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思萌 陳真勇
摘 要: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糯稻種質資源,本研究分析了12個糯稻品種產量相關性狀。結果顯示谷粒千粒重除WXC05和CN16分別為28.02、26.79g外,其余品種谷粒千粒重均在20~25g之間。CN14,CN16和ND22的結實率超過70%;WYC07,LS09,MN13和WYX20在60%左右;而余下的品種結實率在40%以下。相關分析可見,谷粒千粒重與穗重成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628。綜合分析表明糯稻品種CN16可用于下一步育種方面的研究。
關鍵詞:糯稻;產量;相關分析
中圖分類號:S511.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04
糯稻(Oryza sativa L.var.Glutinosa Matsum)作為我國栽培水稻中的小品種,有著悠久種植歷史和豐富的種質資源。糯米淀粉主要是支鏈淀粉,直鏈淀粉含量相比極低(<2.0%),而粘米淀粉主要是直鏈淀粉[1]。因此糯米具有口感好,易消化等特點[2]。以糯米為原料可以加工成許多傳統特色食品,例如湯圓、米酒、糍粑等,這些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3]。由于現代農業和育種行業發展等各種原因,糯稻品種產量普遍低于粘稻,同時糯稻的市場需求量遠遠低于粘稻,大量農民放棄種植糯稻,這些因素造成糯稻的種質資源損失非常嚴重。為了更好的保護糯稻種質資源,糯稻育種方面應該首先培育出高產量的品種。2010年,文西強等報道了以貴州省余慶縣4個地方糯稻品種進行了產量性狀的研究[4]。黃榮華等利用輻照的方式獲得帶胚糙米群體獲得糯質基因突變體,并通過與粵豐A的雜交、回交,育成糯稻不育系嘉農wx2A。該品種具有高產、優質、適應性廣等特點[5]。房賢濤等利用灰色系統方法分析了早熟雜交糯稻產量的幾個關鍵影響因子。該研究表明,對產量的影響因素作用大小為有效穗>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這可為篩選高產雜交糯稻組合提供借鑒[6]。要培育出高產糯稻品種,需要對現有的糯稻種質資源進行產量相關研究。本研究擬通過分析采集自四川、云南、福建、湖南和江蘇省的12份糯稻品種產量相關性狀,以期為保護糯稻種質資源和育種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方法
1.1 試驗設計
本研究使用的12份糯稻品種來自四川、云南、福建、湖南、江蘇省(表1)。2017年4月2日將種子播種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馬家鄉(N 3048', E 10618')的試驗田內進行進行育秧。5月24日選擇長勢一致的秧苗進行移栽。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2次重復,株行距20cm×15cm。定期進行統一的水肥管理,以保證植株生長條件一致。
1.2 統計分析
成熟期在各小區隨機選10叢進行考種,記錄穗長,穗重,每穗粒數,實粒數,糙米千粒重,谷粒千粒重。首先利用Excel整理數據,計算出上述統計數據的平均值,并且作圖(圖1)。然后計算出各品種的結實率和出糙率。最后利用SPSS 21分析產量相關性狀之間的相關系數(表2)。
2 結果分析
