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國林 王宇萌
在樂山林場,很多人經常看到這樣融洽的場景——董淑琴老人早上起床,沖著門外招呼:“兒子,去拎桶水。”
然后,對面警務室就會跑出一個漢子,幫著老人忙前忙后……
這個“兒子”,就是警察王石龍。
1997年,山河派出所領導與29歲的王石龍談話,讓他擔任樂山林場警務室民警。樂山林場是農墾九三管理局下轄面積最大的林場,擁有4個居民區1000多戶居民。面對領導的信任,王石龍一口答應下來。
等王石龍興沖沖地來到樂山林場,現實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入戶走訪時,客氣的還能叫一聲“王警長”,有的干脆連門都不讓進……
困難面前,王石龍骨子里的那股韌勁迸發出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實,不完成任務誓不罷休!
從那時起,王石龍便每天隨身帶著兩樣東西——人口手冊、工作手冊,隨時記錄群眾的點滴小事。慢慢地,從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到貧困家庭,從辦理戶口到調解婆媳不和、鄰里糾紛,他無不盡心盡力。
也是從那時起,王石龍無微不至地照料住在警務室對面的董淑琴老人,還被老人認作了干兒子。
前些年,黃艷玲老人的家人與周圍鄰居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攪得四鄰不安。王石龍仔細分析搜集到的線索,發現黃老太太的兩個兒子待業在家無所事事是產生糾紛的主要原因。于是,王石龍在做他們思想工作的同時,又在場部個體涵管廠為他們找了工作,由此化解了矛盾。黃老太太感激地說:“要是沒有石龍,這個家早就散了。”
除了調解民事糾紛,王石龍還肩負著宣傳、落實安全防范措施的重任。善動腦筋的王石龍開通了“平安樂山QQ群”“平安樂山微信群”,利用網絡發布預警和溫馨提示信息,不斷拓寬便民服務項目和內容。
2013年11月,林場居民劉喜林接到一個自稱“北京交警隊”的電話,說他有一起交通肇事事故,必須支付5000元賠償金,否則將追究其刑事責任。劉喜林被電話里的說辭嚇蒙了,穿上衣服就準備打車去匯錢。鄰居得知情況后趕緊攔住他:“王警長前兩天在微信群里發過詐騙預警信息,你先問問他吧。”
劉喜林恍然大悟,趕緊給王石龍打電話。王石龍聽后及時制止,使劉喜林避免了上當受騙。
據了解,“平安樂山QQ群”“平安樂山微信群”建立以來,王石龍發布溫馨提示、警情信息270余條,幫助職工群眾避免經濟損失5萬余元。
此外,王石龍還提出以開展小回訪、預防小案件、解決小困難等為內容的“十小工作法”,以便更好地化解糾紛、破獲案件。
2011年,轄區居民楊某因盜竊被判管制一年,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為了感化楊某,王石龍幫他聯系駕校考取駕駛證,還幫他找了一個開大車的活。2012年,王石龍又幫楊某申請貸款7萬元,租種了7坰多地。楊某當年就掙了2萬多元,他感激地對王石龍說:“王叔,我決不會讓您失望!”
面對“小案件”,王石龍不等不靠,主動辦理。2014年12月的一天,樂山林場第三畜牧養殖區職工徐義著急忙慌給他打電話:“王警長,‘老客收我家雜糧時好像多裝了幾袋紅蕓豆,我又說不過他……”
接到電話后,王石龍迅速趕到現場,通過卸車、重新查袋,發現對方確實多裝了12袋紅蕓豆,及時幫徐義避免經濟損失6000余元。
樂山林場有退休干部職工30余人,每月領工資、報銷醫藥費都要到場部來辦理,往返得大半天時間。剛開始,王石龍只是幫幾個行動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的老人代領工資、報藥費;如今,常年讓他代領工資、代報藥費的多達19人。多年來,他代領工資、代報藥費總額近40萬元,沒出過一次差錯。
21年過去了,王石龍已從當初的“王警長”變成了“王叔”。然而,變的是稱呼,不變的是那顆永遠為百姓服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