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德吉 巴桑澤仁 占堆 格曲
【摘 要】
目的:分析西藏自治區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現狀,進一步提高鼠疫防治信息系統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方法:對比鼠疫監測月報與網絡直報數據結果,結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對系統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結果:系統運行良好,但仍然存在著數據不錄、數據錄入不全或錄入不當等問題,尤其數據錄入不當嚴重,監測點維護452個實際錄入數據監測點359個,系統上報率為79.42%。 結論 在優化系統的同時應加強和培訓網絡直報人員操作和管理,避免發生數據錄入不當等問題,確保信息的準確可靠,提高鼠疫防治信息系統的利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56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286-01
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傳統的監測信息的傳遞,反饋,傳播和處理更加便捷[1]。網絡技術的出現,無疑為鼠疫監測信息的收集,管理與使用提供了空前的機遇[2]。
2004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組織鼠疫布氏菌病預防控制基地及河北、內蒙等地的鼠疫專家,與中科軟科技股份公司合作,共同開發了“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該系統)施行分級管理資源共享。該系統與2005年9月1日在全國正式啟動[3],與2007年在我區正式開展鼠疫監測及網絡直報工作,該系統借助互聯網運行幾年來,對儲存,查閱西藏自治區鼠疫防治信息資源、掌握鼠疫流行動態、控制鼠疫疫情、促進鼠疫防治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該系統在西藏自治區鼠疫防治領域應用和發展,已經形成地市級應用,自治區級審核,運行規范的 系統 報告網絡[4]。
1 材料與方法
數據來源于2016,2017年鼠疫網絡直報系統全區7地市上報的監測數據。運用Excei電子表格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人間鼠疫疫情監測
2.1.1 人間鼠疫被動監測 我區2016,2017年未發生人間鼠疫疫情。
2.1.2 人間鼠疫主動監測
全區7地市中日喀則、那曲共錄入38條檢驗記錄,均為陰性。
2.2 動物鼠疫監測網報
2.2.1監測點維護情況 2016、2017年全區7地市75個監測縣開展了鼠疫監測工作,共維護監測點 452個,其中固定監測點220個,流動監測點196個,疫源檢索點35個,鼠情調查點1個。
2.2.2 監測點實際錄入數據情況
2016、2017年我區在該系統中共維護452個監測點,實際錄入數據的監測點359個點,系統上報率為79.42%。
2.2.3 動物鼠疫監測數據錄入情況
通過該系統情況顯示,全區7地市在2016年及2017年合計監測359個點,監測面積達92162.26(公頃),具體監測內容詳見表3
2.2.4 動物疫情
全區7地市2年來通過病原學方法檢驗旱獺為主的各類宿主動物標本535份,通過本系統報告527份,網報率為98.5%,發生24起動物間疫情其中通過PCR技術判定2起動物間疫情,檢出鼠疫菌36株,通過該系統報告32株,以及通過核糖核酸技術在該系統報告2起動物間疫情,撿菌網報率88.9%為通過病原學方法檢驗媒介標本22份,系統報告20份,網報率91%.詳見圖4
2.2.5 基礎信息
7地市在2016年通過該系統中“監測計劃管理”上傳了監測計劃、總結、方案等報告33份。2017年上傳了監測計劃、總結、方案等報告24份。
3 討論
我區在使用及運行該系統幾年來無論是收集監測數據、分析鼠疫流行動態、制定鼠疫應急預案等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我區網絡直報的發展水平不均勻,因此各級領導應重視和支持鼠疫網絡直報工作,給予包括應急設備、網絡、人員等的配備與支持,切實提高網報質量。
監測點維護、設置以及實際錄入情況 從表1可見2016年我區共維護監測點191個其中(固定監測點99個、流動監測點64個、疫源檢索點28個)2017年我區共維護監測點261個其中(固定監測點121個、流動監測點132個、疫源檢索點28個、鼠情調查點1個)2016年與2017年從監測點維護情況可看出,2017監測點維護情況同比2016年平均增加了23%個監測點,但從表2可見2016年我區共維護191個監測點,實際錄入數據監測點159個其余32個監測點沒有任何監測數據列為無效監測點,2017年我區共維護261個監測點,實際錄入數據的監測點200個,其余60個監測點沒有任何監測數據也被列為無效監測點,因此2016年鼠疫監測數據錄入率為83.24%,2017年鼠疫監測數據錄入率為76.6%由此可見2017年我區監測點維護情況雖比2016年增加了70個監測點但實際錄入數據的監測點同比2016年降低了6.64%因此在監測點維護過程中按照《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統》的要求,開展幾個監測點就維護幾個監測點,沒有監測數據就不要麻木維護的宗旨,避免出現無效監測點的情況。
動物鼠疫監測錄入情況 從表3看出全區7地市在2016年及2017年合計監測359個點,監測面積達92162.26(公頃)通過比較可見2017年全區主要宿主(喜馬拉雅旱獺)監測面積數據上報情況同比2016年提高9.8%,小型鼠密度調查數據上報情況同比2016年提高了23.8%,媒介監測數據上報情況同同比2016年提高了26.9%,由此可見2017年我區鼠疫信息系統整體數據同比2016年有明顯提高。
動物疫情及基礎信息錄入情況 從表4看2年來通過病原學方法檢驗旱獺為主的各類宿主動物標本535份,通過本系統報告527份,其中2017年那曲、山南病原學網報率同比2016年有明顯提高,但林芝市2017年網報率同比2016年又有所下降。基礎信息錄入方面,2016年及2017年我區7個地市共上傳監測計劃、總結、方案等報告57份,2017年上傳報告同比2016年少上傳9份報告。
3.1 建議
加強鼠疫網絡直報人員的固定性和“”網絡直報人員的操作培訓,提高和重視 “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統”在鼠疫監測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隨著該系統在我區逐步應用和完善,相信將來會在鼠疫監測數據、鼠疫疫區處理、鼠疫預警及菌種資源管理中發揮越來越多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艷。我國地方病監測信息管理現狀及建議[J].中國地方病學雜志,2006,25(3):335-336.
[2] 房靜,周方孝,張芳,等.關于鼠疫監測信息管理專業軟件開發和應用的思考[J].中國地方病雜志,2006,21(1):61-62.
[3] 王瑞和.鼠疫專病網絡直報系統與2005年正式啟用[J].中國地方病雜志,2006,21(1):3.
[4] 唐新元,崔百忠,王祖鄖,等.青海省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現狀.中國地方病雜志,2008年,9月20日第27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