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有一年,龍應臺應邀訪美。當她在紐約的街頭買東西時,迎面走過來一個賣鮮花的老太太。看樣子,老太太大約有70歲了。
龍應臺注意到,這位老太太穿著相當破舊,衣服好像很長時間都沒有洗過,早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同時,老太太的身體看上去相當虛弱,步履蹣跚,一只手拄著拐杖,一只手拿著一大束玫瑰花,在風中吃力地走著。然而,她仔細觀察后卻發現老太太的臉上滿是喜悅之情。龍應臺抑制不住內心的疑惑,急忙走上前去,精心挑選了幾枝玫瑰花,同時對老太太說:“老人家,您看起來很高興啊!”
“為什么不呢?一切都是這么的美好!”老太太咧開嘴回答道。她笑起來時,滿臉擁擠的皺紋像極了那些簇擁在一起的芳香的花朵。
“你很能承擔煩惱。”龍應臺接著說。然而,老太太的回答卻令龍應臺大吃一驚。“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過后,就是復活節了。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我就會等待三天。三天后,一切就又恢復正常了。”老太太心平氣和地回答道。
龍應臺聽了老太太的話后,內心波瀾起伏。沒想到看起來生活貧苦而又艱辛的老太太卻有如此豁達開朗的心態,在心底,她不禁對面前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肅然起敬。同時,她也從老人家那里學到了一種新的對待煩惱的辦法:等待三天,美好便會出現。
其實,人生并非盡是事事如意,總要伴隨幾多不幸、幾多煩惱。但是,我們從來就不應該承認與生俱來的命運。遇到不幸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三天,一切也許就會恢復正常了。許多時候,耐心是交到好運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某種意義上說,決定我們人生的并不是環境,而是自己的態度。不同的態度就會有不同的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人會始終一帆風順,都會遭遇到挫折和磨難。假如我們不能樂觀面對,結果只能是給自己增添無謂的煩惱。
素材練練手
云雀見麻雀整天在樹枝上跳來跳去,就問:“麻雀太太,你為什么不飛高一點呢?”麻雀瞟了它一眼,說:“難道我飛得還不高嗎?你瞧瞧公雞。”“公雞伯伯,你為什么不飛得更高一點呢?”公雞驕傲地在房頂上邁著八字步,反問道:“難道我飛得還不高嗎?你瞧瞧鵪鶉。”“鵪鶉姐姐,你為什么不飛得更高一點呢?”鵪鶉奮力從草尖上飛過去,得意地對云雀說:“難道我飛得還不高嗎?你瞧瞧蛤蟆。”后來,云雀遇到雄鷹,便向雄鷹請教:“雄鷹叔叔,你為什么飛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鷹謙虛地說,“離藍天,我還差得遠呢!”
立意:
素材分析:
等待,是一種逆境中的從容和堅強。當然,單靠等待,問題并不能得到解決,重要的是,擁有了這種從容的心態,我們就一定會成為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