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摘 要】
目的:探討兒童預防接種百白破疫苗后常見不良反應,并提出相應預防措施;方法:統計2015年1月~2018年 6月在濟南長虹醫院計劃免疫科接種百白破疫苗后出現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析不良反應表現;結果:638名兒童在接種百白破疫苗后,有124名兒童出現了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4%,最常見為紅腫,其次為硬結,煩躁不安,嗜睡,皮疹,發熱。結論 要想預防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應,需要接種前、接種時、接種后三個環節采取有效措施。
【關鍵詞】 百白破疫苗;不良反應;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15-01
百白破疫苗是根據一定比例將無細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類毒素原液和破傷風類毒素原液加氫氧化鋁佐劑進行科學調制而成的聯合型疫苗,主要用于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流行疾病。3月齡~6周歲的兒童為接種該疫苗的主要對象。據相關文獻證實,該疫苗的預防效果良好,但也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如注射部位局部紅腫、疼痛、發癢,全身性反應可有低熱、皮疹、煩躁不安、厭食、嘔吐、精神不振等癥狀。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一般資料來源于2015年1月~2018年 6月在濟南長虹醫院計劃免疫科接種百白破疫苗的638例兒童,其中男童共387名,女童共251名,最小年齡為0歲,最大年齡為6歲,中位年齡為(3.32±0.4)歲。所有兒童在接種百白破疫苗之前均無任何不良反應。
1.2 方法
所有兒童均在我院接種百白破疫苗,注射部位均為上臂三角肌,統計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出現的不良反應,統計不良反應發生的性別、年齡以及不良反應類型,分析不良反應出現的原因。
1.3 判定標準
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不良反應可以分成局部反應及全身反應兩類。局部不良反應指的是在接種疫苗的24小時內,接種部位出現瘙癢、紅腫等現象;局部的硬塊直徑若是大于4cm則可能引發淋巴腫瘤;全身不良反應指的是接種后6h-12h內出現低熱情況,或者是患者發生腹瀉、嘔吐、惡寒等現象[1]。
2 結果
2.1 接種百白破疫苗兒童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
638名兒童在接種百白破疫苗后,有124名兒童出現了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4%。其中男85例,占男童總數的21.96%;女39例,占女童總數的15.53%,由此可見在男童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女童。
2.2 接種百白破疫苗不良反應臨床表現(見表1)
表1 接種百白破疫苗不良反應臨床表現[n(%)]
不良反應表現n%
紅腫疼痛4435.48%
硬結3528.23%
煩躁不安2620.97%
精神不振108.06%
過敏性皮疹54.03%
厭食、嘔吐32.42%
發熱10.81%
合計124100%
3 討論
3.1 兒童接種百白破疫苗常見不良反應分析
上文通過對638例兒童接種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應分析,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19.4%,不良反應的表現有紅腫疼痛、硬結、煩躁不安、精神不振、過敏性皮疹、發熱等,歸納起來,導致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有:(1)病毒學因素。百白破疫苗運輸或者儲存過程中,引起疫苗效價降低,從而引起不良反應。(2)兒童個體因素:兒童體質本身與成人相比較弱,對百白破疫苗反應敏感性增高,個別兒童受其免疫功能或精神等個體因素影響,對百白破疫苗反應特別敏感,更易引起不良反應的發生。(3)院內感染:主要包含接種室空氣不流通,注射器針頭污染,接種部位未消毒等因素。(4)疫苗應用因素。百白破疫苗的存放條件非??量?,必須在2~8℃環境下運輸和存儲,并不得緊貼冰排,不得凍結,使用前切記排除相關禁忌癥,并嚴格執行預防接種操作規范,如果劑量過大、注射點位深度不夠或疫苗放置不規范都會造成注射點出現硬結紅腫甚至無菌性化膿等局部反應。
3.2 預防百白破疫苗接種不良反應措施
(1)接種前預防措施。在接種前,醫務人員應該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科學合理評估受種兒童健康情況。嚴格按照3、4、5月齡兒童各接種1劑百白破疫苗,每針間隔應28d以上,然而還應該確保在12月齡內完成前3劑的接種。當兒童18—24個月齡時再接種1劑進行強化。其次,接種前醫務人員應向家長詳細詢問兒童是否存在接種禁忌癥或過敏史,確定受種兒童不存在接種百白破疫苗的禁忌癥后方可接種。最后,在接種前應制定詳細、合理、全面的接種計劃,并將這一計劃如實告知家長,對其存在的疑問進行耐心解釋,并指導家長正確處理兒童出現的不良反應。(2)控制百白破疫苗質量。在選擇百白破疫苗時,濟南長虹醫院計劃免疫科接種醫生應認真查看疫苗標簽是否清晰,是否在有效期內等。在保存百白破疫苗時,應嚴格按照冷鏈管理要求來保證疫苗的質量,取用和存放疫苗時始終使疫苗處于2—8℃的環境下,同時進行避光處理。針對已經開封的百白破疫苗,還應將其用無菌棉簽封口并存放于2—8℃冷藏箱中,同時在開封60min后立即廢棄,嚴禁使用。另外,在接種前適當復溫并充分搖勻藥液,促使疫苗所含吸附劑和疫苗成分充分混勻,然后再進行接種。值得注意的是,藥液搖晃時間不得超過30s。(3)接種過程預防措施。醫務人員應該根據接種兒童胖瘦情況選擇相對應的注射器針頭,如果針頭過短或注射深度不達標,兒童將難以吸收藥物,從而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注意接種部位的選擇。根據《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規定,百白破疫苗預防接種應在上臂三角肌處進行肌內注射,同時注射部位應盡量避開硬結,預防加重硬結或吸收效果較差的情況出現。(4)接種后預防措施。待接種百白破疫苗后,必須讓其在醫院待30min,確定無任何異常后方可離開。離開前,告知兒童家長當日不得給兒童洗澡,引導兒童多喝水。在接種1—2d內出現發熱癥狀,若體溫低于38.5℃,告訴家長不必恐慌,不需要特殊處理(或物理降溫)發熱癥狀自行消失。當接種兒童體溫持續高漲,且溫度高于38.5℃,則應先服用退熱藥,并立即就診。告誡兒童家長在1個月內避免接種其它疫苗[2]。
參考文獻
[1] 張艷春.探討兒童接種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應的預防和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2):206.
[2] 冀紅霞,潘彩珠,徐芳.深圳市龍華新區百白破疫苗接種不良反應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28):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