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雯潔
摘 要:園林是中國文化的象征,園林疏密有致的風格都展示出藝術設計中的風采。在設計心理學中結合園林建筑、假山碎石、園林植被和中西方設計風格分析人的心理和行為活動,建構出人們微妙的心理活動,反映出中國園林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江南園林;心理學;建構;心理活動
江南園林是中國園林的象征,建筑風格在世界上是舉世矚目的。園林中的亭臺樓閣及其周邊的草木山石構成了動靜結合,渾然一體的園林藝術。整個園林中也滲透了許多設計心理學,所以園林和設計心理學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一步一景的框景風格;回廊曲折的流動風格;借景抒情的暗喻風格;泉石山林的野趣風格……這些建筑與景的完美結合建構出微妙的心理學原理,都說明園林設計心理學存在實用和審美的功能,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學習和借鑒的作用。
一、園林建筑
中國園林與設計心理學的特點,它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和諧結合,是文化藝術和審美心理的綜合。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建筑風格深受皇權至尊和明倫理重禮儀的影響。在藝術造詣方面,大門的設計采用氣勢恢宏的規模和金鋪屈曲的華貴。這與中國傳統的文化和心理息息相關。
(一)回廊
回廊呈現出流線功能,從而使被分割的空間和景色相互連通,回廊隔而不斷,層次分明,在熱鬧中有靜謐,增加空間中的變換情趣,通過回廊把簡單的單體建筑組合成雜而靈活多變的建筑群。在設計心理學中認為:通過迂回曲折,曲中有度的回廊設計將空間完美分割,通過藝術中的圍合空間,設計出組廊成景的藝術特點,回廊以線的形式在空間中相互滲透,完美詮釋出動靜結合變換有趣的空間設計,增加游園者的趣味性,達到讓游園者有放松的心態和身臨其境、流連忘返的心境。
回廊的平面可以自由組合,廊呈現出通透開敞的形式,造園者善于將地形和園林相結合,組廊成景。回廊采用迂回曲折的形式,它與自然風景的池館水榭、山水畫藝術相互滲透,建筑中的雕梁畫棟與雕刻息息相關,它們之間存在融會貫通的共性,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性。整個園林通過突出特征法將園林中景物作為襯托,突出園主人的心境,以此設計出遠離凡塵,鬧中取靜,享受山水林泉之樂的曠達的心境。在心理學中分析,迂回的回廊可以擴充視線范圍,擴大視野范圍。
(二)框景
框景藝術是江南園林中特有的景色,它是園林中一道特別的風景線,它是園林空間延展的手法,通過漏窗可以從該空間欣賞到另一位置的景色,使得景色隔著一個漸變的層次被欣賞,如同框為前景,框內的事物為中景,遠處的景物為背景,從而達到一個層層遞進的關系,達到景深的效果。框景的運用造就了園林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的景觀效果,這種設計布局,既變化又集中,給游園者強烈的藝術吸引力和感染力。總之,框景藝術不僅能夠增加空間的渲染力,也能加強人們視覺的凝聚力,使人們有遠離鬧市,享受閑情逸致的雅興。設計心理學和中國園林藝術相結合,它能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也能盡可能地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園林中設計變得人性化,它將中國園林景觀文化和現代高速發展經濟下快節奏生活的人們相結合,在此環境中,讓游園者有一種遠離鬧市的慢生活的心理,從中表現出一定的文化心理,也可以提高園林的審美情趣。
(三)房屋建筑
在江南留園中,入園門的設計,改變了傳統的設計方式,將大門做小,走進后一個寬敞的大廳緊接著是一條曲折的長廊,建園者通過以小見大,層層遞進的方式向人們展示出煥然一新的園林風貌。其次,將門做小的緣由是建園者被貶官回家,把門做小表達自己謙遜的心理和雖居于鬧市,卻在鬧中取靜,甘于做隱士的心境。這種藝術設計,先抑制人們的思想,再通過進門迂回曲折的長廊和框景藝術襯托出外放的效果,整個園林呈現出欲揚先抑的氛圍。園林設計通過對比沖突的藝術手法達到相輔相成的促進關系。
鑿池養魚的構圖,植樹建屋的布局,都體現了藝術設計原理。整個園林中呈現出“徒步姑蘇區,潺潺流水多”的江南水鄉的園林特點。在留園的建筑風格中都代表了一定的哲學思想和精神文化,如:最佳賞景區——聞木樨香軒,此處可觀看到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園林主人通過指代的手法設計,表現建園者獨具匠心的設計手法。通過暗喻的手法將建筑比喻成船,倒影在一汪湖水前,通過物理現象參照物來看,水波蕩漾,表明建園者還想去坐船出門做官的心理,展現出建園者“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的信心。園林主人在仕途中壯志未酬,所以借“景”為前提,喻“情”為媒介,將遠大報負寄情于園林的草木山石的建筑中,以此將園林景物進行萃取和概括再通過藝術的手法進行聯想設計從中敘述思想感情。在心理學中,這種園林的設計手法借助景物,直抒胸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充分體現了設計心理學和造園手法的結合,使人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愉悅和滿足,整個園林景觀充滿了韻味,使整個園林景觀和整體的氣氛和諧統一。
