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芳 左瑞龍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面臨技術支撐不足等問題。文章以大數據為背景來切入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發現大數據為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帶來各種機遇。然而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國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仍面臨諸多困境,如教育治理過程中治理效率的挑戰、信息孤島的阻礙、人才短缺的牽制以及制度設計的缺失等。因此,強化數據治理思維、加強教育治理數據庫建設、探索大數據人才培養機制以及突出大數據法律與制度建設,可以視為大數據背景下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大數據;教育治理;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
1 大數據對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
1.1 教育治理主體地位的重塑
大數據在實際的運作中強化了對不同教育治理主體的依存關系,促進了教育治理主體地位的重塑。教育治理主體間良好的關系是發揮教育治理主體的整體合力的前提,是教育治理能力整體性提升的基礎。
1.2 教育治理權責疆域的優化
教育治理權責疆域的優化,是大數據為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帶來的契機之一。在對大數據的處理過程中,政府、學校與社會組織在權責領域上得到優化,進一步推動了政府教育行政職能的轉型并提高了學校和社會組織在教育治理中的參與能力,實現政府、學校與社會組織在功能上的互補與協調,加速了教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
1.3 教育治理科學決策的促進
決策作為教育治理的關鍵環節,反映了以政府為主導的不同教育治理主體的實質性參與,并對教育治理的后續實踐過程產生重要影響。在現代教育治理環境中,隨著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加,教育治理決策過程難以脫離大數據而單獨存在,大數據在為教育治理主體決策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是對教育治理主體決策行為的規范,提高教育治理中決策的科學性,減少決策的隨意性。
1.4 教育治理服務質量的提升
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的高低,也是教育治理能力強弱的表現,而大數據則為政府、學校與社會組織在教育治理中服務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條件。教育治理中的大數據有利于輔助教育治理主體發現教育治理的現實需求,并通過教育服務的有效供給實現教育治理領域的供需均衡,進一步推動教育治理服務質量的提升。
2 大數據背景下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升路徑
2.1 戰略思維層面
以數據治理思維引領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要使大數據成為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利器”,必需樹立大數據意識,以數據治理思維引領教育治理現代化進程。其一,各教育治理主體應樹立數據應用意識,重視數據在治理過程的作用。政府在教育治理過程中應將產生于教育及社會相關領域的數據作為決策的基本依據,改變過去依靠主觀意志治理教育的錯誤行為;學校應強化對系統內外相關數據的搜集、分析,并將其作為內部治理與外部適應的基本依據,提高教育治理的有效性;社會組織憑借自身優勢可以掌握政府、學校無法掌握的一部分數據,從而為參與教育治理、彌補政府與學校的不足創造條件。其二,各教育治理主體應樹立數據的開放共享觀念。在教育治理過程中,各教育治理主體樹立數據開放共享觀念是將數據治理思維嵌入教育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的必要前提。
2 戰略基礎層面
加強教育治理數據庫建設,構建開放系統的數據交流共享平臺一方面,消除政府、學校等內部數據壁壘,建立統一的內部共享平臺。政府相關部門、學校等須設立統一的數據傳輸、識別、儲存等運行標準,用統一的標準體系來維持政府相關部門、學校等在內部數據治理中的共享性、可持續性,從而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數據網絡系統,實現政府、學校等在數據治理中的內部協同化。另一方面,強化政府、學校與社會組織間的數據平臺建設。首先,政府、學校、社會組織應加強教育數據搜集、整理、存儲、分析工作,著力打造各自的教育治理基礎數據庫,為各主體在教育治理現代化過程中的數據治理奠定基礎。其次,加強全國范圍內的政府之間、學校之間、社會組織之間的數據資源整合,形成初具規模的聯合數據庫,為發揮多元治理主體的合理性提供數據支撐。
3 戰略保障層面
探索適應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大數據人才培養機制,第一,在教育治理領域推廣大數據應用,探索教育領域的“數據治理”之道,在實踐中培養大數據應用和管理人才。第二,高校應將大數據知識、技術的傳播、創新納入學校教學科研體系,通過系統的大數據教學與科研工作,為國家培養大數據人才,為社會供給大數據知識,這是大數據時代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意,也是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生長點。第三,政府應制定符合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的大數據人才培養規劃,緊跟大數據國際發展趨勢,以“科教興國”戰略帶動“數據強國”戰略。第四,進一步加強高校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企業組織的大數據開發應用合作,以“政—企—產—學—研”相結合的大數據創新研發實踐促進高質量大數據人才的培養。
4 戰略實施層面:突出教育治理大數據法律與制度建設
從目前已出臺的政策規劃看,2012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3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關于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2015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以及2016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的“國家大數據戰略"部分,都對我國大數據發展進行了宏觀戰略規劃。但是,我國在法律層面缺乏大數據的相關規范內容。未來,我國應加快大數據立法,用具體的法律制度規范大數據發展。與此相適應,在教育治理領域,政府與高校應在國家大數據頂層設計的指引下制定相應的教育治理大數據發展計劃;同時,在條件具備、時機成熟的領域,積極探索教育治理大數據應用與發展的制度化、法律化路徑,完善教育治理大數據及其應用的法律與規范保障體系,以系統完善的大數據法律與制度體系規范數據搜索、采集、整理、存儲、應用、共享與保護工作,引導教育治理大數據的有序發展,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供法律保障。
5 結語
總之,要想實現教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還要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力量,為教育治理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這既可以提高教育的治理能力,還可以為教育界樹立起良好的形象。要充分發揮一些現代流行的通訊工具,像微博、微信等網絡工具的宣傳作用,為實現教育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俞立平.大數據與大數據經濟學[J].中國軟科學,2013,(7):177-183.
[2]胡洪彬.大數據時代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的雙重境遇與破解之道[J].社會主義研究,2014,(4):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