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嘉風
摘 要:本文介紹了清原縣如何創建“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產業定位。提出了“三大產業帶”和“九大工程”的產業規劃布局。
關鍵詞:有機;認證示范區;定位;規劃布局
中圖分類號:S-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72
通過開展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清原縣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有機產業發展規劃,并出臺了配套的扶持政策,建立了縣政府牽頭,由質檢、農業、工商、衛生、公安等部門組成的有機產業發展管理協調機制。
雖然經過1a的認證工作,清原縣有機生產面積已達0.2萬hm2,占全縣耕地果園面積的5%,有機產品認證15個產品,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獲證企業13家,有機產品總產值達0.7億元,但是有機產業定位和規劃布局還有待提高。
1 產業定位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一些國際有機標準的制定,一些發達國家逐步重視有機農業,并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生產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在國際有機農業宣傳和輻射帶動下,全國各地啟動并組織了生態農業運動,研究并推廣了形式多樣的生態農業技術,為中國的有機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社會環境看,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與消費者對安全食品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有機農產品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從產業規模看,目前,清原縣“三品一標”面積鹵全省耕地總面積的72%,但是有機農產品種植比重不大。從市場消費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安全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旺盛,但有機農產品“優質優價”和“產銷對接”的市場機制還未真正建立。
今后一個時期,清原縣有機產業發展應堅持保障消費安全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增強農產品競爭力,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工作基點,突出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適度發展。努力實現全面、持續、健康地發展,以促進整個產業體系和產業規模快速擴張。全面發展,就是要努力實現產品數量和產出規模全面增長,產品質量、企業素質和綜合效益全面提高,生產體系、市場流通體系、技術支撐體系等全面完善。持續發展,就是要建立“政府推動,市場拉動”的長效發展機制,實現“穩定存量,擴大總量”的發展目標。健康發展,就是要始終保持生產和監管工作規范有效,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市場流通秩序良好,社會公信力和認知度不斷加強。
2 規劃布局
2017—2021年,打造環縣城十鄉鎮的四河源自駕綠道“大孤家鎮—土口子鄉—草市鎮—南山城鎮—灣甸子鎮—大蘇河鄉—敖家堡鄉—南口前鎮—北三家鄉—夏家堡鎮”生態旅游線路,突顯林下有機中藥材、山野菜、畜牧業、花卉基地休閑觀光產業帶;東南部有機種植中藥材、有機反季節山野菜產業帶;北部有機水稻、玉米、食用菌綜合產業帶;西部有機畜牧業及食品加工業基地帶,中藥材制品、大米、食用菌深加工產品、玉米深加工等有機加工綜合產業帶。重點實現“九大工程”。
2.1 東南部有機種植中藥材、有機山野菜產業帶
2.1.1 發展目標
以有機中藥材、山野菜的種植為重點。帶動加工業和旅游業的發展,種植和養殖相結合,建立藥園菜園,養牛養雞等模式,糞便肥料補充藥園菜園。結合和珅書院、英額門柳條邊門驛站、長白山藥谷、紅河峽谷漂流景區等文化背景,農旅結合,大力發展觀光、運動休閑、生態文化體驗旅游。發展一批中藥材企業及文旅結合企業。
2.1.2 物質循環與產業銜接模式
2.2 北部有機水稻、玉米、食用菌綜合產業帶
2.2.1 發展目標
以發展有機大米、食用菌為主,有機特色玉米等糧食作物為輔,帶動有機畜禽養殖業發展,鼓勵種植、養殖和深加工相結合,建立一批種植及深加工產業。大力發展徒步穿越、休閑觀光、民宿旅居等深度體驗型有機農業,創建一批有機示范鄉鎮。
2.2.2 物質循環與產業銜接模式
