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以《鄉土中國農村調查大型系列報道:一場特殊的比賽》為題,全面聚焦了保山小粒咖啡產業。2天來,云南保山市民的手機都被這條報道紛紛刷屏。網友們表示,保山咖啡品質上乘,打造精品指日可待。
當《焦點訪談》欄目組來到高黎貢山旅游度假區管委會潞江鎮時,趕上了一場世界級的咖啡比賽正在舉辦。讓欄目組意想不到的是,參賽的大部分都是當地的農民,還邀請了國內一流專家及來自日本、韓國等具有國際認證資質的鑒定師。欄目組從對鑒定師的采訪、咖啡的采摘加工、農戶的采訪等,揭示了保山咖啡品質很好,缺就缺在采摘加工這個環節,使得咖啡優質精品不多。正如節目結尾詞所述,保山咖啡大賽帶給我們啟示:我國的咖啡品種和品質都不差,差就差在種植加工的技術和現代化的經營模式,這就需要地方政府開拓思路,多想辦法,引進先進理念和技術支持,引導咖農轉變傳統觀念,改進生產方式,全力打造精品。各項措施到位,才能讓農民靠咖啡過上更好的日子。
保山市于1952年開始種植咖啡,至今已有66年的種植歷史,是云南省最早規模化種植的地區。自云南省政府實施“18生物工程”以來,咖啡產業化開發得到了快速發展。早在1993年比利時第42屆布魯塞爾尤里卡博覽會上,潞江阿拉比卡咖啡就被評為咖啡中的上品,榮獲尤里卡金獎。
60多年來,保山市咖啡產業發展雖然起伏波動,但在各級黨委政府、相關部門、龍頭企業和廣大咖農的共同努力和國內外市場的拉動下,近年來保山市咖啡產業朝著“規模化、工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生態化”的方向發展,涌現出被譽為“中國咖啡第一村”的新寨村以及云潞、合美、比頓等品牌,咖啡產業已成為熱區農民增收、農村致富、農業增效的優勢產業。
2010年,保山小粒咖啡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順利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評審,是當年云南省第一個申報成功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也是保山市第一個獲準保護的產品,填補了保山具有知識產權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空白。
據統計,2017年,全市咖啡種植面積13 333 hm2,產量3.28萬t,農業產值4.76億元,加工產值7.59億元,電商銷售收入1.89億元以上,出口創匯2 015萬美元,已遠銷英國、法國、西班牙、加拿大、美國、俄羅斯等歐美國家,受到國外客戶的普遍贊譽。目前,咖啡已經成為保山市出口創匯最多和線上銷售最多的農特產品。
2016年12月16~19日,保山市成功舉辦第二屆云南咖啡杯中國沖煮總決賽暨保山咖啡文化節。來自國內外咖啡界的參賽選手、評委、專家、學者、咖啡企業代表齊聚保山,通過開展云南咖啡杯中國沖煮大賽、“我最喜歡的云南咖啡”評選、精品咖啡莊園展、云南咖啡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一系列活動,圓滿舉辦第二屆云南咖啡杯中國沖煮總決賽暨保山咖啡文化節,進一步叫響“中國咖啡在云南,云南咖啡在保山”的聲音。
2017年12月16日,第二屆保山咖啡文化節暨“尋找中國最美咖啡保山行”活動在被譽為“中國咖啡第一村”的潞江鎮新寨村舉行,進一步展示了“保山小粒咖啡”原產地優勢,提升了保山咖啡的國際知名度。央視《焦點訪談》欄目組趕上的世界級賽事,就是在這屆咖啡文化節上。
據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市每年新植咖啡園1萬畝以上。到2020年,全市種植總面積將達到13 333 hm2,畝產咖啡豆170 kg左右,總產量將達到4萬t。屆時,咖啡出口創匯將比“十二五”末翻一番,達到5 000萬美元,電商銷售收入比“十二五”末增6倍,達到2億元。
(摘自《保山日報》,2018-05-31,楊景皓,馮洪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