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漢
考慮養老保險基金增量和投資收益帶來的基金積累,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規模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較大規模的增長。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國12個省份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簽署了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協議,合同總金額為4750億元,實際投資到位資金3066.5億元。理論上,養老保險基金可以進行市場化投資的存量規模可達4萬億元以上,養老保險基金應該“跑步入市”。
老齡化加速,市場化投資不容遲疑
我國面臨老齡化、未富先老、“4-2-1”家庭人口結構的嚴峻挑戰,養老基金未來面臨龐大的收支缺口。
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實行現收現付制度,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背景下,這一制度的財務平衡已不可持續:其一,年輕入職人口(養老金繳費人口)增長率低于老年退休人口(養老金領取人口)增長率,繳費增長率低于支付增長率勢必帶來養老基金收支差額;其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際上普遍采取名義賬戶制,個人賬戶基金大量被挪用;其三,在建立城鎮企業職工、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過程中,對沒有養老金繳費的“老人”和養老金繳費不足的“中人”采取視同繳費的政策,客觀上遺留了龐大的養老金體制轉軌成本需要未來負擔。
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當期賬面結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老齡化加速,潛在的養老基金缺口將逐步顯性化。2016年,河北、遼寧、黑龍江等省當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已經收不抵支。如果不加快養老保險基金的市場化投資,通過投資收益來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越來越多的省市將面臨日趨嚴重的養老保險基金財務壓力。
有法可依,有成熟經驗可借鑒
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明確養老保險基金包括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基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應堅持市場化、分散化和專業化的原則,確保資產安全、保值增值。
該辦法指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作為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的委托人,可指定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承辦具體事務。同時,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基金估值和費用分攤方法、投資的信息披露、投資的政府監管、投資管理主體和行為的法律責任等,該辦法均作出了明確的界定。
我國已經實行了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根據各省區市養老保險基金的結存情況,凡有結存的省區市均可以依據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委托實施市場化投資。
其實,歐美很多國家早已實行養老基金市場化、分散化的投資制度,美國養老基金很早就已經成為美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美國的企業養老金401(K)和個人退休金IRA、智利養老基金、英國的職業年金、澳大利亞的超級年金等等,都是實行市場化、分散化的投資管理體制。這些養老基金不但允許投資于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各類相關投資工具,而且實行“謹慎人法則”,即養老基金可以根據委托人權益要求調整各類資產的投資比例。
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經歷了較長時期的探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可資借鑒的投資管理經驗。全國社保基金自2001年成立并進行市場化投資,2001年末財政撥入全國社保基金資金累計795.26億元,當年累計實現收益9.84億元,基金資產總額805.09億元。2016年,全國社保基金權益16,042.58億元,其中累計財政性凈撥入7,959.61億元、累計投資增值8,082.97億元。全國社保基金一半以上的基金積累來自于投資增值,極大地減輕了財政資金的撥付壓力。企業年金自2004年開始規范化地進行市場化投資,實現了保值增值目標。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實行嚴格的“數量限制原則”:對投資比例和投資范圍均有明確的法律限制。“數量限制原則”地運用,可以更好地控制投資風險并實現收益目標。
市場化投資,保值增值可期
第一個方面,從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安全性來看,投資的安全保障機制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養老保險基金的獨立性和托管機制。養老保險基金資產根據信托法律實行資產獨立,不因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資產變化和經營變化而受影響,基金收益歸屬養老保險基金。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資金和資產,都由商業銀行托管以保障安全。
其二是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實行分散化、專業化投資,通過組合投資可以有效降低基金整體的投資風險。《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對投資范圍和投資比例有明確限制,投資管理機構可以據此構建穩健型的投資組合,甚至可以構建保本投資組合。而且養老保險基金資產可以投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交易,對投資實施套期保值。
其三是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建立了虧損風險準備金制度,要求受托機構按照1%的比例從養老保險基金年度凈收益當中提取風險準備金以備彌補投資虧損。
其四是通過政府監管機制保障投資的安全。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實行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投資管理人分權制衡,由人社部、財政部聯合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進行監管。這些制度設計,為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安全裝上了幾道“安全鎖”。
第二個方面,從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收益性來看,養老保險基金傳統的投資限定在國債和銀行存款,收益率僅2%左右,很多時候基金實質上處于貶值狀態。實行市場化投資,2007-2016年企業年金10年間的年平均收益率達到7.57%,2001年-2016年全國社保基金成立以來的年均收益率達到8.37%。以我國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前期投資收益率簡單算術平均,投資收益率接近8%。
根據資金復利原理,如果基金達到年平均8%的收益率,持續9年的投資復利終值系數為1.999。換言之,如果連續9年保持8%的收益率,基金資產總值即可接近翻倍。加快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步伐,假設2017年全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當中4萬億元存量基金盡快全部實行市場化投資,保持8%的年均投資收益率,9年以后其基金規模就可以接近8萬億元之巨。
目前,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長;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正在快速擴大制度覆蓋面,其基金規模還有較大增長空間。考慮養老保險基金增量和投資收益帶來的基金積累,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規模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較大規模的增長。
養老保險基金的受托機構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已經選定的21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機構是較長時期擔任全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機構的優秀機構投資者。這些機構經過了嚴格的資格評審,具有豐富的專業經驗和專業資源,有成熟的專業方法可以支持養老保險基金實現安全基礎上的良好收益目標。
市場化投資,環境和條件成熟
經歷較長時期的改革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市場有充分的可操作的投資工具和投資辦法支持養老保險基金的市場化投資。截至2017年末,我國上市公司家數達到了3485家,總市值達到了56.75萬億元。同期全國債券市場有各類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國際機構債券發行流通,各類債券余額規模高達74.41萬億元。全國資金市場上貨幣和準貨幣的規模達到了169.02萬億元。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也為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套期保值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成熟的金融市場環境,可以為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提供必要的充分的良好的條件。加快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投資,也為金融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不竭的源泉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