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烏鎮特派記者 黎巧毅 劉曉婧
正在烏鎮舉行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聚集了全球頂尖互聯網企業,競相展示最新技術成果。在這個群英薈萃的平臺上,都展出了什么樣的黑科技?《環球時報》記者體驗了其中一二。
5G是今年互聯網大會關注的重頭戲之一。多家互聯網公司及三大運營商均推出了5G產品展示區及產品。中國電信展出了一臺5G人機互動機器人,通過和機器人玩“石頭剪刀布”游戲,參觀者可以直觀感受到5G和4G速度的對比。在體驗過程中,《環球時報》記者故意加快出拳速度,但是無論速度多快,搭載5G網絡的顯示屏左側幾乎都是和記者同時出拳并且贏過記者。相比之下,搭載4G網絡的顯示屏右側雖然出拳結果和左側一樣,但反應明顯出現延遲。
由搜狗研發的唇語識別系統在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頗為顯眼。該技術通過識別說話人的口型,可以轉寫出所說內容。博覽會現場展出的是中國古詩詞的“趣味版”,體驗者通過閱讀屏幕下方顯示出的古詩詞,或者隨機說任意一句古詩詞,系統會通過識別口型將所說的文字顯示在屏幕上。
據工作人員介紹,在測試場合中,該系統對唇語的識別準確度可高達98%,公開場合中也可超過90%。由于目前唇語識別系統主要是在國內使用,所以僅支持中文的識別。未來該技術主要將應用于兩個方面,一個是車載環境,受噪音影響,語音識別在車載環境中可能會出現識別不準的情況,而唇語識別會避免這個問題;此外,唇語識別也會服務于聲障人士。
由同盾科技開發的一款基于聲紋識別技術的小游戲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聲紋識別是繼指紋和人臉識別后,又一個可以用于進行身份驗證的技術。由于每個人發聲部位、聲音震動頻率等均有差異,因此每個人的聲紋也是唯一的,從而可以將聲紋應用于身份識別。現場展出的小游戲通過識別說話人的聲紋,將之與數據庫中的聲紋相匹配,找出和說話人聲紋相似的人。
現代科技,讓“每個家庭都配備一名醫生”也不再遙遠。醫療科技平臺“微醫”展示了包括面向家庭用戶的微醫通、為機構企業定制的智能醫務室等多款智能健康終端。記者親身體驗了被稱為“迷你綜合醫院”的智能醫務室。刷身份證登錄智能移動醫療一體機后,可以通過視頻連接醫生,現場測試血壓。相關數據同步給醫生并描述身體健康狀況后,醫生在視頻另一端問診,給出她的意見。
據介紹,智能醫務室由智能移動醫療一體機、智能藥柜以及一系列檢查、檢驗智能外設組成,一體機搭載10項專業遠程醫療設備,包括皮膚鏡、耳鏡、口腔鏡、心電圖等智能設備。根據健康檔案和檢查結果,視頻連接家庭醫生就能解決常見的醫療健康問題。醫生結合用戶的癥狀和檢查檢驗數據,提出診斷結果及電子處方。用戶憑借收到的取藥碼短信即可通過24小時智能藥柜購買藥品;當有疑難問題時,還可以向全國重點醫院的專家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