(四)假山碎石
“無石不成園”這是對中國園林假山碎石的評價,中國園林置身于此,宛若“平面的詩情,立體的畫意”的藝術。中國園林中有假山碎石也是園林藝術的一部分,它將園林的景和藝術裝飾有機結合,締造出與眾不同的園林意境。冠云峰充分體現了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點,它是留園的建筑性標志。由于園林的主人多為朝廷高官和商人,在心理學中體現出從政從商之人,要多追求一種回歸自然、與世無爭的曠達心境,所以在園林中的景物更多是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狀況,所以設計大多追求的是創園者所向往的心境,能夠讓人無時無刻感受自然之美,有效忘卻煩惱的心理。
在園林中,都存在書房的配置,由于建園者都是地位顯赫,所以對下一代都寄予厚望,望子成龍,所以在書房的門前采用了銅錢的設計,在潛移默化中讓他們領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覺悟。在設計心理學中:銅錢采用花的形式組成,告誡人們讀好書才能走上仕途,才能懂得如何花錢的心理,也是一種含蓄的情感表達,這是將中國園林美學和行為認知相結合。
二、中西方園林的對比
隨著時代的更替,同一時期的兩種事物呈現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中西園林也存在著不同,中國園林的存在有著景因曲深的園林意境。但西方園林的形式與中國園林風格大相徑庭,它更多注重藝術的體積美和幾何美,將內部空間構成的美和外部形體的塑造美相結合,重視立面實體的分割和處理,從而構成了立體展開的群組布局。西方園林是立面的宏偉和分割的壯觀,建筑材料以石質為主,注重體積感,突出中心建筑為主,大多數的建筑以禮拜和宣揚對神的崇高與愛戴為中心。之后受歐洲文藝復興的影響,整個園林建筑風格有了長足的發展,以中軸線為基礎幾何對稱分布,建筑風格充滿了理性和大氣,所以說西方園林是以塊面形式詮釋西方園林的美學原則。在西方園林的建設中,藝術設計與園林的建設是息息相關的,在園林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看見這種關系遍布于園林的各個角落。如:突出視覺中心,將主體物放在畫面的中心位置;通過幾何突出物體對稱的主體性,西方園林的建園者更多崇尚開放的藝術概念。中國園林更多注重的是自然美與和諧美,園林設計通過對比與沖突的藝術手法相結合的關系,將園林表現為隨低就高的形式與借郊野山林,泉石之景的情趣,烘托出園內現自然之景,寄之以情,達到情景交融的意趣。建筑以土木為主,注重園林建筑的組合與景色的和諧。園林以宣揚皇權至尊,明倫理重禮儀為中心的風格。中國園林以借景為中介,突出自然風景中曲徑通幽的小道,影影綽綽的湖光山色,翹腳飛檐的屋舍,體現出石情、水意的情味,也是蘊藉的場所,更多是在感情和精神上的領悟,整體建筑風格特點是本于自然,卻高于自然的形式,將感性和寫意的園林特點張弛有度地呈現于整個園林中。但是不論哪個時代的藝術,在心理學中都是文化的象征,代表當時建園者的美好心愿。
中西園林由于地理環境、文化傳承和歷史基調的不同,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西方園林更多追求的是循規蹈矩的幾何對稱,整個園林充滿體積美。在中國園林中體現出“曲轉景出,景因曲深”的自然美,整個園林是個性和情感的集結處。對比中西園林的不同,兩者也存在相同點:它們是民族的瑰寶;是民族獨具匠心的藝術風格;是民族文化藝術長期積累的結晶。
三、結語
在中國現有的園林告訴我們,人們的心理活動、行為活動都對園林的設計有重要的意義,園林中存在著異彩紛呈的建筑與景色,它包含著文化和藝術底蘊,如:中國園林中的廳、堂、樓、閣、榭、舫這些都與藝術設計中書法、繪畫、雕塑、建筑有機結合,將園林空間與設計心理學表現出“形外之意,象外于象”的意境。也存在著藝術與借鑒欣賞,如:西方園林中的體積感與藝術設計中厚重感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在園林藝術中的每個細節都追求形似和寫實的風格。中西園林都是通過含蓄和掩藏的手法表現情感和滿足精神上的寄托,中西園林的建筑風格都以整體布局為主,輔以局部布局相結合,造就出有審美情趣與價值理想的美學原理。但在對比西方,中國園林設計中,有很多地方存在人的心理、行為的活動,但沒有形成專門的園林設計心理學理論。所以我們應該多借鑒國外先進理論技術,結合中國園林設計文化的特色,形成中國特色的園林設計并將其利用于實際,才能使中國園林發展得更好,更快。
參考文獻:
[1]張健健.線與塊:中西古典園林藝術形態的比較與分析[J].貴州大學學報,2013,(09).
[2] 張詠誼.中西園林藝術風格及美學思想比較[J].泰山學院學報,2009,(03).
[3]徐子涵.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與環境心理學的結合[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
作者單位:
淮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