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躍平 荊鴻道 姚寶軍 郭立剛 張文坡 蘇玉濤 張元 耿極光
【摘 要】
目的:研究觀察介入治療與夾閉術治療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治療的80例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采用介入治療;實驗組患者采用夾閉術治療,術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術中出血量、手術和住院時間。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是82.50%,比對照組高22.50%,術中出血量、手術和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小于0.05。結論:對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實施夾閉術治療的方法能夠提高臨床療效,縮短手術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介入治療;夾閉術治療;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054-01
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動脈腫瘤引起的蛛網膜下腔的自發性出血,同時疾病的發生也與高血壓、吸煙、酗酒等因素有關。動脈腫瘤是由于顱內血管壓力增高、顱內血管的結果異常等多種病理改變導致的顱內血管腫瘤性突起,引起機體出現組織壓迫、動脈痙攣以及出血等臨床癥狀。出血患者的病情嚴重,死亡率較高[1-2],因此,對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患者的預后尤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選取近三年我院接收的80例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兩組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比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現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1.1.1 資料來源與分組
選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治療的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隨機分組方式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有40例,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齡在23歲至70歲,平均年齡是(47.5±2.7)歲,腫瘤的平均直徑有(12.38±3.28)毫米,前后交通動脈破裂者各有13和12例,大腦中動脈破裂者有9例,錐體系動脈瘤破裂者有6例;實驗組患者40例,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齡在27歲至73歲,平均年齡是(46.4±2.3)歲,腫瘤的平均直徑有(13.38±4.28)毫米,前后交通動脈破裂者各有14和11例,大腦中動脈破裂者有8例,錐體系動脈瘤破裂者有7例。比較兩組患者間的年齡、性別等臨床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納排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滿18周歲的患者;②影像學檢查等輔助檢查確診為顱內動脈瘤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③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自愿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且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認可。
排除標準:①不耐受介入或者夾閉術治療的患者及伴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②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③預計生存的時間在半年以內,不必做手術治療的患者[3]。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介入治療的方法,術前全身肝素化2小時進行麻醉,采用氣管插管方式進行全麻,在頸動脈進行穿刺,將6F動脈鞘和導管置入頸動脈,依照DSA系統結構穿入微導管,選擇合適的角度到達動脈瘤位點,選擇適宜的彈簧圈栓塞,為保證栓塞效果,同時使用支架輔助治療,拔出導管后對切口進行縫合,術后使用尼莫地平藥物進行預防性治療;實驗組患者實施夾閉術的治療方法,實施全麻后,輔助影像學檢查對動脈瘤進行定位,選擇翼點作為手術切口做弧形切開,釋放腦脊液,露出動脈和腫瘤,鉆孔,沿著腦裂的分離部位繼續到達病變位置,選擇合適的動脈夾夾閉動脈瘤,止血后放置引流管,進行逐層包扎,術后服用和對照組相同的藥物進行治療[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同時記錄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和住院時間。
1.4 數據處理
所有臨床觀察數據均進行準確核對和錄入,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P<0.05為兩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是82.50%,比對照組高22.50%,兩組數據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小于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 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和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小于0.05,結果見表2:
3 討論
對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以往保守治療方法是患者的分級降低后,再實施介入或者夾閉術治療,但是該方法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死亡率較高,近年來采用的主要治療方法為夾閉術和介入治療。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近三年的80例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分兩組實施不同的治療措施,結果表明夾閉術可以有效預防動脈瘤的破裂,有效清除顱內的積血和血腫,患者的預后較高,因此,對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實施夾閉術治療措施具有高的臨床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輝,蔣正方.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致腦血管痙攣的治療研究進展[J]. 西南軍醫,2015,17(2):202-205.
[2] 王琳璽,廉慶北,徐善才等.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進展與探討[J]. 現代生物醫學研究,2015,15(13):2540-2542.
[3] 謝鋒. 介入治療與夾閉術治療高分級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對比研究[J]. 中國醫學創造,2016,13(15):12-14.
[4] 丁紹峰. 血管內介入栓塞術與開顱夾閉術治療腦動脈瘤的臨床效果比較[J]. 中國民康醫學,2018,3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