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對我院6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患者進行研究,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各32例,分別對其實施常規治療和常規治療加抗結核藥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情況。結果:研究組物質生活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評分均優于常規組,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88%,明顯高于常規組75.0%,兩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抗結核藥治療可減輕患者痛苦,減少不良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262-01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具有持續氣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與肺部對有害氣體或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COPD是我國城市居民第四位、農村首位的死亡原因,是中國造成生命年損失第三位的疾病[1]。隨著老年人年齡的不斷增長,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下降,加之伴隨營養狀況不理想、免疫力下降及環境大氣污染嚴重化的加劇,老年COPD合并肺結核的患病人數也越來越多,且合并癥發生率高,進而呈現COPD的高死亡率。COPD和肺結核在臨床上癥狀上很難鑒別:有相似的咳嗽、咳痰、氣喘、胸悶等,且診斷和治療過程極為復雜和困難。在此次研究中,常規治療取得的效果欠佳,相反采用常規治療加抗結核藥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僅減輕了患者痛苦,還改善了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減少該類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治療效果,我院對64例患者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近6個月的64例老年COPD合并肺結核患者進行研究,將其分為兩組,各32例,其中研究組男女分別為:20例、12例,所占比重分別為:62.5%、37.5%,年齡最大和最小分別為:73歲、57歲,平均為(62.31±3.23)歲,病程最長和最短分別為:11年、3年,平均為(5.5±3.1)年;常規組男女分別為:19例、13例,所占比重分別為:59.4%、40.6%,年齡最大和最小分別為:74歲、58歲,平均為(63.43±3.24)歲,病程最長和最短分別為:12年、4年,平均為(6.1±3.4)年;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指南》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診療規范》中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和分級標準[2]。所有患者均采取自愿原則參與此次研究,且簽定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病患者;心肝腎等器官損傷嚴重者;藥物過敏者等;分析兩組病程、年齡等資料,P>0.05,可參與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治療,為患者進行抗感染、平喘治療,提供相應的營養治療等。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及時采用2HRZE/4HR化療方案治療,復治患者則采用3HRZE/6HR方案治療(H為利異煙肼,R為利福平,E為乙胺丁醇,Z為吡嗪酰胺)。
1.3 療效指標
觀察兩組物質生活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評分和治療效果,其中顯效:患者肺功能改善在2級以上,水腫、氣喘等不良反應消失;好轉:肺功能改善情況在2級以下,咳嗽、氣喘等不良反應有所改善;無效:咳嗽等不良癥狀沒有改善,反而更為嚴重;總有效率=好轉率+顯效率。生活質量評分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好。
1.4 統計學方法
用計算機軟件收集數據,將收集的數據輸入SPSS20.0軟件中,對其分析和統計,用T和X2檢驗,用(n/%)表示計數資料,用(x-±s)表示計量資料,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物質生活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評分均優于常規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88%,明顯高于常規組75.0%,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慢阻肺疾病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COPD使患者呼吸道的免疫功能降低,合并長期營養不良、器官功能減退、吸煙等危險因素,COPD合并肺結核的發病率升高,兩病并存及相互影響給疾病的控制帶來難度;由于老年COPD并存肺結核患者臨床表現不典型,常造成漏診、誤診,給臨床診治帶來困難。該類疾病的特點主要有:第一,COPD合并肺結核臨床癥狀不具備典型性和顯著性,缺乏特異性臨床體征,臨床醫生容易對病情造成掩蓋和誤診,且合并癥和并發癥發生率高。第二,在COPD病程中,常合并霉菌或者真菌感染時,給予抗真菌或者抗炎治療后病情看似好轉,進而對病情診斷造成影響,且老年人群的細胞免疫功能較差,TST結果往往表現為一般陽性或者表現為陰性反應,結核抗體也主要表現為陰性,影響COPD合并肺結核的診斷。第三,很多COPD老年人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感染過結核分枝桿菌,且多為潛伏感染,而臨床上對COPD患者不合理的大量激素應用,使用COPD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長期應用激素可導致細胞免疫功能低下,使患者原發潛伏的結核病灶重新活動。此次研究中,常規組取得的治療效果欠佳,相反,對研究組采用常規治療加抗結核藥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研究組物質生活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心理功能和軀體功能評分均優于常規組,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6.88%,明顯高于常規組75.0%,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的抗結核藥治療可減輕患者痛苦,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率。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 第1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1204.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