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賢波
(湖南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院,湖南 長沙 410000)
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的進行大量調查,分析了常見的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的調查方法,以及當前礦山開采的常見環境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建議,有效解決傳統環境調查方法耗時費力,精準度低等問題,充分滿足當前對環境調查的發展需求,有效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當前,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的調查多種多樣,錯綜復雜。因此在對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進行調查的過程中,要充分借鑒礦區地質環境和勘查方法,完成資料收集、整理、綜合研究、編制、存儲等工作程序。積極結合傳統的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的調查方法和當前先進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技術,遵循重點調查與動態監測相結合原則。為了更好的完成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的調查,對當前常用的礦區環境調查方法及手段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遙感調查方法是當前對位普遍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方法。該方法采用衛星遙感影像技術對調查礦山地質環境進行遙感解譯,可以更加清晰、準確的對礦區開采范圍及土地破壞問題進行圈定,并通過圖像形式進行直觀表達,方便對礦開采前后區多期影像進行對比,更好的體現出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的變化情況。
露天采礦礦山地質環境樣品抽樣測試調查通常對存在有污染源的露天開采礦山區域或點位進行控制性水土樣采集與測試工作,有效檢測出礦業活動所引起的重金屬等化學污染物含量。通過對比原始生態環境化學元素含量和國家標準來進行評價礦山水環境與土石環境破壞情況,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提供依據。
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方法通常應用于大型露天開采礦山,由于礦區較大,開采過程繁瑣,易造成地質災害隱患、礦區周圍生態環境中易出現重金屬超標等問題,因此全程實時實施環境動態監測,保障環境安全,避免礦山開采過程引發地質災害、水土環境破壞等問題。
在露天開采過程中經常使用如輕型山地工程進行原位以及尾礦渣淋溶等試驗,其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元素,易造成的地質環境出現量變,造成礦區環境污染,因此,在露礦區開采過程匯總要積極提高環境監督和調查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有效保護礦區生態和地質環境。

圖1 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評估體系
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與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發展情況息息相關、因此為了更好的對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1]。
深入分析了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的評價標準與有效的保護措施,完善了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評價體系如圖1。
由于在對礦產資源進行露天開采的過程中會嚴重影響甚至破壞礦區的地質環境,其造成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等問題,與一般的環境、地質等問題不同,更難以進行恢復。因此要對露天開采礦山資源進行有效控制,深入分析礦產資源開采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保障人們的生活健康,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分析了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常見問題產生的主要因素,并對其主要表現形式進行記錄,以便開采過程中進行更好的維護和恢復治理,礦山環境地質問題主要產生因素如表1。

表1 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產生因素
隨著當前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對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的監管和保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有效解決當前常見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建立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礦山開采模式,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為了更好的協助政府建立相對有效的露天礦山地質開采環境監督管理政策,提高礦山開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首先要加強對露天礦山開采企業員工的培訓,增強企業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同時,積極倡導公眾對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問題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舉報,提高群眾對環境保護意識的認知度和認同感,推進露天開采礦山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另外,在開采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礦山類型科學合理的選擇不同的開采方式,以達到對礦產資源合理開發的同時,保護當地礦山環境,避免發生地質災害問題。在開采過程中要積極加強對露天開采礦山地質和生態環境的深入研究,避免造成地質災害隱患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有效制定科學合理的露天開采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標準、建立有效的露天開采礦山環境評價體系。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提供理論指導依據。
隨著當前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作為資源大國,我國更需要對礦產資源進行合理的開采和利用,從而更好的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但在進行礦產資源開采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環境進行調查和分析,合理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工作,保障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安全,在充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合理的處理好礦山開采過程中帶來的環境問題,科學對礦山地質環境進行準確的調查和評估以便促進露天開采礦山環境的健康發展,達到協調資源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