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江·馬迪尼也提,布媧鶼·阿布拉
(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52)
新疆是連接我國與亞歐的重要腹地,橫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歐亞的北、中、南3條道路均在此匯聚,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全境通過、全面覆蓋、全線連通的核心區域,已具備建設國際物流中心的有利條件。對口援疆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戰略的穩步推行,國內一些優秀物流企業紛紛入駐新疆,同時疆內新型的物流企業快速成長,加快安全高效現代物流運輸網絡的形成,物流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現代物流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物流產業通過不斷整合與轉型升級,基本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實現產業規模擴張和輻射能級提升,成為新疆重要的戰略性先導產業[1]。
國際物流服務已成為全球物流領域的學者共同關注的熱點。即有研究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脈絡主要涉及:一是基于自貿區背景的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評價。鄭麗娟[2]以接軌上海自貿區背景的蘇州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期提升蘇州國際物流服務能力。陳雪等[3]采用AHP方法,針對對接天津自貿區的國際物流服務能力進行實證研究,并提出對接天津自貿區后如何提升天津國際物流服務能力的建議。二是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評價。田薇[4]以金霞跨境電商產業園為例,對長沙市跨境電商環境下國際物流服務能力進行。龐燕[5]分析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物流服務模式。三是基于港口背景的國際物流服務能力研究。楊承新[6]對基于港口核心的深圳國際物流業發展戰略進行研究。綜上可知,圍繞國際物流的研究層次較為豐富,但少有學者實證考量國際物流服務能力。筆者在新疆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和國際物流中心戰略下新疆國際物流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實現新疆國際物流業全面升級時期[7],探討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問題,以期為新疆國際物流服務能力的提升提供決策參考。
1.1國際物流運營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新疆國際物流業保持快速健康增長態勢,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實行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現代物流業在經濟發展中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明顯增強,已成為拉動新疆經濟增長的一個新增長點和重要產業熱點。目前,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喀什綜合保稅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方配套區等一批保稅區的建成運行,使國際物流節點設施更加完善;從新疆始發的西行國際貨運班列已開行135列,實現了多點多線、常態化運營。烏魯木齊市與德國杜伊斯堡港達成國際陸港區設施建設與鐵路運輸合作協議。新疆中歐聯合物流有限公司與重慶、西安、鄭州、武漢等11個城市的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平臺公司共同成立了“一帶一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聯盟,加強了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運輸組織、運輸方式等方面的合作。
1.2國際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全疆以公路為基礎,以鐵路為骨干,以航空協調發展的綜合運輸網絡為依托,建設聯通國內國際的現代商貿物流網絡體系,促進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建設功能齊全的物流信息網絡,布局輻射能力強的現代物流國際樞紐。目前,新疆公路總里程已超過17.85萬km,構筑起6橫6縱高速、高等級公路網,民航國際航線28條,通航16個國家、25個國際城市,形成東聯內地、西出國際的交通大格局;全區擁有國家A級物流企業10家,億元以上交易市場總數達到89個,其中九鼎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華凌綜合批發市場、北園春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等已成為輻射全疆乃至中亞地區的集散、交易和配送中心。烏拉泊國際物流基地、哈密城北物流園、吐魯番交河國際物流港等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已投入運營,大大提升了新疆國際商貿物流配送能力。
1.3國際物流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方案中已明確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定位,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的功能定位,為新疆商貿物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環境。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國際商貿流通及現代物流發展,研究制定相關專項規劃和扶持政策,統領全疆物流產業的發展布局,還將出臺一系列推動區域物流發展的實質性措施,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同時在國際合作中,依托綜合交通樞紐和產業集聚區,加強與中亞、西亞、南亞、歐洲等區域內國家物流網絡與重要節點的有效銜接,構建互聯互通物流服務網絡體系。目前中國新疆與周邊7個國家簽署雙邊汽車運輸協定,國際通道客貨運輸線路107條,占全國的43%。依托國際班列組織基礎,積極與中西亞和歐洲鐵路樞紐城市加強合作,必將推動沿線商貿物流服務需求的進一步增長。這些都為新疆國際商貿物流發展及國際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帶來更為強大的政策支撐。