由圖1可見:12個糯稻品種的每穗粒數平均值為104粒,每穗粒數超過100粒的品種有:WXC05,WYX07,JA08,LS09,HY12和WYX20。其中HY12的每穗粒數最多,接近242粒。12個糯稻品種的實粒數平均值只有45粒,而且品種間實粒數差異較大,超過60粒的品種有:LS09,WYX07和CN14。實粒數在50~60粒之間的有:WXC05,CN16和WYX20。實粒數在45粒以下的品種有:JA08,HY12,MN13,WND22,WND23和WC24。12個品種中LS09實粒數最大為102粒,而HY12實粒數最少,僅為6粒。12個品種結實率的平均數為51%,大致分為3個層次,其中CN14,CN16,WND22的結實率超過70%;WYC07,LS09,MN13和WYX20在60%左右;而剩下的品種結實率在40%以下。其中HY12結實率最低,只有2.5%。12個品種糯稻的谷粒千粒重平均值為23.17g;除WXC05和CN16谷粒千粒重分別為28.02、26.79g外,其余品種均在20~25g之間。而糙米千粒重平均值為17.81g,除WXC05和CN16糙米千粒重分別為21.24、20.27g外,其余品種的糙米千粒重均在15~20g之間。所有品種的出糙率平均值為76.93%,且分布比較均勻,均在75%左右。從穗長可見,所有品種的穗長平均值為21.22cm,低于穗長平均值的品種有:WYX20,WND22,WND23和WCS24。其中WND23和WCS24的穗長只有其他品種的一半。12個品種的穗重平均值為1.52g;其中JA08,HY12,MN13,WND22,WND23和WCS24的穗重不僅低于穗重平均值,而且遠遠低于其他品種。
表2顯示了12個糯稻產量相關性狀的相關系數。由表2可見:穗長與穗重成顯著正相關,與每穗粒數成極顯著正相關。穗重與穗長、谷粒千粒重成顯著正相關,與實粒數成極顯著正相關。每穗粒數與穗長成極顯著正相關。實粒數與穗重成極顯著正相關。谷粒千粒重與穗重成顯著正相關,且與糙米千粒重成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高達0.981)。
3 討論
目前糯稻育種落后與粘稻育種工作,推廣的糯稻品種少,且存在產量低、抗性差和適應不廣等問題[5]。這嚴重阻礙了糯稻的生產和推廣,并使得傳統的糯稻種質資源損失非常嚴重。2012年蘇國藩利用40個早秈糯以及61個晚秈糯新品系研究了產量性狀對產量的效應,提出早秈糯稻的育種主攻方向分別是在一定千粒重基礎上重點提高有效穗數,而晚秈糯稻育種重點在一定有效穗數的基礎上提高每穗粒數[7]。這為糯稻育種工作提供了指導依據。本研究可見:盡管糯稻品種HY12每穗粒數最多,接近250粒/穗,然而該品種實際的結實率只有2.5%。這說明該品種不適合做進一步的育種材料(圖1)。相關分析表明谷粒千粒重與穗重成顯著正相關,且與糙米千粒重成極顯著正相關;而實粒數與穗重成極顯著正相關(表1)。糯稻品種WXC05和CN16的谷粒千粒重比其余品種高(圖1)。從穗重可見:WXC05、WYX07、LS09、CN14和CN16的穗重高于穗重平均值(圖1)。從結實率可見糯稻CN14、CN16和WND22的結實率最高均超過70%(圖1)。同時12個糯稻品種實粒數接近60粒的有:LS09、WYX07、CN14、WXC05、CN16和WYX20。分析可見,糯稻品種CN16在提高糯米產量方面比其他品種有明顯的優勢,可用于進一步的糯稻育種工作。
參考文獻
[1]宋幼良,戴余有,吳殿星,等.10個晚粳糯稻突變體淀粉品質性狀分析[J].核農學報,2015(29):1718-1723.
[2]王新偉,韓亞娟,趙仁勇.微量黏度儀區分糯性與非糯性大米粉的研究[J].食品工業,2017(38):51-55.
[3] 王維亮.糯米支鏈淀粉的應用[J].農產品加工,2012(11):20.
[4]文西強,陳忠文,李形美.余慶縣地方糯稻品種產量及其經濟性狀初報[J].農技服務,2010(27):186,231.
[5]黃榮華,范富英,章清杞.優質雜交糯稻不育系嘉農wx2A的選育及應用[J].福建稻麥科技,2014(32):1-5.
[6]房賢濤,何花榕,謝祖欽,等.早熟糯稻組合產量及其構成性狀的關聯度分析[J].福建稻麥科技,2016(34):5-8.
[7]蘇國藩.秈糯稻產量性狀及育種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2, 28(15):10-14.
作者簡介:紀思萌(1995-),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遺傳學研究;陳真勇(1981-),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植物遺傳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