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一段美妙的音樂在不經意間透過你的耳膜,激起一股電流縱貫你的脊髓神經后又在全身漾開,帶來一陣情不自禁的舒爽的戰栗。如果有,那么就要恭喜你,這種感受美妙音樂帶來戰栗的能力也算得上是一項“特技”。
最近科學家就證實,擁有這項“特技”的人有著不同一般的大腦結構,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更強烈的情緒和快感。然而,由美妙音樂引起的快感本身并無特殊,其他刺激同樣也可以引起快感——例如金錢獎勵,換個不太準確的說法就是,這項“特技”能讓人通過聽音樂感受到撿到錢的快樂。沒有這項“特技”的人當然沒有失去對其他刺激的感受能力,他們照樣能通過撿到錢獲得快樂。
人體的皮膚上有小小的肌肉連接著毛囊,這些肌肉名叫“立毛肌”。當立毛肌收縮時,人們就會看到皮膚上毛發豎立、出現一個個雞皮疙瘩。
幾乎所有會長毛的哺乳動物都會起“雞皮疙瘩”。這一方面是為了抵御寒冷——豎起的毛發可以限制空氣流動,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個保溫層。而另一方面,動物們在面對威脅時也會豎立毛發。這時雞皮疙瘩產生的“炸毛”效果能讓動物的身形看上去更魁梧一些。
雖然人類體表已經沒有多少毛發覆蓋,而且也不靠立毛來顯得更強大,但是雞皮疙瘩還是作為動物的本能被保留下來,而且它還和更豐富的情緒反應聯系了起來。讓一個人起雞皮疙瘩的原因可以多種多樣:有時是一張惡心的圖片,有時是愛人的輕撫,有時是震撼的自然景觀、藝術作品,有時甚至只需要一點腦內活動。
無論誘因如何,每一種雞皮疙瘩都有相通的生理機制——交感神經系統的強烈喚醒。在這種狀態下,身體會發生許多變化,包括心率和呼吸加快,皮膚電反應增強,以及體溫和脈搏幅度下降。通過儀器檢測,研究者們可以準確地對雞皮疙瘩進行記錄。
與欣賞音樂有關的雞皮疙瘩被稱為“frisson”,又可以稱其為“審美戰栗”。
科學家對一些人們欣賞音樂時獲得的感受進行了“本能”和“抽象”程度的評估,審美戰栗處于中間位置。也就是說,審美戰栗同時具有本能反應和抽象感受兩種屬性。
而當人們起著雞皮疙瘩享受音樂時,大腦里也是一派活躍的景象。2001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一個團隊完成了一項經典研究。在研究中,被試志愿者各自選擇聆聽一首能讓自己產生審美戰栗反應的曲子,同時接受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結果發現,當皮膚電等生理指標表明審美戰栗發生時,被試者們的若干個腦區的局部血流量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腹側紋狀體的血流量增加。
腹側紋狀體是大腦獎賞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里有一個叫伏隔核的結構,它幾乎與所有能讓我們愉快的體驗有關。比如餐桌上的大快朵頤,就能促使伏隔核釋放多巴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加明確的證據,當審美戰栗發生時,這里也釋放著愉悅的多巴胺。

圖/ 東方IC
為什么音樂會如此讓人愉悅,并且還和雞皮疙瘩聯系起來?目前科學家依然在尋找這背后具體的機制。
音樂既不是生存繁衍的必需品,也不是能直接作用于身體的化學藥品,但其引發快感的原理卻幾乎一模一樣。研究者推測,隨著人類大腦的復雜化,古老的、與生存相關的獎賞系統和那些負責高級認知活動的腦區之間產生了某種關聯,從而使得雞皮疙瘩這種低級的反射性反應竟然成為了音樂等美學體驗的一環。
以上推測很快得到了初步的驗證。2013年發表在《科學》雜志的文章發現,當人們在聽一些個人評價很高的音樂時,負責提供愉悅感的伏隔核與負責音樂感知的聽皮層產生了強烈的功能連接。
那么,大腦又為什么要對欣賞音樂進行“獎賞”?
一種理論認為,一些音樂片段之所以能夠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是因為它們能夠打破人們的預期。例如很多樂曲的高潮部分會出現全新的旋律或是和聲等不同的表現手法,抑或是聲強猛然變大,而最震撼人心的往往是這些出人意料的部分。因此,這種觀點認為,音樂產生的快感其實是在鼓勵人們進行新穎聲音的探測和分辨,這對人類祖先的生存是有益的。
另外一種理論則為音樂賦予了更多社會功能。按照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樂器來看,音樂的誕生至少可以追溯到35000年前。當時人類的生存環境非常嚴酷,而音樂能讓人暫時忘卻生活的艱辛,獲得心靈上的片刻寧靜。一同演奏或是聆聽音樂的經歷也會增強團體的凝聚力。音樂和文字一樣,不是單純的生物進化的產物,而是人類大腦創造出來的一種“技術”。人們在利用音樂表達情感的同時,音樂也在影響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
雖然“獎賞”系統每個人的大腦里都有,卻不是人人都可以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同等程度的快感,有些人甚至完全缺乏“音樂快感”。
根據2014年發表在《現代生物學》雜志的一篇論文統計,音樂快感缺乏的人大概占人群的2%。這些人能夠理智地分析出樂曲想表達的情感,卻無法產生共鳴,但在玩一個與音樂無關的游戲時,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會因為輸贏而產生情緒起伏。
音樂快感的差異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音樂訓練能加強腹側紋狀體與聽皮層之間的連接,相應的音樂專業的學生就比醫學生更容易產生審美戰栗。另外一些行為學研究則發現了人格與音樂快感之間關聯。其中,一種名為“經驗開放性”的人格特質與審美戰栗體驗最為相關。擁有這種人格特質的人,往往想象力豐富,樂意尋求新鮮體驗,并且愿意深入挖掘自身感受。經驗開放性較強的人在聽音樂時不會“右耳進左耳出”,而是會調動多種認知功能沉浸其中,從而更容易產生愉悅的審美戰栗。
不過,這種由音樂帶來的戰栗體驗背后依然藏著不少謎團。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大腦賦予人類的美妙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