初成立校內工作室時的多種嘗試,再到如今工作室慢慢步入正軌、在校外建立生活館,經過近五年的用心經營,黎丹探索出了一條屬于她的藍染之路。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秋高氣爽之時登門拜訪慢時光·草木染生活館,在帷布招牌之下,一盆簕杜鵑花開得正艷。步入廳中,幾條長長垂下來的藍白染布隨風輕搖,體驗教室里各色染料一罐罐妥帖地收在架子上,在用來染布的小院中,陽光斜斜地落到在兩個染缸上面。色澤天然的布制品點綴了的百年古宅,藍染與青磚巧妙結合,相得益彰。

經過千年時光,草木染作為一種更為生態、自然的染色方式,仍歷久彌新。
《詩經》中吟誦的“終朝采藍,不盈一襜”,這個藍所指的就是用以染色的蓼藍。經過千年時光,草木染作為一種更為生態、自然的染色方式,仍歷久彌新。天然染材取自草木,染藝則由手工呈現,扎染、蠟染、型染、拓染染藝多樣;靛藍、茶葉、紅花、槐米、蓮蓬、茶葉......染材繁多,黎丹老師介紹道,扎染、蠟染、型染是通過捆扎、繪蠟、刻板刷糊等不同的方法來實現防染留白從而變化和設計出不同的圖案和造型。
在藍染手工的制作過程中,需要反復染色漂洗,多次操作實踐。雙手探入染缸,微涼的染液帶著藍靛發酵的清香在指縫中流過,用最親近的方式去感受自然顏色的奧秘,親眼看著柔軟的白布染上顏色,再于氧化中觀察色澤變化,到最后懸起吹晾,完成作品,這個過程充滿手工勞作獨特的滿足感。使用草木染染出的織品色澤或淡雅或明麗,給人柔和之感,淺藍如晴朗青空,深藍如海洋浪濤,藍染在巧手中顯出不同層次的美。
在工業時代的合成染料成為主流后,草木染逐漸退到人們視野邊緣,甚至出現了傳承的斷層,如今仍然使用草木染工藝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年輕人則很少接觸。出于個人興趣以及老師兼設計師的責任感,黎丹決定自己致力于草木染的傳承與發展。珠海山海鐘靈,風光怡人,校園中無數青春洋溢的年輕臉龐,加上舒服閑適的生活節奏——自然、年輕學生與慢生活,這與黎丹的規劃不謀而合,2014年9月,她在這里成立了慢時光工作室。
傳承,是指傳承草木染的工藝與技術,讓更多人發現它古老綿延的魅力;發展,則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將草木染與現代的時尚設計融合,從而煥發出簇新的生命力,對黎丹來說,后者更為重要——讓藍染重新成為時尚,是她在這條道路跋涉的引航之光。“我不希望自己的學生認為藍染只是一種過時、簡單隨意的、在茶余飯后消遣的小愛好,它有獨屬的開闊空間可供深入與挖掘,而我們除了手藝人之外,還能成為設計師。”設計需要碰撞的理念,時尚更需要新生的力量,工作室每年都會收納年輕的新人,黎丹認為年輕人才是未來時尚的主力,在他們的設計上會出現更為新鮮特別的靈感。



展現藍染之美,并將它的古老韻味與現代審美和生活所需相結合,是工作室致力的方向。在工作室的實踐中,能與藍染結合的其他傳統工藝如手繡,也會運用到藍染之中。在這里,草木染早已跳出了服裝專業的限制,主題家居系列、創意門簾系列、包袋系列、配飾系列……能用布料制成的日常品與草木染結合,為生活中各種常見的小元素帶來一種“復古”的新意。工作室以藍染為主題的設計作品參與過許多展出與比賽,如黎丹的作品《關山月》就曾參與了2018國際植物染藝術聯展和米蘭設計周展覽,在她設計的組畫中,一輪圓月高懸于深藍天幕上,深淺不一的藍色與斑駁的印痕勾勒出層層高山的嶙峋輪廓,簡單的藍白雙色渲染勾勒出了一個意境世界。此外,為了能讓更多人體驗藍染之美,除了生活館的體驗課程外,黎丹還在北山停云書房開展慢時光草木染親子體驗日,嘗試使用不同方式將藍染推廣。雖然已經進行諸多嘗試,黎丹仍覺得如今工作室所做的一切只是剛剛起步,仍有廣闊空間留待探索。
除了追求設計上的創新,專注和堅持依然是所有手藝人最應秉承的本質。藍染需要耐心,在制作過程中,制作者要做到執著、堅持、細心、凝神,并且在無數次親自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從失敗中反思總結。在工作室日常相處中,黎丹更喜歡直接去動手做,通過她本人的狀態直觀地告訴學生們,原來一個人喜歡做一件事會顯示出什么狀態,所有成功都離不開毅力與堅持,只有踏實歷練才能獲得成長。


深淺層疊的藍染中承載的是傳承千年的手作藝術,是草木自然的溫柔呼吸,是手藝人的專注創新,也是一種恬淡寧靜的生活方式。
如今的黎丹一襲棉布藍染長裙、長發披肩,可是她笑著介紹說,自己也曾有過一段短發高跟鞋的裝扮在職場拼搏的日子。她畢業后曾在企業工作,練過瑜伽,學了古箏,做過生意,兜兜轉轉才成為一名老師。以前拼命的工作狀態為她帶來了一些精神和身體上的壓力,現在她決定慢下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草木染生活館的名字為“慢時光”,也體現了她希望放緩生活節奏的理念。
從自己親身經歷出發,黎丹感慨,自己每次做一件事都在最初時拼盡全力卻難以堅持,等一兩年后興趣過了,又在全新的領域從零起步。而立之年后,她下定決心如果要做一件事情至少堅持五年。“如今藍染我已經堅持將近五年,我很想知道如果我再堅持五年,會做成什么樣子。”五年之期將至,經過五年的深入了解,堅持藍染已經成為發自內心的選擇。黎丹在古宅的閣樓上開辟了一個舒適溫馨的小廳,棉麻坐墊、染布抱枕、舊箱所制的木桌與一壺花茶,這一隅既是現實中慢生活的憩息之處,也反映了心靈在有所堅持后獲得的寧靜。
藍,是一種美麗、柔和而廣闊的顏色。深淺層疊的藍染中承載的是傳承千年的手作藝術,是草木自然的溫柔呼吸,是手藝人的專注創新,也是一種恬淡寧靜的生活方式。在珠海碧空藍海的環繞下,這抹獨特純凈的藍色將在珠海的懷抱中靜靜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