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霞
摘 要 在雙創背景之下,高校應當做好教育改革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加大改革力度,創建多元化的教育管理體系,保證在雙創背景之下,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保證教學改革期間,迎接相關挑戰,針對各類不利因素進行全面的處理,保證能夠發揮雙創教育模式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 雙創背景 高校教育教學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11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ual innov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o a good job in education reform, formulate a sound management plan, intensify reforms, and create a diversified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ensur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sur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innovation.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we will meet relevant challenges and comprehensively deal with various unfavorable factors to ensure that we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dual-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l.
Keywords background of double innovation; colleg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高校教育管理部門應當對雙創教育背景進行全面的分析,及時發現自身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問題,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機制,以便于提升自身教育工作的可靠性與有效性。
1 研究背景分析
在過去十五年左右,我國高校的畢業生人數逐漸提升,直到2011年,畢業生的數量為300萬人左右,直到2016年,畢業生的人數達到了760萬人左右,在此情況下,大學生畢業之后面臨較高的就業壓力。在美國高校發展期間,人才畢業之后會傾向創新創業,與中國相較,就業率高出30%左右,能夠達到良好的發展水平。經過相關調查可以得知,美國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自主創業率在60%左右,而我國在發展中,中小型企業的就業規模較小,為畢業生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導致大學生在畢業之后,承受著就業方面的壓力。因此,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應當開展創新人才改革等工作,對教育工作內容進行合理的創新,在經濟發展背景下,根據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需求,創建公平的教育改革與創業機制,為其發展奠定基礎。
當前,我國在發展中,雖然已經開始針對大學生創業制定了完善的政策方案,但是,在雙創背景之下,實踐工作面臨嚴重挑戰,不能保證積極發展。經過相關統計可以得知,我國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占有率較低,在10%左右,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在2.1%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相較存在差距。同時,我國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較低,不能針對科學技術進行全面的創新,難以提升經濟貢獻率,嚴重影響GDP的增長,不能保證技術發展效果。我國政府部門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大眾與萬眾創新創業政策方案,提升人才資源的利用率,保證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其向著更好的方向進步。
2 雙創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措施
在雙創背景之下,我國高校應當對教學工作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遵循現代化教學原則,提升教學工作效果,滿足實際發展需求。具體教育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2.1 教育文化的改革措施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對文化教育模式進行改革,針對學生的不確定性、集體主義等進行分析,在明確長期取向內容與短期取向內容的基礎上,建立現代化發展與約束機制,根據個體差異開展文化知識的改革活動。
經過相關調查可以得知,我國在文化教育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而西方教育期間重視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能夠更好地容忍反常行為。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給予學生一定的關愛,要求更好的溝通與交流,而中國在教育期間,注重學生樹立堅持不懈的觀念與精神。在西方教育期間,重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能夠更好地培養其獨立性。
因此,高校在教育改革期間,應當制定完善的管控機制,在全面創新與改革的情況下,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機制,保證在長期與短期文化取向的結合之下,維護各方面文化知識之間的關系,創新管控形式,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教育改革機制。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與激情,增強管理工作效果。同時,在文化內容改革期間,需要設置文化方面的情境,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差異分析機制,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文化教育改革經驗,培養其創造性能力,創新相關管控體系,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
2.2 對教學行為進行全面的改革
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應當針對雙創背景的要求與特點,對教育行為進行全面的改革,保證在師生行為管理期間,創建投入與產出等管理模型,提升教育教學效果。首先,要明確學生就業率相關標準,在統一指標的情況下,提升教育導向管理效果。在課堂教學期間,不可以出現反復訓練與記憶的現象,要使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打破傳統封閉式教學方式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與就業能力進行衡量,保證相關培養效果。[1]同時,在課堂教學期間,還要合理使用情境教育方式,利用問題方式為學生創建學習空間,使得學生在相關空間中,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創建多元化的管理機制,保證教學工作可靠性與有效性。在此期間,教師還要重視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為其營造良好的實踐體系,在明確經歷的基礎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聯系在一起,轉變傳統的工作觀念,提升工作效果。[2]
