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上海特派記者 倪浩

從救命的神藥神器,到“秒變電視”的透明玻璃,《環球時報》記者8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探究發現,充滿科技含量的展品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它們挽救生命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正版”抗癌藥的原型——格列衛是瑞士諾華展區的明星展品。展區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在格列衛應用之前,患者五年生存期只有30%,格列衛成功應用于臨床后,多數患者生存期至少延長了20年。去年,格列衛納入中國基本醫保目錄,再經中華慈善總會救助項目后,曾被稱為天價藥的格列衛一年服用費用從十幾萬元跌落至不足兩萬元。
醫療展區的明星產品不只一個,美國美敦力醫療器械公司帶來了世界上最小的心臟起搏器,它的外形只有一枚維生素膠囊大小,重量僅為2克,為傳統起搏器的1/10(如圖)。展區講解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它可通過微創方式植入心臟,手術時間大為縮短、手術創面也大大減小,患者術后恢復更快,幾乎感受不到起搏器的存在。這款心臟起搏器目前全球已植入28000余例,而中國也已正式啟動臨床實驗。
它們改變社會
醫療器材展品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而機床等神秘而高深的工業設備如今也現身進博會。沒有它們,現代交通工具與通信設備都將不復存在。
“如果沒有起落架,飛機就只能永遠趴在地上,但由于瑞士斯達拉格集團的存在,這一情形并不會出現”。有著160年歷史的瑞士斯達拉格集團展區內,一個龐大的藍白相間的機床十分顯眼。工作人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解釋說,“起落架支撐著飛機起飛滑行與降落,作用非常重要,生產工藝要求非常高。我們的機床產品研發門檻因此也非常高。”斯達拉格集團從飛機出現時起就提供起落架的生產,如今該集團為所有的下游企業提供生產飛機起落架的機床產品。
沒有荷蘭阿斯麥的光刻機,英特爾、三星等企業的芯片生產都要停頓,色彩斑斕的數碼世界也會瞬間消失,芯片生產的源頭核心技術被阿斯麥幾近全部壟斷。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由于體積龐大的光刻機從歐洲運至上海費用高達100萬歐元,他們權衡之下決定不運實物來上海。光刻機研發門檻極高,中芯等中國企業已有來自阿斯麥的光刻機用于芯片生產。“我們公司在中國的工作人員有1000人,他們主要是對中國企業進行培訓,指導他們操作光刻機并負責售后。”
它們推動未來
進博會的展品中,也有一些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見、用得著的好東西,他們或許在未來將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
松下集團在進博會上展出了一臺透明電視。《環球時報》記者觀察發現,這個安裝在一組家居櫥上的“黑科技”在關機時就是一塊“平平無奇”的透明玻璃,厚度還不到1厘米。但在按下開關的一剎那就變成一塊能夠展示絢麗色彩的電視機屏幕,這樣既能節省家庭空間,又能節省電子元件的使用。
另一家日企三菱電機帶來的機械臂演示日本傳統的扇子舞——在周圍懸掛的數百只千紙鶴中。靈活的機械臂舉著一把折扇像人手一樣做出各種復雜動作,卻完全不會與千紙鶴碰撞。據了解,這種精密的機械臂姿態控制與編程技術能使其在多種情況下代替人的手臂,從事危險而復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