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很多人沒想到,目前在顯卡市場上,占有率第一的顯卡品牌并非是N卡或A卡,而是Intel的內(nèi)置顯卡,也就是Intel Graphic HD系列,也被稱為Intel核芯顯卡(以下簡稱核顯)。特別是其中的HD 630這個型號,在很多測試軟件的數(shù)據(jù)庫中,實際上也成為了裝機率第一的顯卡型號。例如魯大師2018年上半年最受歡迎顯卡排行榜(實際上就是裝機率排行榜),以不同名稱出現(xiàn)的HD 630占據(jù)了1、3名,其他常見核顯也出現(xiàn)在榜單上(圖1)。
在測試中,Intel Graphic HD 630可以在720P高清分辨率下比較流暢地運行一些休閑類3D游戲或早年間的大作,以及對3D性能要求不高的網(wǎng)游,比如《街霸4》、《生化危機5》、《英雄聯(lián)盟》等,都可以在中低畫質(zhì)下達到30fps的可玩幀速。不過在1080P全高清分辨率下,其性能就顯得不足了,幾乎所有的3D游戲都無法流暢運行。
參考性能(i7-8700K:Graphic HD 630):3DMark Firestrike:1238


核顯還有一個“高端”分支,就是銳炬Iris/Iris Pro/Iris Plus系列顯卡,它們擁有更多的處理單元,甚至自帶一定的緩存(圖2),性能比HD 630一類的核顯要高得多,游戲能力可提高一個檔次,在720P下能比較流暢地玩一些3D網(wǎng)游或早期的3D單機游戲。不過擁有這種顯卡的處理器大都只提供給OEM廠商,只出現(xiàn)在一些筆記本電腦、品牌迷你臺式機中,市場中很少能見到零售產(chǎn)品。
參考性能(i7-7567U:Iris Plus Graphics 655):3DMark Firestrike:1887

APU一直非常重視內(nèi)置顯示單元,內(nèi)部的CPU與GPU所占面積常常是不相上下的。本次也不例外,從Ryzen APU的芯片圖(圖3)上看,CPU(左)與GPU(右)主要核心的面積仍然是非常相近的,GPU部分甚至還略大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AMD將早期的APU集成顯示單元定義為“單顯”,以便推廣它與AMD獨顯之間配合的能力,不過新的Ryzen核心APU的內(nèi)置顯示單元在宣傳中已經(jīng)不再使用這一名稱。此外,在APU中集成的顯卡規(guī)格相差很大,這一點也與Intel核顯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在這里還是明確地直接寫出集成顯卡的代號吧,如Vega 8、Vega 11等,其編號中的8、11代表著擁有的核心數(shù)量,也就是流處理器集群(或者叫計算單元)的數(shù)量。
對于Vega架構(gòu)顯卡來說,每一個流處理器集群擁有64個流處理器,因此Vega 8/11的流處理器數(shù)量分別達到了512個和704個,已經(jīng)超過了對手的入門級獨顯GT 1030,與GTX 1050接近。雖然沒有自主顯存以及集成運行方式會造成效率較低,但擁有與入門級獨顯相當?shù)哪芰@點是毋庸置疑的。總體上看,Vega 8和Vega 11都具有在全高清分辨率和中高等畫質(zhì)下運行中高端3D網(wǎng)游和普通單機游戲的能力,其中Vega 11在各種測試和游戲中的性能很接近GT 1030,而Vega 8與Vega 11的性能差距在15%以內(nèi),應用能力沒有本質(zhì)差別。
參考性能(Ryzen 5 2400G:Vega 11):3DMark Firestrike:3319