2.1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評價方法選擇熵值法是一種客觀賦權法,其根據各項指標觀測值所提供的信息大小來確定指標權重。設有m個待評方案,n項評價指標,形成原始指標數據矩陣X=(Xij)n×m,對于某項指標Xj,指標值Xij的差距越大,則該指標在綜合評價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如果某項指標的指標值全部相等,則該指標在綜合評價中不起作用。
熵值法評價過程:
(1)建立數據矩陣。
式中,Xmn為第n個方案第m個指標的數值。
(2)數據的標準化處理。由于各評價指標所代表的實際含義不同,存在量綱上的差異,因此在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評價之前應先對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對正正指標:
對于逆指標:
式中,k>0,ln為自然對數,ej≥0。常數k與樣本數m有關,一般令k=1/lnm,則0≤e≤1。
(4)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系數。對于第j項指標,指標值Xij的差異越大,對方案評價的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gj=1-ej,則gj越大指標越重要。
(5)確定權重。計算第j項指標的權重:
(6)計算各方案的綜合得分。
2.2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評價體系構建衡量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評價指標應根據科學性、代表性、可比性、系統性、獲取性的原則選取?,F有研究中,對區域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成果較為欠缺,該研究共選取國際物流業發展基礎條件、輔助行業現狀及物流業現狀3個一級指標和23個二級指標建立指標體系(表1)。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新疆統計年鑒(2014—2017)》《新疆物流十三五規劃及新疆商貿物流規劃(2016—2020)》。

表1 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2.3國際物流服務能力評價結果根據前述方法和已構建的指標體系,對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服務能力情況的相關數據進行評價。由表2可知,從總體趨勢來看,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其評價得分從2013年的0.81穩步增加到2016年的0.91,年均增長率5.7%。各個子系統的得分也呈上升態勢,新疆國際物流基礎條件、輔助行業現狀及物流業現狀得分年增長率分別為2.2%、2.9%和4.1%;從總體評價與各子系統的協調度來看,總體評價與各子系統的協調度除2014年稍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穩定增長趨勢,系統協調度從2013年的0.65增加到2016年的0.82,年均增長率8.7%,這說明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服務能力的提升是新疆國際物流業基礎條件、輔助行業現狀及物流業現狀之間相互作用動態的發展過程,具有相互促進的良好推動關系;從各子系統得分比較來看,在3個子系統中,國際物流輔助行業的得分最高,2016年的得分高達0.96,其次基礎條件得分為0.89。在觀察期內,前2年新疆物流業現狀得分高于國際物流基礎條件,后2年則低于國際物流基礎條件。

表2 2013—2016年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服務能力得分
3.1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近年來,新疆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依托,以“五大中心建設”為重點,推進改革創新,加快發展步伐,目前,五大中心之一的商貿中心建設已具雛形。同時,還推進了“環疆貨物快運列車”“高鐵快遞”的開辦,打通了鐵路快遞物流銜接的最后一公里,構建起了一條安全、便捷、經濟、環保的零散貨物物流“綠色通道”,為區域國際物流業和商業的發展,商貿中心的構建提供有利條件。
3.2國際物流輔助行業的發展、基礎設施條件的完善將會加快新疆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國際商貿物流中心進程近年來,新疆經濟總量的飛速擴張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加,而基礎設施的改善又能夠促進其商業經濟的發展,加速城市化的進程,加速區域與內地省市的經濟聯系,從而帶動商品物流需求總量的上升。同時,伴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快速升級,居民消費能力將進一步釋放,商貿物流業發展潛力將得到拓展,為新疆國際商貿中心的建設提供良好的需求環境和發展空間。
(1)整合優化西行班列資源,通過完善的運輸組織服務和信息服務,打造中歐班列新疆集結中心,建立與內地中歐班列始發城市及運營機構的協作聯盟。加強與相關省市合作,優勢互補,吸引國際貨物在烏魯木齊等鐵路貨運樞紐集散,實現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高密度、常態化、鐘擺式運行。
(2)結合核心區開放發展和促進外向型產業集聚擴張的需求,推進保稅物流設施與物流園區、外向型產業集聚區合并建設,提升已建成綜合保稅區發展水平,新建一批保稅物流設施。加快推進貨運車聯網與物流園區、倉儲設施、配送網點等信息互聯,促進人員、貨源、車源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貨車空駛率,提高配送效率;加快電子口岸建設,推進通關便利化、智能化。
(3)鼓勵物流企業功能整合和業務創新,不斷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積極發展定制化物流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個性化物流需求。推進互聯網對物流業的改造升級,提高物流業系統對接大規模定制化生產的能力和水平。積極發展物流金融,創新物流金融業務,發展倉單質押貸款、統一授信、直接融資等物流金融運行模式,實現物流服務與金融服務有效結合[8]。
(4)著力推進交通、商務、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誠信系統的有效對接和信息共享,建立行業許可、市場信用、市場監測等體系,完善社會誠信管理制度,推動物流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資源整合共享,培育物流信用服務機構,建立分類監管和失信懲戒機制,為物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