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慧
貞元21年11月,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永州,險惡的生存環境和政治失意的苦悶,使他的身心遭受到很大摧殘。雖然他在被貶期間不乏寄情山水之作,希望能在自然中尋找心靈的解脫,然而他生性憂郁,憂憤難平,詩文中總少不了一種清瘦幽寒的底色。這種心境使他的生命之火很快熄滅,年僅47歲就病死在柳州。
同樣是被貶,劉禹錫卻愈挫愈勇,百折不撓。面對蕭瑟的秋天,他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一改傳統的悲秋論調,顯示出樂觀昂揚的精神風貌。在年老體衰之時,他又吟唱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沉舟、病樹自比,惆悵中透著達觀。雖然一生三起三落,仕途不可謂不坎坷,但是他始終斗志昂揚、積極樂觀。
二人相比之下,柳宗元性格憂郁,在遭遇打擊時,往往愁悶郁結于心而不能發之于外,長此以往,勢必傷心傷身,使自身對挫折的抵抗力更為減弱,由此陷入惡性循環。劉禹錫面對困境則通透達觀,隨遇而安,打不死、壓不垮,百折不撓,韌性十足。
面對人生的挫折,我們需要練就一種生命的韌性。對于樂觀的人,挫折增強了生命的韌性,使他們愈挫愈勇。而對于憂郁的人,挫折則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