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寶輝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經過近幾年的扎實工作,各地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但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很嚴峻。進一步深化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在哪兒?筆者通過實地調研認為,深化精準扶貧工作,可以從四個方面加大力度。
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擴大扶貧成效。通過進一步制定政策,鼓勵引導企業特別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產業扶貧。對參與產業扶貧開發的龍頭企業,在資金扶植、貸款貼息、土地流轉、基地建設、興辦農業產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要在精準識別貧困戶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致貧原因,將貧困戶分門別類地納入到開發扶貧、就業扶貧、救助扶貧等體系中,有針對性地突破脫貧難點。同時,要不斷創新扶貧機制。例如,建立對貧困群體跟蹤監控、動態管理的扶貧機制,根據貧困戶的情況,實時調整精準扶貧的對象,形成“貧困進、脫貧出”的有效進出機制。再如,建立資產收益扶貧機制,讓貧困戶特別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充分利用既有的資源、資產,參與產業發展,成為股東或“收租公”,獲取分紅或租金,從而享受到產業發展的成果。
培植特色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產業項目扶貧,有特色才有優勢,有特色才有市場,有特色才有競爭力。在對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不進行掠奪性破壞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通過各類扶持措施,制訂發展規劃,根據當地資源特點,突出鄉村特色,發展鄉村旅游,開發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要利用種植、養殖等優勢,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帶動作用。貧困戶與扶貧項目直接對接存在一定困難,僅靠個人的力量無法完成,必須依靠企業的牽引拉動??梢蕴剿鹘⑿滦娃r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聯產聯業”,經營主體通過與貧困戶簽訂農產品保底價收購協議、實行入股分紅等方式,讓貧困戶有更穩定的收入保障。通過貧困戶組建合作社,政府提供風險補償金,農商行發放小額扶貧貸款,企業代建、租用養殖棚舍的辦法,推廣“資產收益幫扶”扶貧模式,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
多措并舉,推進重大項目生成見效。脫貧攻堅,項目建設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針對項目不同特點確定專人負責,并制定不同推進措施,在抓項目開工建設管理上下功夫。引導貧困戶參與鄉村游、農家樂等經營項目,依托電子商務進農村等項目,積極推進電商扶貧,進一步加快推進村級光伏電站建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對涉及多個部門協作的項目,強化協調配合,增強工作合力,認真研究解決影響項目開工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深入分析影響項目建設進展、影響施工進度原因,制訂計劃,加快推進施工進程,確保項目按時完工。進一步落實重點項目領導包保推動責任制,根據項目的產業歸屬,按照工作分工,合理確定包保領導,明確包保任務,落實責任單位,建立自上而下的責任體系,并建立督查通報制度,對重點建設項目進行跟蹤服務,保證項目按計劃進行。主動會同相關部門,建立項目管理的聯動機制,加強對項目建設全過程的監管,保證項目實施嚴格遵循建設程序,符合產業政策、土地、環保、節能等管理的規定,在加快項目工程進度的同時,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確保重點工程建設健康有序推進。通過發展勞務產業,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一個穩定的就業渠道。
用好低保政策,加強兜底保障。筆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在貧困人群中,相當一部分家庭是因病致貧,而且沒有土地。對于其中沒有勞動能力且資產收益不能保障其基本生活和健康維護的人員,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要圍繞脫貧攻堅工作大局,有效發揮職能作用,將符合低保救助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救助范圍。由于貧困人員和非貧困人員處于變動之中,因此要及時開展低保復查和低保精準管理服務工作。在下一步脫貧攻堅工作中,要通過精準認定、調整保障對象、嚴格工作流程、實時進行信息比對,有力推動農村低保和扶貧工作的有效銜接,將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扶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低保兜底保障,實現低保和扶貧“兩線合一”,確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一個人也不掉隊。
(作者系中共林甸縣委黨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