在實踐教學期間,需要明確工作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多元化的設計,利用開放式問題方式,建立現代化發散思維能力培養機制,提升教學工作效果,創新相關管控體系,以便于完成當前的工作任務,創建現代化的管理機制。
在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學方式的改革需要創建復雜化問題的分析機制,在簡化問題的情況下,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指導其樹立正確觀念,使其形成創新思維能力,滿足當前的實際發展需求,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在教學改革期間,還要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等進行全面的培養,創建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機制,在概念連接的情況下,指導學生掌握核心的雙創能力,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機制。[3]
2.3 創新教學形式
經過相關研究可以得知,在雙創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針對經濟軌道中的協作與協同進行全面分析,在明確新力量的情況下,對跨國與跨領域等創業問題進行分析,加大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力度,使其在不同領域與學科中形成交叉學習機制,根據當前的觀念等因素,指導學生產生新的想法,做好創新等工作。在此期間,需要重視學生人際溝通與交流能力、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跨學科知識整合能力等,在全面合作的情況下,更好地對新知識的生產模式進行分析,使得學生在不同類型項目活動中,養成不同的交流習慣,提升其合作能力與協調能力,保證課堂教學模式的多元化進步。同時,在雙創背景之下,高校教育部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表現差異等,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根據生產特點等,制定開放性的管控模式,將各項工作融入課堂教學中,逐漸提升工作效果。[4]
2.4 價值評估導向措施
在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之后,還要轉變價值評估導向,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根據知識生產特點的變化,應當明確教師的專業特點,結合實際要求,對項目管理等內容進行分析,創建現代化的管控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還要重視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建立現代化的科學融合機制。高校相關教育管理部門需要做好知識生產開放性管理方案,在全面審核與認同的情況下,建立多元化的組合機制。例如:培養大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等,在轉變評估視覺的情況下,建立現代化的指標體系,滿足當前的教學改革需求。[5]
在對評估體系進行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保證指標的可見性,建立多元化的評價反饋機制,在同行與企業評價的情況下,對畢業生的薪酬情況與水平進行嚴格的分析與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教育工作效果。同時,需要針對畢業生的成就情況與認知特點等進行分析,在了解學生觀念的情況下,對教育方式進行深化改革,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教育成果的研究工作,在現代化教育改革方式對支持下,積極借鑒先進的經驗。[6]
3 相關政策建議分析
在雙創背景下,高校在教育教學改革期間,應當聽取政策性的建議與意見,明確未來發展目標,對其進行全面的整改。具體政策建議為以下幾點:
第一,要對分數論目標進行改革。高校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過程中,應當轉變傳統的分數論觀念,在明確相關目標的情況下,設計頂層人才的培養機制,保證能夠根據實踐人才培養需求,建立素質教育機制。同時,還要重視學生全面發展,樹立正確的觀念,設計先進的制度,改善人才培養計劃方案,在細化各類內容的基礎上,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工作進行標準化與先進化的處理,充分落實相關指導方案,提升操作工作效果,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改革機制。[7]
第二,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在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支持下,建立先進的管控機制,對各類系統進行創新,在多元化教育機制的支持下,提升教育改革效果,創建先進的管控體系,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創新發展形式,對考核方式與教育過程進行嚴格的控制,在實際發展期間,還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做好實踐管理工作,通過先進的管理方式對其進行處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在評價方式的支持下,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建立先進化的管控體系。[8]
4 結語
在雙創時代下,高校需要做好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制定完善的教育機制,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念,在科學管理的情況下,通過先進的教育改革形式,對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宇,虞鑫,許弘智等.“雙創”背景下創新教育的實踐、效果與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25(11):106-112.
[2] 陳從軍,姚健.雙創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思考與探索[J].科技創業月刊,2016.29(13):64-65.
[3] 劉國余.會計雙語課程柔性教學模式探析[J].商業會計,2016(24):119-121.
[4] 楊思林,王大偉,唐麗瓊等.“雙創”背景下高校課程考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46):77-78.
[5] 許彩霞.創新創業背景下應用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6.16(4):23-26.
[6] 馬一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困境與對策分析[D].西安理工大學,2015.
[7] 黃杰.“許昌模式”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J].決策探索,2016(18):38-39.
[8] 孫海英.“雙創”背景下文科大學生創業現狀、機遇及對策分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2(4):15-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