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再興 李治壁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科學、全面地總結了過去五年我們的工作和歷史變革,表明我國進入了新時代。但在新時期,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尤其偏遠地區及農村。羅甸地處貴州南部,其發展落后的問題依舊嚴峻。文章依托對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解與分析,從羅甸的現實情況出發,針對目前羅甸存在的問題,探索其解決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字:發展不平衡;羅甸;路徑
一、從社會主要矛盾分析羅甸的發展
(一)社會主要矛盾的理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建設取得卓越成績的五年,并且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轉變,即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不平衡方面看,主要表現有: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物質精神發展不平衡等。而羅甸作為貴州省南部山區的國家級貧困縣,就是新時代背景下地方發展不平衡的真實寫照。
(二)過去五年羅甸所取得的成就
“過去的五年,羅甸縣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主基調主戰略、黔南州‘一圈兩翼發展格局”,在中共羅甸縣委的正確領導與全縣人民共同努力下,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過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首先,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如銀百高速惠羅段、羅望高速縣境段的開通,平羅高速縣境段全速推進;縣內公路網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羅甸機場完成備案選址工作,羅妥港口開工建設,紅水河通航里程達到新高。此外,城鎮內外的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斷完善,如新建了許多連接新老城區、各城鎮到鄉村的重要交通干道,極大地加強了區域內的聯系與交流,方便了農村人口的出行,一定程度提高了城鎮化水平。
其次,經濟綜合實力持續增強。2017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2.7億元,其中實現農業增加值17.1億元,并建成7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園區,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9.4億元,并著力推進“一區四園”建設;服務業發展迅速,2016年成功舉辦黔南州第十屆旅游發展大會,2017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0.95億元,打造了一批如綠城桃花源養生度假小鎮等高標準的景區,康體養生、休閑野釣成為羅甸旅游業發展的新熱潮,“壽鄉羅甸·暖冬之旅”正成為全省黃金旅游線上的“新貴”;農村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三大產業結構比例更加協調優化,由2011年的25.4:40.4:34.2到2017年的23.3:34.4:42.3。
在文化教育醫療方面,“9+3”教育計劃順利完成,截至2017年,羅甸的小初高入學率接近100%,高校二本及以上錄取率也大幅提高;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74%。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積極推進文化下鄉,開展公益演出等;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前有“大關精神”后有“麻懷干勁”,充分體現了羅甸的新時代精神,構筑起了羅甸人民的精神脊梁,成為助推羅甸事業再創輝煌、譜寫新篇的精神高地。同時,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對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也具有重大意義。
最后,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方面。羅甸縣領導一直將精準扶貧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通過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等方式,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精準發力,脫貧攻堅目標取得新進展, 12個貧困鄉實現“減貧摘帽”,貧困率降至19.61%。在生態保護上,堅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不動搖,通過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相關措施,森林覆蓋率過半。同時,建成一批污水治理和垃圾處理站,使生產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縣城空氣質量長期保持良好。
二、羅甸發展現狀及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問題有待提高的表現
就過去歷史比較而言,我們的發展總體上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是在橫向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就縣內而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舊存在,在經濟總量方面有了較大提升,但是人均量依舊偏低,且發展結構不合理。新建的產業園區缺乏大企業的支撐和引領,發展動力不足,受資金、人才等因素制約,經濟增長面臨諸多問題;立體交通建設尚不完善,經濟大動脈還需繼續打通;旅游發展模式有待改進,發展質量有待提高;生態保護與治理還不全面,需要進一步全方位推進等。
(二)教育質量不高,社會問題屢有發生
經過長期的發展,羅甸的教育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教育質量不高,人民整體素質還需要提升。羅甸山區面積廣大,多年來交通閉塞,信息聯絡不便,人們思想觀念陳舊,一些偏遠山區的失學率、輟學率依然存在,并由此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也是我們現階段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外出務工也找不到好的謀生方式,許多輟學的年輕人便會受到不法分子的誤導而走入歧途。一些輟學青年終日和不法分子徘徊于初高中學校周邊,特別是夜間,其目的不言而喻。2013年我還在念高中時,晚上下晚自習就經??匆娨恍┏值毒叽蚣芏窔?、等待落單女性的不法分子。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監控系統逐步完善,或許情況有所改觀。
去年國慶我曾在云干片區看到一對夫婦背著一個小孩,小孩的年紀估計在一歲左右,而這對所謂的父母竟然只有十五六歲!比我們都小得多。而且這種現象并不是個別存在的,在過去的這幾年,我們很多小學初中甚至是高中的同學便輟學結婚,如今孩子都上不了戶口。新增的這一批生命,又為我們國家增加了多少負擔?我們的人口基數上又悄然增添了多少人呢?