2.3 西部有機畜牧業及食品加工業基地帶,中藥材制品、大米、食用菌深加工產品、玉米深加工等有機加工綜合產業帶
2.3.1 發展目標
以有機玉米、山野菜等種植為基礎,帶動特色畜禽養殖的發展;在清原鎮及枸乃甸鄉建設好有機產品加工工業園區,結合枸乃甸鄉筐子溝景區的地域優勢,深度發掘傳統古法工藝傳承、民俗旅游文化,將農產品加工與旅游觀光深度融合。
2.3.2 物質循環與產業銜接模式
3 清原縣重點打造“九大基地工程”
總體思路:2017—2021年,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區域合作發展,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樹立全縣“生態立縣、旅游強縣、綠色崛起”總體思路,以常規農業“轉型有機”為核心,突出優勢特色中藥材,強化食用菌、山野蔬菜、優質大米等產業,扶持傳統糧食、花卉、畜禽養殖等產業,實施有機農業發展“一個終極目標、三條產業帶、九大工程”戰略:即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實現全縣農業轉型提高,保護生態環境,農民增收為終極目標;打造環縣城十鄉鎮的四河源自駕綠道“大孤家鎮—土口子鄉—草市鎮—南山城鎮—灣甸子鎮—大蘇河鄉—敖家堡鄉—南口前鎮—北三家鄉—夏家堡鎮”生態旅游線路,突出林下有機中藥材、山野菜、畜牧業、花卉基地休閑觀光產業帶;東南部有機種植中藥材、有機反季節山野菜產業帶;北部有機水稻、玉米、食用菌綜合產業帶;西部有機畜牧業及食品加工業基地帶。實施有機中藥材基地0.667萬hm2、食用菌6500萬段、山野菜0.8萬hm2、優質水稻0.333萬hm2、特色玉米0.2萬hm2、肉牛2萬頭、絨山羊5萬頭、家禽8萬只,有機食品加工園區333hm2等九大基地工程。堅持“市場開拓為導向,龍頭企業為主體,特色資源為依托,技術服務為支撐,政府支持為保障”具有清原特色的有機產業發展大格局。
建立健全有機農業相關配套體系,重點建設有機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及有機深加工科技物流綜合園區,扶持有機農產品加工企業及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有機產業文化,全力打造“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以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
具體目標為:建設有機產品加工園區,初步計劃建于清原縣清原鎮和枸乃甸鄉生態產業園區,占地333.3hm2,建設內容包含有機中藥材加工、有機食用菌加工、有機山野菜加工、有機大米加工、有機玉米加工、有機飼料加工、有機肉類加工、有機科技研發、有機產品物流等工程的有機深加工科技物流綜合園區(圖4)。
3.1 有機中藥材基地建設工程
在敖家堡鄉、大蘇河鄉、灣甸子鎮、英額門鎮、南山城鎮、草市鎮等6個鄉鎮建設10個高標準有機中藥材生產基地。其中核心種植區0.2667萬hm2,輻射區0.4萬hm2。
3.2 有機食用菌基地建設工程
在土口子鄉、大孤家鎮、南山城鎮、夏家堡鎮4個鄉鎮建設5個高標準有機食用菌生產基地,總規模6500萬段,其中核心示范區2000萬段,輻射區4500萬段。
3.3 有機山野菜采集及種植基地建設工程
在灣甸子鎮、英額門鎮、大蘇河鄉、南山城鎮等4個鄉鎮,總面積0.8萬hm2。其中核心示范區0.267萬hm2,輻射區0.533萬hm2。
3.4 有機大米基地建設工程
在土口子鄉、大孤家鎮、草市鎮等3個鄉鎮,建設5個高標準有機水稻生產基地,總面積0.333萬hm2。其中核心示范區0.133萬hm2,輻射區0.2萬hm2。
3.5 有機玉米基地建設工程
在大孤家鎮、土口子鄉、南山城鎮、草市鎮等4個鄉鎮建設5個高標準有機玉米生產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區0.133萬hm2,輻射區0.533萬hm2。有機玉米基地以有機飼料玉米為主。
3.6 有機肉牛養殖基地工程
在紅透山鎮、南口前鎮、北三家鄉、南山城鎮、英額門鎮、草市鎮等6個鄉鎮建設6個高標準有機養殖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區牛0.6萬頭,輻射區牛1.4萬頭。
3.7 有機肉羊養殖基地工程
在紅透山鎮、南口前鎮、北三家鄉、南山城鎮、英額門鎮、草市鎮等6個鄉鎮建設6個高標準有機養殖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區牛3萬只,輻射區牛2萬只。
3.8 有機肉蛋雞養殖基地工程
在紅透山鎮、南口前鎮、北三家鄉、南山城鎮、英額門鎮、草市鎮等6個鄉鎮建設6個高標準有機養殖基地。其中核心示范區牛3萬只,輻射區牛5萬只。
3.9 有機產品加工綜合園區建設工程
在枸乃甸鄉、清原鎮等2個鄉鎮,依托森源食品、樂樂食品、益鮮緣、益園福等加工企業,建設一個包含有機大米加工、有機玫瑰花加工、有機榛子加工、有機玉米加工、有機肉類加工、有機中藥材加工、有機飼料加工、有機肥料加工、有機科技研發及有機物流在內的有機深加工科技物流綜合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