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炳輝 趙青云 謝暉慧 江斌
摘 要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層面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生作為實現中華復興的預備軍,高校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顯得尤為重要且迫在眉睫。本文就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必要性、方向與高校如何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展開幾點思考。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創新創業 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7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the national level vigorously promote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popular innovation", college students as a reserve army to achieve the Chinese renaiss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urg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dir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how to carry ou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earch
1 信息技術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時代背景
1.1 風險投資機構眾多
隨著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大量風險投資機構和風險投資人如雨后春筍般涌出,競相爭奪互聯網的紅利。2017年阿里巴巴和騰訊先后站上4000億美金市值的高峰,證明我國IT行業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風險投資機構已有上千余家。大量風險資金的存在,使得創業者的初始成本和試錯成本大幅降低,激發了更多有志之士投身于創業的浪潮中,這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在此之前,創業是件極度危險的事,一不小心就傾家蕩產,往往是那些找不到工作、走頭無路的人們,被逼無奈才下海經商。
風險資金的存在就解決了創業者的后顧之憂,讓創業者不必再堵上全家的財產,只需要對投資機構或投資人負責。而且多次創業失敗的人,投資人們反而更愿意對他投資,這是現在這個時代的特色。
1.2 IT技術開源化
在IT行業中,大量高精尖技術開源化,例如區塊鏈、深度學習等。這極大地促進了IT行業的發展,盡管許多技術尚未成熟,但這也意味著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還有大量機會。以谷歌為代表的公司貢獻了相當多的開源技術,在這些公司的引領下,一大堆創業公司競相投入到這些技術的研發當中,并有許多具有商業價值的應用,例如小米的智能音箱、百度的無人駕駛。雖然這些技術對于大學生而言門檻較高,但對那些對技術有著狂熱追求的同學,門檻從來不是問題,最終能夠創業成功的,也必然是能迎難而上的執著的大學生們。大量尖端IT技術開源,對廣大大學生絕對是利好消息,但要具備相當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了解和初步掌握這些技術。當今時代,挑戰和機遇同在,高校應當引導大學生們,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意識。
2 信息技術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建設的必要性
2.1 國家層面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眾多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的公司創造了巨大的價值,提供了大量工作機會,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以ofo、摩拜為代表的共享單車,以滴滴為代表的打車軟件,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移動支付,使得中國社會朝著更文明更環保更便捷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甚至將許多歐美發達國家甩在身后。
IT行業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加快和帶動了我國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需求。近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巨大,因此,在國家層面大力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建設,是符合科技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對未來中國經濟再次飛騰種下希望的種子。
2.2 個人層面
當今社會是個多元化的社會,但高校教育改革緩慢,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專業水準與企業雇主的要求嚴重不符,許多大學生都有考研、考教師資格證、考公務員的打算,這些極大地削弱了大學生創業創新的能力,固化了大學生的思維和發展前景。因此普及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顯得迫在眉睫。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非常尷尬的處境,高中嚴苛的學習制度、龐大的競爭和超額的學習時間,使得許多大學生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控力。一旦到了大學,這個與高中完全不同的環境,沒有了高強度的壓力,大學新生們普遍無所適從,在迷茫中荒廢時間。這對于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非常不利。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并非只有創業創新,但只有具備創新精神,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一點力量。高校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建設也尤為重要。
3 高校如何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設
