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現在可以看出來管理它有兩個不同的層次,一個叫管理哲學,一個叫管理科學,管理哲學是虛的,看不見,摸不著,是無形的,你會感覺它隱隱約約的存在,它又不是很具體的。老實講讓一個人把他的人生理念、人生價值觀是非標準說的很清楚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他自己感覺得出來,所以你慢慢從這里可以了解到中國人不太相信人家的話,中國人相信自己的感覺,西方人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覺,他很相信人家的話,西方人比較相信看得見的東西,我們反而比較相信那種看不見的東西,你從這一點去琢磨,可以更容易了解一點。
管理科學是實的,看得見、摸得著、有形的、很具體、很明確。可是你會發現同樣的一套管理不同的人來運用產生不一樣的效果,你看一套制度到了這個工廠很有效,到那個工廠就變樣了,老總在這家經營的很有成效,把這個老總調到另外一個工廠可能一下就不行了,所有制度沒有變、產品沒有變、組織沒有變、人員沒有變只要老總換人我看這家公司很快就不一樣了,這都是事實。
為什么一個老總那么厲害?他又沒有做什么?機器不是他操作的,東西不是他買的,包裝也不是他,什么都不是他,他很虛的東西,但是他會發揮很大的影響力,有什么樣的管理哲學就會產生什么樣的管理效果,可見這些看不見的東西大家是要加以重視的。
管理哲學在干什么?在選擇,各位知道,工具幾百種你選哪一種,制度有各種各樣的制度你選哪一種制度?這是你在選擇,你當老總你可以說規定大家都要打卡,而且處分的很嚴格可以,你可以講打卡是打卡,不必那么認真,為什么?因為外面事情辦好更要緊,你業務員老叫他回來打卡干什么?事情做好,客戶滿意就算晚一點回來,就算太晚了不打卡回去都可以,這不能說他不對啊,有什么不對?你為什么一定要說那樣他是對的,凡是說一定對只有這樣才可以,那這個人就這樣一端,就有成見了,可能對你公司很適合,但是對別的公司未必適合,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我們運用的時候要批判,批判完了以后你選擇你才能夠調整,你用的越好你就越有信心,你用得不好就開始懷疑了,那我這套到底在干什么?所以很多老總啊,老覺得說為什么西方的管理來到我們中國就好像變了樣了?他就本來還應該很有效的,我們就沒有效了?就是,因為我們整體的文化跟西方是有很大的出入。
那當然現在大家都很清楚了,美國也有一個管理學家,他不是出身管理的,他本來是新聞記者,現在變成美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管理哲學家叫做彼得·杜拉克,我希望各位了解,他告訴我們管理要和文化相結合,他這句話就是管理科學與管理哲學相結合才能夠有效。
管理哲學還不夠,因為哲學它跟科學有一拼,雖然哲學已經比較廣了,但是還沒有那么系統,沒到那么大,你看哲學好幾派,不同的派系很多,所以我們基本上把它叫做管理之道,管理之道就是中國人自己的名詞,它是虛空的看不見的,摸不著的,現在把它叫做經營理念,其實經營理念是日本人創出來的,那嚴格來講應該叫管理哲學。
所以,管理哲學、經營理念、管理之道其實都是同樣的東西,都是那種很虛的,它在哪里?在我們腦海里面,如果沒有透過這個實的管理科學它是表現不出來的,因此我們必須要了解只有科學沒有哲學的人是瞎子,你看瞎子會動,但是他自己不會看路,相反只有哲學而沒有科學的人是什么?是跛子,他沒有腳他不會動他行動不便,我們不愿意做跛子,也不愿意做瞎子,我們要做一個整全的人,所以一定要行之有道,這個道對我們來講是很整體的、很整全的,它是不可分割的。
管理之道它沒有形體,但是它不是空無所有的,它是空無多有,改一個字就好了,它是空無但是多有,而它不是什么東西但是它能變成任何東西。
各位,都知道日本有一個很有名的經營者叫做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去問一個老和尚什么叫管理,各位聽起來會不會覺得很可笑,說你一個實業家、你很有名的企業家,你去問那個老和尚怎么管理?這不是笑話嗎?沒有,他就是要去求道,那求道就是向老和尚求,因為老和尚什么都不會但是什么都通,這很奇怪,老和尚就給他一個茶杯,然后一直在茶杯上面倒水,倒那個水都滿出來了,松下說水不是滿了嗎?那老和尚說你知道水滿了就懂得什么叫經營管理了,你看這一段話是很虛的東西,但是他就領悟到了,茶杯不裝任何東西的時候這個茶杯才是有用的,茶杯一旦裝了什么東西它就沒有用了,你看你的茶杯裝了咖啡,看到人家那個酒很好喝你就倒不進去了,你的茶杯裝了酒看到有很特殊的茶葉人家在泡茶你也裝不了那個茶了。
所以,一個有成見有主見的人是學不到東西的,他學不到東西,你要把腦筋放空,腦海空空的時候你就裝到新的東西,所以為什么中國人老告訴你要謙虛謙虛,就是這個道理。
你不謙虛的人,人家講什么你都聽不進去,因為你都可以找到相對的道理,我這條很重要,你絕對可以找到相反的道理,因為宇宙本來就是相對的,有白就有黑,有好就有壞,有上就有下。對不對?你說虛,他說那基層怎么虛?也對,只是現在人家在說高層,你又扯到基層去干什么?若一個人存心跟你辯論,你是贏不了他的,你看經濟學家有人說經濟看好馬上有人說經濟下調,它永遠有兩種,我們中國人一句話就講完了,一陰一陽之謂道,反正經濟不是往上就是往下了,那誰知道?有的行業往上,有的行業就往下,這家公司往上,那家公司就是往下了,它是錯綜復雜,沒有那么單純說讓你一句話就可以把所有事情都講完的,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西方人很相信,為什么?因為它是科學的,科學一定要重復實驗,凡是能夠重復實驗的東西它就沒有演化,就不可能創新了,所以西方人沒有辦法創新就拼命鼓勵要創新,中國人本身就是不斷地在創新,你還鼓勵什么創新?
既然管理要跟科學、要跟文化結合,我們就要注意我們的文化特色在哪里,這一點非常重要,管理者你自己有一套管理的理念,你來妥善利用大家看得到的那套東西,用出來各有一套,所以我不太相信說你去學另外一家公司,把它全盤搬過來,你可以做的和人家一樣好,我不相信這個。我很尊重每一個人的實際體驗,但是我必須要警告,你的體驗只適合于你自己,不適合于別人,所以基本上我不太看什么傳記的,因為你永遠不是他,你就算學他學的很像變成他的克隆品那有什么意義?毫無意義的。老天希望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不希望我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