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9月底,筆者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一則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的信息。一位外地好友看后留言:“事關‘五大安全,必定全面振興!”他還在轉發這則微信信息時寫下這樣一句感言:“相信,我的家鄉是一片有血性的土地!”
飽含深情、充滿期待的幾句話,令筆者感觸良多。過去幾年,這位從黑土地黯然南下的朋友一直關注著與家鄉有關的消息,只是有一段時間,他在微信朋友圈中轉發的有關東北的信息多為負面新聞事件,薦語或留言中不時發出“恨鐵不成鋼”的慨嘆。
那么,經常“唱衰”東北的這位朋友為何轉而相信東北“必定全面振興”了呢?微信私聊時他告訴我,總書記東北之行釋放出的明確信號,使他強烈意識到了“戰略地位”這一概念的深意所在。
在沈陽召開的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而總書記進一步強調的“糧食要靠自己,實體經濟要靠自己,制造業要靠自己”,更是凸顯了東北地區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由此不難理解,既然事關國家“五大安全”以及“發展大局”,那么,全面振興東北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就不言而喻了,必定會有超常的舉措、超常的力度推進實施。這一清晰的邏輯關系,是許多看淡東北前景的迷茫者轉而豁然開朗的根本原因。
近日,一篇題為《東北的價值,絕非GDP可以衡量》的文章在網絡上被廣泛轉發,并引起網友們的強烈共鳴。作者認為:“這里聚集了一大批國之重器、共和國的倚天長劍、頂門杠、壓艙石。”“以錢來衡量,東北經濟落下了,但東北人的自豪、自信、自尊,沒有丟!”
此言極是。現在的關鍵是,肩負神圣使命的東北人當如何乘勢奮起。
面對時下的困難,需要我們堅定必勝的信心。毛澤東同志有句名言:“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回望歷史,哪個時期沒有各種困難?哪次創業不是白手起家?今天,以豪邁聞名于世的東北人,更要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氣魄,挺起脊梁,迎難而上。
面對時代的挑戰,需要我們彰顯頑強的意志。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回望歷史,在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中,這片黑土地展現了不屈不撓的“東北抗聯精神”;在開發建設北大荒時期,這片黑土地孕育了頑強拼搏的“北大荒精神”;在開發大慶油田的創業過程中,這片黑土地造就了奮發圖強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呼喚新擔當新作為的新時代,更需要東北人展現出黑土地特有的精神力量。
面對中央的重托,需要我們激發創新的活力。東北經濟面臨諸多難題,最為突出的是體制機制、經濟結構、對外開放、思想觀念方面存在的“四大短板”。攻堅克難,全面振興,必須切實按照總書記針對東北提出的六個方面重要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改進工作作風,深入解放思想,增強創新能力,以“舍我其誰”的使命感、責任感,以“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實際行動,滾石上山,撥云見日。
可以相信,煥發出血性的黑土地,一定會讓世人看到一個重振雄風的新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