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巖 李強 李長文
2018年10月,建設中的中俄黑龍江跨境大橋正向兩國邊境分頭挺進。待大橋竣工,黑河市與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市之間的往來將更加緊密,從而進一步加快黑河市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的步伐。
“黑河與布市是中俄4300多公里邊境線上規模最大、距離最近、規格最高的對應城市,同時,黑河也是‘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是對接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戰略特別是俄羅斯遠東超前發展區、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自由港政策的前沿城市。”黑河市委書記秦恩亭介紹說,“要實現邊境繁榮、邊防穩固、邊境和諧、邊民幸福的目標,需要黨建工作發揮強有力的引領作用。”2017年,在辯證審視市情后,黑河市委提出的“創邊疆特色黨建、促黑河全面振興”主題活動應運而生。
“第一組:平安旅行社,導游周良,團隊30人……”2018年9月3日早上7點,黑河市口岸聯檢大廳內的LED屏幕顯示著即將進行“旅客檢驗”的團隊序號。
作為國門,口岸通關效率的高低直接關乎著國家形象。“每名游客在半分鐘內就能完成通關。”周良說,“以前要三分鐘才能通過一個人。”
從三分鐘到半分鐘,時間變化的背后是大量的精簡工作。口岸內有海關、邊檢等多家單位,哪怕減少一個環節,都需要經過大量論證。“經過論證和申請后,我們將以往的7個檢查環節縮減為4個。”黑河市口岸辦副主任張大慶介紹說,為了讓新“程序”更流暢,黑河市委口岸工委在駐區單位內設置“黨員先鋒崗”,通過示范作用帶動提高業務能力。
為了放大黑河旅貿口岸城市優勢,黑河市委打造了“沿邊大通道黨建走廊”——讓口岸、外事、商務等涉外部門的黨組織和黨員,在優化對外通商環境和對外交流環境、簡化審批手續和通關手續、強化口岸管理和服務等工作中充分發揮引領創新、先鋒模范作用。
在這條“黨建走廊”內,有一個黨組織則直接承擔著展示邊城“最好一面”的任務。
“國門不僅要有內在的服務效率,也要有外在的良好形象。”黑河市環衛處黨支部書記鄧峰說,“為擦亮這張城市名片,我們找到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結合點——‘我服務,你滿意,黨員干部下一線實踐活動。”
“在我們環衛處,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普通黨員,只要下一線就要承擔最苦最重的活。”作為環衛戰線上的 “老兵”,黑河市環衛處副主任高明從1991年參加工作至今,始終堅持在第一線工作。
“苦了我一人,干凈千萬家”。如今,在黑河市的大街小巷,環衛處的11個黨員示范崗、6個先鋒示范崗讓這座邊城始終保持靚麗風采。翻開黑河市城市榮譽冊,“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一個個“國字號”榮譽讓邊城名片越發亮眼。
不僅在環衛處,機場、鐵路、公路等運輸服務部門黨組織,也都在為境內外旅客和過境貨物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運輸服務,激勵黨員立足崗位、爭當先鋒。
黑河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姜楊指出:“黨建工作在這條大通道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引領作用,通過提升黨組織的組織力和黨員的戰斗力,實現了各個部門工作的‘提質增效。”
“我們連隊的使命就是要保衛群眾安全,守護邊疆安寧。”在駐愛輝區某部連隊,宣傳干事郭浩講出了他所在部隊的宗旨。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不斷開創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的大背景下,解放軍駐黑河部隊、邊防派出所、森林警察等軍警單位就像邊境線上的一串串明珠,被黨建共建機制串聯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我們以黑龍江沿線農村、社區黨組織建設為重點,以‘組織聯建固邊、邊關聯守強邊、治安聯防穩邊為核心,把黑龍江沿線黑河區域打造成‘沿江固邊黨建示范帶。”黑河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馬杰介紹道。
在愛輝區,“共建”的要求被轉化成了“五共”——共抓文化、共抓農業、共抓環境、共抓安全、共抓機制。愛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杜鑫告訴記者:“部隊領導參加所在鄉鎮黨組織的組織生活,地方干部則向部隊學習,雙方信息互通,保證邊防穩固。”在共建連隊的文化長廊里,連隊戰士參與扶貧、與地方交流黨建工作的圖片比比皆是。
作為軍民融合示范社區,孫吳縣商貿社區逐漸摸索出了符合自身實際的共建模式。社區黨支部書記侯靜對此感觸頗深:“我們轄區的孤寡老人馮岳氏去世時,是森警部隊指戰員抬著棺材為老人送了最后一程。社區居民杜林四肢凍傷,需要截肢,也是森警部隊官兵為他捐了5000多元錢……”類似的事在商貿社區并不鮮見。與此同時,居民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感恩回饋。“每年建軍節、春節,我們都會到部隊開聯歡會,為他們一次性包上十多盆餃子,可我們還覺得不夠。”侯靜說。
為了維護邊境穩固,為黑河市的發展營造安全的環境,黑河市委把開展軍警地黨組織聯創共建作為鞏固農村基層政權、促進社會穩定、密切軍民警民關系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我們在邊境鄉鎮推行邊防部隊黨組織與邊境一線農村黨組織黨員干部雙向兼職,同步提升組織凝聚力、邊境生產力和一線整體防控力,維護邊境轄區安全穩定和邊境安寧。”在黑河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鄭海波看來,這樣的軍警地共建已經形成了一條特色示范帶。
