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急診綠色通道手術對創傷性休克患者急救所具有的影響和價值。方法:納入2016年11月~2018年3月期間,本院急診收治的84例創傷性休克急診患者,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2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急診常規診療,研究組患者接受綠色通道手術診療,并對兩組患者接受診療的急救各項指標和急救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經采用不同急救診療模式后,研究組患者各項急救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患者救治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急診救治中對創傷性休克患者予以急診綠色通道手術診療模式,具有較高的急救有效率,可有效縮短救治準備時間,醫護人員可及時到位爭取患者救治時間,挽救患者生命,值得在急診救治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急診;急診綠色通道手術;創傷性休克;急救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246-02
近年來,各類行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因意外所導致的創傷性休克就診患者人數出現明顯上漲,對于此類患者需要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對患者病情、體征等情況進行評估診斷,立即展開救治,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傳統的急診診療模式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對急救效率產生負面影響,影響救治結果[1]。因此,為研究分析新型急診綠色通道手術在急救診療中對創傷性休克患者急救所具有的影響和價值,故進行本次對比實驗,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6年11月~2018年3月期間,本院急診收治的84例創傷性休克急診患者,采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2例。對照組42例患者,男24例,女18例,年齡21~42歲,平均(31.53±2.48)歲,交通事故所致患者26例,施工意外所致13例,其他3例;研究組42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齡23~48歲,平均(35.49±3.21)歲,交通事故所致患者24例,施工意外所致16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后,無顯著差異P>0.05,救治結果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患者家屬了解本次實驗內容后同意參與并簽訂治療協議;本次對比實驗全程由本院倫理委員會監督執行;所有參與實驗者均為創傷性休克患者。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性障礙、原發性疾病或惡性腫瘤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或傳染性血液病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急診常規診療,具體過程如下:患者在入院后,立即送入急診科室進行基本體征和創傷情況的常規診斷和基本創傷處理,診斷結束后將患者送入急診病房,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由相關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手術安排后予以治療[2]。
研究組患者接受綠色通道手術診療,具體操作方式如下:(1)制定完善急診綠色通道管理制度:采用規范的管理制度對該項急診模式進行管理,確保在急救過程中各項治療中治療工作的有序開展和實施,并確保責任到位。與此同時,需要在急診綠色通道模式的實施過程中要求醫護人員及時就位、各項所需醫療設備的就位,并立即予以患者傷情檢查、建立靜脈通道、安排手術、準備血庫等基本護理;(2)手術準備:待患者基本護理結束后立即送入手術室,并裝置基本醫療設備對其予以供氧、輸血和各項基本生命體征的監測,待患者體征穩定至手術狀態時,立即予以麻醉,實施治療;(3)手術救治:醫護人員在救治實施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并記錄,且需要在治療過程中配合主治醫師傳遞器械、配合治療,并對靜脈通道情況進行觀測,確保藥物、血液的正常滴注,實現救治的正常實施[3]。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接受診療的急救各項指標和急救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急救各項指標包括手術準備時間、進入手術室所需時間及手術正式實施所需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對比,當組間對比結果存在明顯差異P<0.05時,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急救指標對比
經調查統計,對照組患者手術準備時間為(15.72±8.45)min,進入手術室所需時間為(8.48±1.47)min,手術正式實施所需時間為(32.12±10.26)min;研究組患者各項時間為(8.07±4.18)min、(5.23±1.21)min、(17.62±8.35)min。表明經研究組患者各項急救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t=5.2589,11.0625,7.1037;P值均為0.0000)
2.2 兩組患者急救結果對比
經調查統計分析,對照組42例患者,實現救治34例,未實現8例,救治有效率為80.95%(34/42);研究組42例患者均實現救治,救治有效率為100%(42/42)。表明,研究組患者救治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x2=8.8421;P=0.0029)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經采用不同急救診療模式后,研究組患者各項急救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患者救治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急診綠色通道救治模式作為臨床診療中對重癥危急患者實施治療的一種治療模式,其在急診救治中的應用,可由醫護人員在急診科室內對患者立即進行傷情評估與檢查,予以基礎常規護理,并立即聯系手術醫師進行相應手術準備,患者情況穩定后便可立即接受手術治療,有效的縮短了急救過程中的手術準備時間、進入手術室所需時間及手術正式實施所需時間,爭取患者救治時間,實現有效救治[4-5]。
綜上所述,在急診救治中對創傷性休克患者予以急診綠色通道手術診療模式,具有較高的急救有效率,可有效縮短救治準備時間,醫護人員可及時到位爭取患者救治時間,挽救患者生命,值得在急診救治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曉林,梁隆斌.危重癥患者急診綠色通道的一體化管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08):1156-1158+1163.
[2] 廖玉峰.急診綠色通道手術對創傷休克病人的影響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05):689-690.
[3] 張崢.探討急診綠色通道手術對創傷休克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6):140-141.
[4] 劉關印,王云.急診綠色通道對創傷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7):73-74.
[5] 毛德理.急診綠色通道手術對創傷休克患者的影響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8):5620-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