(三)扶貧措施落實不夠徹底
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扶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有部分基層干部對政策落實不到位,甚至陽奉陰違,導致真正困難的家庭得不到幫扶,有著豪車、豪宅的人卻一直占著貧困的位置享受優惠。這個問題使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受到了極大地挫傷,壓抑了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以上幾個例子,說明在我縣快速發展的今天,威脅人們人身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矛盾依舊突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這些問題顯得格格不入,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都還有待提升,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還需要妥善解決。
三、實現羅甸發展的路徑與方法
(一)堅持以十九大理論作為思想指導
鄧小平曾經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實現共同富裕,黨的歷代中央領導人也多次論述和強調過這個問題。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針對我縣發展存在的不平衡、滯后性問題,必須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道路上加以解決。首先就要深入學習和貫徹十九大精神,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我們的實際,在實踐中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力爭同步實現小康。
(二)提高教育質量,提高素質教育
近幾年,羅甸的教育發展水平得到很大的發展,但是仍有部分輟學的青少年,同時因為部分教師的知識能力有限,在校學生的發展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學生們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知識文化水平和道德修養,增強抵御腐朽文化與落后文化的能力;加大教育投入,引進更雄厚的師資力量,同時加強教師自身的學習,提高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政府要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在保證入學、升學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質量,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同時,要深入推進“平安羅甸”“法治羅甸”建設,不斷強化和提高社會治理水平,要不斷完善各地中小學的電子監控設施,加強安全隱患排查,讓學生的安全更有保障。
(三)加強對基層干部的監督,落實好扶貧政策
針對有些底層干部落實政策不力的情況,首先要強化問責制度,對不作為、陽奉陰違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力爭每一名干部都要做到真心為人民服務;同時要加大監督力度,讓人民群眾有發言權,將基層干部的權利置于人民、社會的監督之下,以減少腐敗問題的發生,讓扶貧政策真正惠及困難群眾。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特色品牌
羅甸有自己獨特的發展優勢,但必須要加快基礎交通建設步伐,如大力建設以紅水河為中心的水路航道,打通縣、省乃至西南地區走出去的捷徑。同時要培育和打造好的特色品牌,火龍果、羅甸臍橙、艾納香等獲國家地理標識保護,“中國長壽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等名片,還有近些年發現的和田玉(軟玉)新成員——羅甸玉,都是助推羅甸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打響這些品牌,讓這些名片悄悄地走進人們的心中。要加強農戶之間的聯合,采取集約化的方式,共同利用資源、共同拓展銷路、共同承擔風險等,通過集思廣益,設計好經營方案,發展品牌效應,擴大知名度。另外,要指出我們同其他長壽之鄉的優勢所在,造好我們“長壽之鄉”獨具一格的這張名片,為羅甸發展再創佳績;采取政策優先支持,培育和發展好玉石制造相關產業,創辦羅甸玉技工培訓基地,完善新優勢同時也是欠缺的環節,為羅甸的發展再增動力。
(五)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近年來,羅甸各鄉鎮充分利用當地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如龍坪鎮交谷村、茂井鎮高里村大力實施哈密瓜種植產業扶貧項目;龍坪鎮五星村摘種海南黃花梨實現了將“綠色銀行”開到荒山上的戰略;邊陽鎮聯興村廣泛種植砂仁,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基本實現了集體脫貧等。這些都是各地根據地方實際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成功實踐,我們要繼續發揚這種因地制宜實施產業扶貧的精神內涵,走出各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樹立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結合羅甸實際繼續推進石漠化治理、珠江防護林等工程建設,發展符合羅甸實際的生態旅游,落實“大健康”“大旅游”的發展定位,全力打造好“山水湖城,玉都羅甸”的品牌形象,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不竭的發展動力,書寫羅甸發展新的偉大篇章。
四、結語
羅甸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威脅人們人身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極不協調,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都還有待提升,因此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還需要妥善解決。
參考文獻:
[1]周文君.貴州2016年新開建9條高速[N].貴州都市報,2016-1-2.
[2]王世昌,張松.羅甸.打造一樞紐三基地一湖城[N].黔南州政府門戶網,2016-8-1.
[3]楊梅,肖家云.脫貧攻堅最前線 易地搬遷有“后招”,交谷村民能增收[N].羅甸縣新聞辦.2017-11-28.
作者單位:
貴州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