如果說邊防穩固為黑河市提供了安心發展的外部環境,那么,全市擁有38個少數民族、7萬少數民族人口的實際,則給黑河市提出了發展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課題。
為此,黑河市委提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要向促進民族地區和諧進步穩定聚焦發力,著力構建各民族共同發展進步的和諧關系,在全市范圍內打造一批“邊疆民族團結進步黨建示范點”。遜克縣奇克鎮邊疆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走進邊疆村,村舍無一例外地頂著“洋蔥頭”——俄式建筑的特色屋頂,讓人仿佛置身異域。
邊疆村的發展史便是一部民族地區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史。“全村1084人,俄羅斯族占五分之一。”邊疆村黨支部書記苗建華是俄羅斯族人,“過去,村民的生活很困難,俄羅斯族小伙兒找媳婦兒都費勁。”
“為了推進邊境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我們著力加強城鄉基層黨組織的互助幫扶,推動民族鄉村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和少數民族特色旅游業,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在各族群眾中的感召力。”遜克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萬發告訴記者。
“過去兩年,市委和縣委給我們提供了很大支持。”苗建華說,光用于改造民房、發展旅游的民宗資金就有600萬元。如今的邊疆村,借助發展民俗旅游打了“翻身仗”,僅今年夏季旅游期,村民人均增收1萬元左右。從“窮小子沒人嫁”到發展少數民族風俗旅游業,邊疆村享受到了民族團結政策帶來的紅利。
而在基礎較好的孫吳縣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勝利屯村,邊疆特色黨建工程則讓這里的發展邁上新臺階。
坐落在黑龍江邊的勝利屯村,聚居著滿族、朝鮮族和達斡爾族三個民族。在這里,民族團結體現在融合發展的合力上。“這個合力,正是由勝利屯村黨支部凝聚起來的。”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黨委書記閆先德介紹說,勝利屯村黨支部鼓勵8名黨員牽頭創立了民俗風情旅游公司,讓這里的民族風情闖出了名號。
“在我們這兒,游客可以體會到滿族風情、朝鮮族風情和達斡爾族風情,還能嘗到民族特色美食。” 勝利屯村黨支部書記馬明法介紹說,僅旅游這一項就讓村民每人年增收8880元。如今,勝利屯村的48戶村民搬上了住宅樓。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里的水稻合作社、民宿改造項目則將這個少數民族村領上了發展的快速路。
厚植民族情感、實現民族團結,也讓黑河市這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示范單位”的“老樹”,催生了少數民族鄉村發展的朵朵“新花”。
“邊境繁榮,邊防穩固,民族團結,這一切的落腳點都在邊民幸福上。”馬杰說,打造邊疆特色黨建,經濟繁榮、群眾富裕是核心。
在遜克縣,黨組織和黨員正在引領著發展電商的風氣。走進遜克縣電商產業園,30名來自各鄉鎮的青年正在聽縣委免費提供的電商課程。除了推廣“全民電商”,遜克縣委還舉辦了53期縣鄉村三級干部電商培訓班,讓干部們“在推廣電商發展時不做外行、能幫上忙”。“全民電商”也促成了遜克縣電子商務井噴式發展:2017年,遜克縣電子商務從業人員有1000余人,網絡交易額6528萬元,同比增長552.8%。
近幾年,黑河市深入挖掘生態資源、農產品資源等比較優勢,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許多“遠在深山人未識”的豐富物產,通過黨組織引領的電商產業發展新路徑,實現了揚物產之長、避偏遠之短。
在愛輝區璦琿“互聯網+”產業園區,由愛輝區委推動的“紅色領航”工程正在這個非公企業園區內開花結果。在“紅色領航”工程運行過程中,電商黨支部通過實現紅色覆蓋、培育紅色隊伍、開辟紅色通道、打造紅色堡壘、傳承紅色記憶,及時為企業“雪中送炭”。
今年40歲的賈德亮曾把米業公司的總部設在北京,但因成本高、效益差,最終無奈回鄉。得知這一情況后,電商黨支部第一時間向其拋出企業急需的廠房、辦公室和銷售平臺等一系列“橄欖枝”。“回到家鄉,我相當于‘無本經營。電商黨支部提供的共享資源,幫我打開了米業的銷路。”賈德亮做過統計,入園這幾年,公司效益提升了30倍。
毫無疑問,電商正在改變黑河人200多年的邊貿習慣,互聯網為邊民增收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不僅如此,駐村第一書記和農村黨員的帶頭作用,則推動著貧困村的蛻變。
在孫吳縣沿江滿族達斡爾族鄉哈達彥鄉俄羅斯村,安格斯肉牛、冷水魚養殖已成規模。兩年前,這個貧困村還缺乏產業項目,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目標更是無從實現。“2016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我們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俄羅斯村黨總支書記楊海江說,駐村工作隊和縣總工會等單位墊付了176萬元,重點發展安格斯肉牛、冷水魚養殖產業。如今,60名貧困村民在養殖產業中受益,57人脫貧。
……
如今的黑河市正處于發展的機遇期,在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的征程中,“創邊疆特色黨建、促黑河全面振興”這面紅旗,正引領著“黑河方陣”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