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合
我家祖祖輩輩扛長活出身,父親沒上過學,一字不識,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1947年土改后,小伙伴們都去上學了,我也想去,可父親卻說:“上學沒用,別去!”我沒聽他的話,背著他扛著凳子從村后偷著上學去了。
老師是本村的高畔芝大叔。那時沒課本,大叔教我們學珠算,練毛筆字,識字,學算術。初小四年,大叔對我很好,手把手地教我,鼓勵我好好學。毛筆字他先教我照影寫,后教我背影寫,背影寫得有字帖,我沒有,他給我寫了字帖,我如獲至寶,很是感激。長時間的練習,我的字很像他的字,真是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因為高老師的字在我們三里五村都是有名的,所以我的字也小有名氣。珠算,他先教我加減,后教我乘除,不過我的除法學得不牢,運用不熟練。
初小畢業后,因附近沒有高小,我就回家務農了。兩年后,即1951年春,鄰莊周村成立了高小,高畔芝老師被任命為校長。一天晚上,他來到我家,動員我去上高小。我說不去了,年歲大了,都該娶媳婦了。大叔說,該娶媳婦了才去上學呢,這時候才更知道學習,才會學得好!
大叔的話說得沒錯。我上高小后,看著父兄在家泥里水里地干活,我總過意不去,甚至覺得對不起他們,因此我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我抓緊一切時間學習,上下學的路上還在背書,回到家吃點東西后又到小樹林里去“啃課本”。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學習成績上去了,被選為學生會學習委員,為高老師爭了光。 高小畢業后,我上了初中、師專,之后也和高老師一樣,成為一名教書育人的光榮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