Kaby Lake-G這款處理器是Intel與AMD技術(shù)集合的產(chǎn)物,在基板上集成了三塊硅片,分別是Intel酷睿處理器、AMD Vega顯示核心和HDM2高速顯存(圖4、圖5)。這塊顯示核心的名字比較長且奇怪,為AMD Radeon RX VEGA M GL和Radeon RX VEGA M GH,并沒有標明其中的任何規(guī)格,不過目前已知這兩個型號分別集成了20/24個計算單元,流處理器數(shù)量分別有1280個和1536個,達到了對手GTX 1060的水平。
在實際測試中,這款內(nèi)置顯卡也確實表現(xiàn)出了非常強勁的性能,在很多項目上已經(jīng)達到甚至超過了千元級游戲顯卡,如GTX 1050 Ti的水平。對Kaby Lake-G的集成顯卡來說,除了特別“變態(tài)”的《奇點灰燼》等“顯卡殺手級”游戲之外,所有的3A大作都不在話下,能以全高清畫質(zhì)和中等以上特效流暢運行。
參考性能(i7-8809G:Radeon RX VEGA M GH):3DMark Firestrike:8403
首先這里必須強調(diào)一點,那就是集成顯卡性能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并不是選擇處理器時的第一考慮,不過在多個處理器或產(chǎn)品之間猶豫的時候,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要,將集成顯卡的性能作為一個參考還是不錯的。
如果電腦的主要工作并不涉及3D游戲或3D圖形處理的話,那么直接使用酷睿處理器核顯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其2D性能相當不錯,可輸出4K分辨率,支持多種視頻格式加速技術(shù),甚至可在視頻格式轉(zhuǎn)換的時候輔助CPU進行處理,明顯提升轉(zhuǎn)換速度。
奔騰G5400/酷睿i3-8100
Intel的第八代智能酷睿處理器規(guī)格進行了大幅提升,基于這一核心的奔騰/i3處理器核心數(shù)量等高規(guī)格其實已經(jīng)與第七代的i3/i5處理器類似,而價格只相當于第七代的奔騰/i3處理器,因此擁有出色的性價比。這兩款產(chǎn)品不僅CPU配置有較大差別,而且內(nèi)置核顯分別為Graphic HD 610/630,圖形處理、視頻轉(zhuǎn)碼加速等性能也相差近一倍。
相對來說,奔騰G5400(圖6)及其核顯更適合對性能要求更低,僅用于辦公、教育、影音播放的電腦,升級潛力也不大,但想要組裝NAS、下載機、備用機的話,成本低、整機架構(gòu)簡單、兼容性不錯、功耗較低的奔騰是不錯的選擇。


而i3-8100(圖7)及其核顯的性能則更全面,例如在視頻轉(zhuǎn)碼或遇到一些簡單3D應用的時候,更加得心應手。此外i3-8100的性能也更強,未來升級的時候可以作為中端游戲顯卡的出色搭檔,將PC的用途也升級為主流游戲平臺。
游戲娛樂是增加對電腦的了解、提升學習興趣的一大法寶,所以很多人的第一臺電腦都希望是價格不高,但性能平衡,什么都能體驗一下,特別是游戲。在這種情況下,APU配置平衡,應用范圍更廣的優(yōu)勢就很明顯了。
Ryzen 3 2200G
Ryzen 3 2200G(圖8)的4核Ryzen架構(gòu)CPU提供了出色的性能,雖然效率和兼容性方面略遜于酷睿i3,但性能差距并不大,而其內(nèi)置的Vega 8顯示單元性能卻要比i3處理器的HD 630核心要高得多,無需單獨配置顯卡就能玩大部分主流游戲,甚至可以體驗一下3D圖形處理、異構(gòu)輔助計算等功能,在入門級平臺上就能比較好地體驗到幾乎所有的主流PC應用。




需要結(jié)構(gòu)盡量簡單,又希望性能,特別是顯示性能足夠強的話,那么最佳選擇就是Kaby Lake-G處理器了。不過這一系列的處理器目前沒有零售產(chǎn)品,而是集成在迷你機或筆記本電腦中。目前最常見的Kaby Lake-G產(chǎn)品是Intel的高性能NUC——冥王峽谷(SkullCanyon)(圖9)。它的外形比常見的NUC更加扁平,開有大量散熱孔,頂部更帶有Intel高端平臺產(chǎn)品特有的骷髏裝飾燈。另外還有一些筆記本電腦也采用了這一處理器,但相當昂貴,價格是性能類似的 i7處理器+GTX 1050 Ti獨顯筆記本電腦的兩倍以上。
SkullCanyon不僅內(nèi)部配置高、性能強,接口更可稱豪華,擁有雙USB 3.1 Gen2、雙HDMI、雙網(wǎng)卡、雙DP、雙雷電3以及多個USB 3.1 Gen1(USB 3.0)接口,音頻接口更支持光纖連接(圖10、圖11)。這也可以說明Intel這款NUC的定位用戶就是高端甚至專業(yè)向的人群。
作為NUC家族中的一員,SkullCanyon需要用戶自行裝配硬盤和內(nèi)存,提升了配置靈活性。只是無論自身6000多元起步的價格,還是只支持M.2(NVMe/SATA3)的接口設計,都讓Kaby Lake-G處理器的擁有成本不算低。不過一個巴掌大的主機就能提供i7+GTX 1050Ti級別的性能,還是很讓人心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