3.1 宣傳創新創業精神
一個人創業失敗的理由很多很多,創業能夠成功的理由卻很少。具備企業家精神,才能更好地經營一家企業,從而為社會創造穩定的財富。高校在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時,應將創新創業精神作為教育重點。一個人是否擁有合適的價值觀,是決定他是否能夠創業成功的關鍵。就像性格決定個人命運,一個創始人的性格也決定這個初創公司的命運。因此,創新創業精神,應成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課。
3.2緊跟時代潮流,宣傳新技術新趨勢
在傳統行業中,技術和商業模式的迭代往往很慢,以兩三年為一個周期,而互聯網不同,大量風險資金和創業者集中,且技術門檻不高,造成兩三個月就能擠爆某個具體的創業方向。許多具體的互聯網方向已經被行業巨頭壟斷,此時創業者想要打敗巨頭,分得一杯羹無異于癡人說夢。所以,高校應緊盯時代潮流,對于已經形成格局的行業,不應建議大學生們朝著這些方向發展。例如區塊鏈、深度學習等新技術,新零售等新趨勢,才是時代的未來,高校應重點跟蹤并向大學生介紹這些新的理念,新的時代愿景。
4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方向
4.1 傳統行業方向
以制造業和飲食行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近年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我國傳統行業經歷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陣痛。大量低端制造業消亡和轉移到東南亞,國民消費被房價綁架,服務業人均消費不足。這是困境,也是機遇。新的時代應賦予產業新的思考。傳統行業對于廣大大學生而言,大有可為。但也應認識高校和大學生們也應認識到,從事低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創業是沒有出路的,沒有創新的創業只能稱得上是養家糊口。高校應當鼓勵有創新的傳統行業的創業,應當給予大學生們這樣的意識,只有創新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但傳統行業創業創新的難度要比IT行業更大,因為傳統行業嚴重產能過剩,而互聯網還在高速發展。傳統行業創業公司的利潤和估值普遍比不上互聯網創業公司,且差距較大。
4.2 文娛傳媒方向
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崛起,以及知識付費浪潮的來襲,表明全民碎片化閱讀、碎片化創作的時代來臨。大學生在新媒體方向的創業,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在于可以處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剖析問題,劣勢在于閱歷和文筆不夠。新媒體作為創新創業成本最低的方向,可以是大學生們努力去拼搏的地方。但現有的許多新媒體良莠不齊,高校應給予大學生們正確的引導,去創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向上的原創內容。影音方面,如今的手機像素很高,用手機就能拍出很清晰的短視頻,有許多個人制作的網絡節目或者短視頻在網絡上大獲成功。但影音制作對專業技能和藝術知覺有著很高的要求,這對高校的影視專業的教育,有一定挑戰。
4.3 互聯網金融
以P2P和區塊鏈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是近幾年的風口。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有一句著名的話:“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筆者想補充下一句:“沒有翅膀的豬,風過后是會摔死的”。P2P金融平臺在2016、2017年大范圍倒閉,甚至連能夠說出名字的代表性的公司都沒有,被譽為近年最大的互聯網泡沫。對于大學生而言,并沒有能夠掌控大資金池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不是可以自學得來的,得有相當多的金融行業從業經驗,區塊鏈則不然。離比特幣的誕生已經過了8個年頭,比特幣之父中本聰也依舊神秘,在許多經濟學家眼里,曾在2017年8月飆升到30000人民幣一枚的比特幣,是巨大的泡沫,崩盤的風險巨大。筆者也這樣認為,但比特幣底層技術——區塊鏈是具有很高價值的技術。由它發展而來的以太坊更是將區塊鏈的應用范圍拉寬了一大段,原本只能在金融行業大展手腳的區塊鏈技術,因為以太坊也有了新的想象。區塊鏈原理簡單,但涉及到的加密算法復雜,不過仍是大學生們可以鉆研攻克的方向,網絡上有許多開源的代碼,這進一步降低了大學生們創新創業的難度,只要修改幾個開源代碼的參數,就能得到屬于自己的山寨幣,商業價值基本為0,但這可以是個起點。[1]
4.4 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2]可能很多人沒聽過,但人工智能絕對如雷貫耳。DeepMind的人工智能阿爾法狗打敗了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它的升級版master更是打敗了最年輕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OpenAI的人工智能也在DOTA2的中線單挑中,成功打敗人類最強的選手。其實,大眾對人工智能還有相當大的誤解,以為當下的人工智能就像《我,機器人》里的那樣,其實不然,如今,AI和機器人還是兩個獨立的不同的概念,人工智能也只是一些小程序,遠沒有意識和自主決策能力,就像CS里的對戰機器人,不過如此。深度學習技術極大地提升了人工智能的本領,它使用大容量的數據,用深層次的人工神經網絡去訓練數據,找到這些數據的特征,并自動生成類似的數據,人們現在還無法得知人工神經網絡是如何得到那些具體的參數,這是一個黑箱。深度學習引發學界和商界關注才短短幾年,但這項技術的卻起源于40年前。幾年時間,已經造成了社會的熱議,并且已有相當不錯的商業應用。深度學習技術仍在不斷發展完善,這是一個真正的風口,而大風還未完全刮來。網絡上有許多深度學習的開源框架,但對大學生來說,深度學習創新創業看上去顯得太過艱難,其實不然,如果只是將成熟的框架和深度學習模型拿來做應用,這個難度是不高的,大學生仍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高校應當鼓勵大學生們去研究這樣的前沿技術,即使無法獨立創業,也可以有自己的技術創新。
騰訊云和阿里云早已先后上線了云端的深度學習的機器。未來的時代,就是用大數據在云服務上訓練人工智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的人工標記,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資源,人工智能的訓練,需要耗費大量計算資源,這對大學生而言是不小的負擔。人工智能創業創新不像從前的IT創新創業成本極低,它的成本極高。總而言之,深度學習技術的出現,可以說是一場巨大的革命,青年人應當引領時代的洪流。
參考文獻
[1] 申屠青春,宋波,張鵬,汪曉明,季宙棟,左川民.區塊鏈開發指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6.
[2] 吳岸城.神經網絡與深度學習.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