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英豪
摘要:地基基礎與房屋安全性息息相關,是現代房屋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地基能夠充分起到荷載的作用,將將房屋建筑的荷載力傳遞到地基的下部結構,所以地基的質量非常重要,如果地基質量出現問題,那么就會使建筑物失穩,進而引發嚴重問題。本文對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進行了討論,文章不僅闡述了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的特點,而且還對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的技術關鍵點進行了論述,旨在促進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技術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
1 現階段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特點
當前,有許多類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不同的技術起到不同的作用,形成不同的建筑體系,根據技術特性,微博素人特點主要表現如下:
1.1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鮮明的復雜性
我國地理環境呈現復雜的特征,因為我國面積較大,幅員遼闊,這種地理環境就直接導致各地地質條件不一樣,存在著十分復雜的地形地貌,存在南方北方差異、東方西方差異性,各種土壤結構相混合,呈現了不一樣的土質特點,區域內地形也存在巨大差異性。不同的地質會有不同的地下活動,正是因為我國地形復雜,才造成多地震的地下活動。面臨這種復雜的地形結構,要想做好地基建設,則需要事前掌握地形特點,分析出土質性質,重點做好地形的勘察,那么,這就無疑會增加地基建設成本,只有全面做好地形設計,才能精準勘察、正確處理,減少地形對房屋建筑工程的影響,降低施工難度,保證地基施工質量和安全。
1.2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具有鮮明多發性
地基建筑好壞主要取決于設計好壞,如果設計不合理,則會影響整體施工質量,嚴重的還會導致生產事故,造成人身傷亡。但當前,建筑工程地基基礎施工設計和方案與實際需求還存在一些不適問題,施工技術選擇存在錯誤,沒有充分顧及到當地地形地熱對建筑的影響,最終導致房屋建筑部分或整體倒塌、裂縫,這種情況時有發生,給企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財產損失,增加了工程建設成本,影響了企業社會形象。
1.3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具有鮮明潛在性
現代房屋建筑地基施工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從施工主體結構工序來看,是一環接一環的,本身具有較強的連續性,地基施工形式都是后一道工序覆蓋前一道工序,要想保證每一道工序都合格,則需要對施工隱蔽工程做好檢測與驗收,明確責任人,強化責任制,對出現問題的環節,要由問題環節負責人負責,做到追責問責,保證施工質量與使用安全。
1.4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具有鮮明的嚴重性
房屋建筑地基施工工程具有較強的嚴重性,地基質量決定上層建筑質量,地基影響著建筑的投入與使用,如果地基出現問題,則是無法補救和修復的,最終導致的結果更是不能彌補,近年來,因為地基基礎質量問題導致的事故不斷發生,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可以說,地基問題的出現遠遠大于工程投入成本。地基作為建筑的最基礎部分,如果工程施工場地選擇不當、工程施工勘查設計不合格,那么如果施工,則會出現問題,使上部建筑失穩,整個建筑工程結構嚴重破壞,這種破壞是致命的、毀滅性的質量事故。地基事故的預防需要加強環節流程控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后期質量問題,避免出現重大質量事故。
2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關鍵點
2.1 勘察技術
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勘察技術非常重要,一項工程開始施工作業之前必須進行勘察,勘察的依據為巖土工程勘察規范。首先,相關人員應當對建筑總平面圖有一個準確全面的了解,不僅要對平面圖的坐標和地形進行分析,而且還要在房屋建筑的性質、規模、結構和基礎形式的基礎上對建筑的荷載力盡心評估和判斷,進而對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許變形范圍加以明確;其次,在勘察過程中不僅要對地質的類型、分布情況進行了解,而且還要分析地基的穩定性和均勻性,判斷和篩選出不良地質并明確其類型、成因和分布范圍,為整治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信息數據。
2.2 支護設計和土方開挖技術
地基支護設計和土方開挖技術主要是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漿護坡支護,內容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對挖方區的各類障礙物進行清理,在對搬遷區域內的地下排水管道和電纜等進行清理的同時,要對場地平面圖進行繪制,對開挖的路線、邊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進行明確。之后要對測量控制網進行設定,并對控制的基線、軸線以及水準點進行明確并進行仔細審核以此作為施工控制的依據;第二,使用反鏟挖掘機對較硬的土質進行挖掘,使用巖石粉碎機處理巖石。在進行較深區域挖掘作業過程中要妥善對運土汽車進行放置,盡可能地減少挖掘機回轉的角度。同時,自卸汽車應當與挖掘機大小相匹配,反鏟機應該呈0字型移動,確保挖掘工作的連續性。此外,對于挖掘機作業過程中難度較高的基坑的邊角位置,可以適當采用人工方式與機器相配合;第三,在進行作業過程中要考慮到基坑地基土質問題,不僅要利用水準儀檢查或者拉線尺量檢查標高,而且還要用經緯儀、拉線尺量檢查設計中心的長度和寬度并利用坡度尺檢查邊坡坡度;第四,在土方開挖形成基坑后,要采取一定措施保護基坑,不僅要在基坑周圍設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而且還要確保場地坡度適當。
2.3 地下水控制技術
現階段主要采用管井降水法控制和防范基礎地基腐蝕問題;首先,要注意承壓的含水層滲透系數,要具有一定層次性,逐漸加大變化,不應當降幅相同。同時,要應當充分考慮到井深問題,通常情況下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m左右;其次,由于含水層的土質通常為粉質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層,具有滲透性差的特點。對此,在作業時可以將井深打至基巖底部以促進滲透系數的提升,確保井的完整性;之后,對于一些具備坑內布井條件面積較大的基坑,可以進行坑內布井,盡可能地將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對于一些面積較小的基坑,可以采取坑內、坑位布井相結合的方式作業;最后,如果基坑的挖掘已經接近交互層,可以將交互層底部的含水層承壓水頭降到基坑的底部以下粉細砂層降水。如果無法揭穿隔水層或者隔水層的厚度無法抵抗承壓水頭的壓力,可以采取懸掛式隔滲帷幕加深井的方式降水減壓,進而實現地下水控制。
3 結束語
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是房屋建筑重要技術,關系現代房屋建筑工程技術的進步,同時,也影響工程施工整體質量,只有不斷加大科技力量投入,才能不斷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礎施工質量,滿足人們生活需求,推動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艷艷.關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中外企業家,2015,02:136-137.
[2]何利民.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5,4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