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紅豆杉
我喜歡在寫下自己的名字之后,再加一個紅豆杉。慢慢地,紅豆杉就變成了我的筆名以及社交網絡上的昵稱。
最初,我并不了解這種植物,只是偶然在一本雜志里的一首詩中讀到這樣的句子:“你溫順低斜的樣子/不知道是一株紅豆杉還是一棵青岡櫟?!睆拇耍业哪X袋里便不時冒出我是一株紅豆杉還是一棵青岡櫟這樣的想法。
紅豆杉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是名副其實的“植物大熊貓”,而青岡櫟則是中國分布最廣的常綠闊葉林樹種之一。毫無疑問,我覺得我是一株紅豆杉,只因我自視為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并希冀著做生活的主角。
我很喜歡一個作者,叫八月長安。她寫過一本《瑪麗蘇病例報告》,書里說“瑪麗蘇”是一種“自以為是主角”的病,我們都是患者,感染無須驚恐,它只是宣告成長的開始。看完后我便不得不承認自己患過瑪麗蘇這種病,光是從我用紅豆杉這樣的筆名就能看出來。
“我是非主流,我非常的可愛……”那年這首歌很流行,大家都喜歡用帶有傷感文字的男女人物圖片做頭像,拍蹲在街頭“孤單寂寞”的照片,昵稱要么是繁體要么帶些稀奇古怪的符號,個性簽名隔三差五就換,都是些傷春悲秋的句子。
后來不知從哪里吹來的風,電視劇、青春小說都開始以“虐”為賣點,一個個的結局不是你死我活就是生生錯過,將張愛玲的那句“我們再也回不去了”用得淋漓盡致。當時明月照年少,我也是哭得淚水肆流。只能說,在那個年紀其實喜歡什么都是出自喜歡,無論曾經多么幼稚、多么不愿承認它存在過,它都是屬于我們成長的一部分,消逝在年華里,塑造過我們。
所以,我覺得紅豆杉也不是多么難聽的名字,過去的無知也可以偶爾當個笑料,瑪麗蘇也可以“蘇”出新花樣。
貳·青岡櫟
所有峰回路轉的劇情都華而不實,那些沒有被自己向別人展示的片段,焦慮的等待和虔誠的祈禱,才是最真實的漫長。我明明應該是一棵青岡櫟才對。我被湮沒在碩大無比的校服里,每天都要寫很多的作業,還要走高考這座獨木橋。
后來,我在雜志上發表了幾篇小說,有了一點兒自信。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界也自然有所擴大。我開始接觸微博、豆瓣、天涯、知乎……我對這個世界懷有很重的好奇心,我看了很多人的故事,這個世界有極品、有惡意、有毫無邏輯,自然也有暖心。
我的世界觀正在一點一點地搭建,也在不停重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需要哪些技能,人與人之間要分多少圈子,何為辯證,生而為人的價值體現在哪里,以及我所有的渴望與失望。
我不再輕易評價一個人或者一種現象,我陷入了一個尷尬的瓶頸期,故作老成和心智不齊并存。在17歲的時候,我有很多想法和問題,然而一句“你的問題是想得太多而讀書太少”就將我打敗。我被打敗了很多次,因為不成熟。每次都懊惱地自責,然后期盼快一點兒長大,覺得這樣自己便能獲得圓滿。
我開始害怕眼淚這個東西,一方面覺得弱者才會掉淚,另一方面又會覺得自己的心真硬,大家都在哭,為什么我哭不出來。那時候覺得“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許偷偷想念,不許回頭看”,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啊。
可是當真正明白在生命里“我是紅豆杉,你是青岡櫟”只是一場盛大的臆想時,我還是忍不住有一點兒難過。
叁·聲聲慢
高三時我們搬到了山中的新校區,窗外全是青蔥的顏色,教室里全是鮮紅的標語橫幅,我時常左顧右盼,企圖尋找顧城詩里“在一片死灰中/走過兩個孩子/一個鮮紅/一個淡綠”的感覺。雖然我覺得那種感覺是禁錮,但我還是決定為了想去的地方拼搏一次。
我將“湖南大學”寫在便利貼上,貼在課桌上最醒目的地方,每次不想聽課或者因為解不出數學題而抓狂的時候,我就看著它,告訴自己:你不是要去長沙嗎?你不是想去湖南大學嗎?然后繼續開啟學習模式。
其實我的高三一點兒也不精彩刺激,我依舊會在數學課上打盹兒,看著滿黑板的解題步驟發呆。我的英語單詞并沒有記完,文科框架也只認真整理了前半部分,買的各種練習冊更是只翻開過幾次……所以電視里那些學渣十幾個鏡頭三五個月就逆襲名校的事情,我從不相信。
整個高三我做得最認真的就是語文作文素材收集。我買了一個很好看的本子,從《詩經》到元曲,只要遇見有哲理有味道的詞句就都記錄下來,后來我開始抄現代詩,還有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到的名人名言??删退闶沁@樣,我的作文每次得到的分數還是會讓我很失望。
高三我常常生病,我總是挑晚自習請假。夜晚的重慶很美,遠處棱角分明的高樓大廈因五彩的燈光而變得柔軟。我背著書包走在暖黃的路燈下,想著這日子什么時候才會到頭。密集的考試,熬夜的疲倦,還有總是讓人灰心喪氣的分數??墒俏抑荒苓x擇努力一點,更努力一點。
直到二模后我才熬出頭,分數開始穩步上升。我終于坐在了總是考全區第一的易大哥后面,在最后一個月,我甚至融入了我們班的學霸小團體。課后,我和易大哥交流著文學和詩歌,還有無盡的想象。
高考前一周我倒沒怎么緊張,狀態保持得也挺好。不過這一年的題很簡單,大家都考得不錯,一本線也比往年高了近20分,盡管最后我考了一個高三以來最好的分數,但我還是沒能考上湖南大學。最后我去了青島大學,那是一個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地方。我也沒有學中文,而是學了我從未想過的經濟。也許高考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如愿以償,而是陰差陽錯。
自此,我的中學生涯結束。我只帶了語文素材本然后一身輕松地離開了學校。我深情地回望了它很多眼,回憶起從前,月色變得很慢,晨曦變得遙遠,其中的人與事也都悠長而緩慢。
我在回家的路上,慢慢地回憶自己的成長。我從一個小屁孩到非主流少女,再到小清新,然后到現在成為一個吐得一手好槽的成年人。我的心慢慢地越來越柔軟,同時韌性十足。
我的成長和我的青春沒有到此為止,我會去陌生的地方,認識陌生的人,接觸陌生的領域,我會堅持寫下去,我會一點一點地接納和包容自己。我既是紅豆杉,也是青岡櫟。
有所為,有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