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在嚴峻的考驗面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有自信、有智慧、有能力,從容應對,通過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前進,走出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路。這就是:果斷地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劃時代決策,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端正思想路線著手。實行這樣一場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改革,面對千頭萬緒的問題,應該從哪里著手?中共中央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下決心抓住端正思想路線這個“牛鼻子”,作為打開改革和發展新局面的突破口。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國帶來一次思想大解放。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到處熱氣騰騰,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2.高舉旗幟和深化改革。事實充分說明,中國的改革一直是在通過總結新的經驗、采取新的措施而不斷推進和深化的,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一直是在通過確立新的體制機制而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能夠取得巨大成功和舉世矚目成就最重要的政治和制度保證。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動搖,又堅持從中國國情的具體實際出發,使社會主義在中國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既防止“左”、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又警惕右、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朝著正確方向和既定目標萬眾一心地持續奮進。這也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在40年這樣不長的時間內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奧秘所在。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也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階段。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初心”,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就是為人民謀幸福。“使命”,在新時代來說,就是要奮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并推動世界人民形成命運共同體。發展永無止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好,堅持改革開放也好,都是長期的日日新,又日新的偉大事業,永遠在路上,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來源:《人民日報》2018年7月4日)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在中國取得偉大勝利,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第一次全面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原理,樹立起一座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豐碑,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正式形成。從此,馬克思主義作為共產黨人的精神旗幟和工人階級的思想武器,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發揮了越來越大的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這種作用是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真理力量這一本質特征的必然反映。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集中表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都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真理力量,這股強大的真理力量深刻地改變了世界,也深刻地改變了中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在中國取得偉大勝利,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地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有堅定的信仰,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中國共產黨善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制定領導和推進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中國共產黨站在時代前列,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成果,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國共產黨注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學習,著力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全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中國共產黨擁有一批杰出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理論家、革命家,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主要創建者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取得偉大勝利的組織者、推動者。在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的指引和推動下,中國的革命奇跡般地成功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奇跡般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奇跡般地勝利了,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是真理,也充分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取得了偉大勝利。
(來源:《光明日報》2018年7月9日)
何謂理論強黨?一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篤信不二、堅定不移,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二是能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三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教育全黨,不斷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堅持理論強黨,成功挑戰一個又一個不可能,使之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一個重要法寶。黨領導革命和建設時期,理論強黨推進中華民族真正站起來,毛澤東思想是成功挑戰不可能的第一個成果。改革開放新時期,理論強黨推進中華民族開始富起來,鄧小平理論是成功挑戰不可能的第二個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強黨推進中華民族走向強起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成功挑戰不可能的又一個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以高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強黨意識,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使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穩固地進入世界前列,我國的國際形象空前飆升,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達到了新的高度。堅持理論強黨,堅持政治定力,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既在實踐上引領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推進中華民族走向強起來,又在理論上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來源:《北京日報》2018年7月2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艱辛探索和偉大成就,為人類社會貢獻了中國經驗。首先,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證明,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道路通羅馬。其次,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證明,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改革開放為人類社會貢獻的中國經驗,是中國人民在偉大實踐中貢獻給世界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它給我們帶來的歷史啟示在于:1.必須牢牢把握歷史前進的邏輯,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開拓思維、分析問題、指導行動。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真理。同時,我們一定要在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礎上,時刻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2.必須牢牢把握時代發展的潮流。當今世界,是和平合作的世界、開放融通的世界、變革創新的世界。和平合作,要求我們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思維,通過和平發展、攜手合作,實現真正共贏;開放融通,要求我們摒棄封閉思維,以開放的姿態促進共同繁榮;變革創新,要求我們摒棄固化思維,不泥古、不循俗,大膽推陳出新。3.必須堅持走自己的道路。任何照抄照搬別國發展模式的道路,都不可能成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改革開放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的經驗總結和理論升華,是適應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4.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社會主義的發展強調以人為本,是對資本主義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的發展邏輯的超越,其實現取決于我們繼續深化改革的力度、擴大開放的廣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實現的程度。
(來源:《光明日報》2018年7月5日)
西方語境中的憲政民主,不外乎是指包括憲法至上、主權在民、分權制衡、司法獨立、競爭選舉、言論自由、保障人權等在內的一套政治理念,在制度層面體現為包括多黨制、普選制、議會民主、三權分立、司法獨立、軍隊國家化等在內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當今西方,不論哪一國的憲政,都無一例外地包含著這些原則和內容。西方“憲政”有著特定的政治內涵和階級屬性,實質是資產階級專政。有人總想把憲政從資本主義制度中剝離出來,把憲政看成是某種獨立的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差異、可適用于東西方的“普世觀念”。實際上,如果把憲政同資本主義制度分離開來,抽掉憲政中資本主義制度這個關鍵內核,憲政就不存在了。在我國,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實行依憲治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經驗。其中,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憲法確立的國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國家的領導核心和指導思想,國體、政體以及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等,體現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保障的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我國憲法的社會主義性質與西方“憲政民主”的資本主義屬性是完全不同的。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必須搞清楚,我國人民民主與西方所謂的‘憲政本質上是不同的。……我們講依憲治國、依憲執政,不是要否定和放棄黨的領導”。他還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這些重要論斷,對于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旗幟鮮明地反對西方“憲政民主”思潮,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來源:《前線》2018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