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旺 趙志根 張翠英 劉超
摘 要 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為基礎,分析了教學過程中的三個轉變;并結合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修訂,闡述了專業認證理念在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建設以及持續改進等方面的落實情況,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促進了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三個改變 測繪工程 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3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chang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revision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talents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it expoun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concept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 situatio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hree changes; surveying engineering; training program
1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以其“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三大基本理念的特點,[1-2]現已發展成為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因此,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得到了我國教育界和產業界的重視。截止到2017年底,共涉及17個專業類累計700多個專業接受認證,越來越多的高校積極申請參加專業認證工作,以規范教育管理、規范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于測繪類專業,從2012年到2016年底,全國130余所測繪工程普通本科院校中,測繪工程專業共有18所高校通過專業認證,[3-4]且2017年、2018年分別有10和13所測繪工程專業高校申請專業認證,可見對測繪工程專業認證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呈現逐年增高趨勢。
2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
2.1 以學生為中心
教育的根本問題是人的發展問題,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應該為培養優秀人才,即以學生為中心。筆者認為,以學生為中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時,應該圍繞學生畢業時及畢業后一段時間所具備的職業能力設定,而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支持條件亦要以有利于學生達到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導向進行配置。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學中重點關注學生的發展、學習和學習效果。教學的目的不在于“教”,而在于“學”,以學生為中心,最根本的是要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即要從“課堂、教師、教材”,向“學生、學習、學習過程”轉變,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5]
2.2 以產出為導向
產出導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是國際工程教育倡導的一種先進理念,OBE理念關注“學生學到什么”,而非“教師教了什么”。[6]因此,這就要求專業按照“反向設計,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以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出發點,設計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匹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配置足夠的軟硬件資源。最后,對照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對學生進行合理考核,并進行相應的持續改進。
2.3 持續改進機制
持續改進機制的建立往往包括社會反饋機制和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兩部分。培養目標決定了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要求,它是由特定社會層次需要和學校定位所決定的。因此,需要建立國家社會、行業產業發展以及畢業生等高等教育系統以外多方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對培養目標進行定期評價,以便用于專業的持續改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教學過程質量監控要求圍繞“畢業要求”設置課程體系,并明確課堂、實習、實驗、畢業設計等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要求,定期對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質量進行有效評價,從而形成“畢業要求—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畢業要求”的內部閉合環路,有利于促進畢業要求的達成。
3 測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踐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專業辦學可追溯至1951年山東洪山煤校的測量專科,分別于1974年、1990年、1999年開始招收中專生、大專生和本科生,辦學歷史悠久,是學校的傳統優勢學科。近年來測繪工程專業嚴格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深入貫徹“三大理念”,并于2014年接受首次專業認證,2017年接受第二次專業認證,在專業綜合改革和持續建設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3.1 樹立專業認證理念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包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果導向的教育取向和持續改進的質量文化”。貫徹專業認證理念不是單方面的,必須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教學主體方面出發要充分樹立“三大”認證理念。對于教師,要求明確所授課程與畢業要求、培養目標的關系,圍繞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目標,聚焦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設計以及量化學生能力達成的考核指標。[7]對于學生,要求在學習過程中重視能力目標導向而不是知識目標導向,激發內心主動學習的意識,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專業一方面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參加各種專業認證培訓,并邀請專家作專業認證講座,同時學院多次召開專業認證研討會,領悟專業認證精髓。另一方面,積極組織教師對學生開展專業認證宣講會,普及專業認證理念等知識。
3.2 落實持續改進機制
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在培養方案的制定與修訂中,圍繞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建立了質量保障體系,主要包括“教學督導、教師、在校生”構成的內部評價機制和“校友、用人單位、第三方機構”構成的外部評價機制,不斷優化與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近年來每年定期組織開展的教學改革和社會調查活動,在2013版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綜合學校定位、本專業辦學定位,經濟社會需求、內外評價結果以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從培養目標、畢業要求以及課程體系(知識結構、素質教育、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優化,最終形成了2015版測繪工程人才培養方案,同時,也為今后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3.3 完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設置應能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滿足預期的畢業生能力需求。因此,課程體系的優化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3.3.1 圍繞專業認證標準,設置課程體系
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畢業要求反映了“學生能做什么,即專業知識學以致用的能力;該做什么,即道德價值取向;會做什么,即綜合素質和職業發展能力”三個方面的問題。因此,課程體系優化應處理好三方面的關系:[4]
(1)各類課程之間關系。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數學與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15%);工程基礎類課程、專業基礎類課程與專業類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30%);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論文)(至少占總學分的20%);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至少占總學分的15%)。
(2)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關系。專業教育體現在解決工程問題的專業技能,使學生在社會中尋求一份工作;人文素質教育則體現道德價值取向,使得學生在工作的同時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8]在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優化時,增設了文化藝術類課程。同時,要求專業教師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藏的職業道德與人文精神,并將其貫穿在整個專業課的教育中。
(3)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關系。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將第二課堂納入課程體系中,明確了學生參加的創新創業實踐和素質拓展等環節,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發展能力。
3.3.2 服務行業特色
專業認證標準體現的是規范化要求,反映了專業培養目標和規格要達到的最低標準,然而工程教育鼓勵專業個性發展,體現專業建設的差異性,為社會不同人才需求提供高質量的專門人才。[9]安徽理工大學地處測繪工程專業一致保持著礦山與地下測量的特色優勢。在課程體系設置中開設了礦山測量學、變形與程序工程學、土地整治與復墾、工程(礦山)測量課程設計等課程,以體現辦學特色。在上述原則上,最終形成了測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
3.4 優化實踐平臺
實踐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為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開設了數字地形測量實習、大地測量實習、GNSS實習、大地測量(GNSS)課程設計、工程(礦山)測量實習與課程設計以及畢業實習與設計等實踐環節。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意識和整體素質,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學院搭建了“自建—企業—研究所”三級實踐平臺。安徽理工大學自建了山南新校區多功能實習基地、淮北龍脊山綜合實習基地等多個實習基地,用于專業認知與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同時,為避免高等教育與企業生產脫節,學校與20余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實習基地,既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與人溝通、團結協作等社會能力,強化了職業道德的培養。通過“礦區環境與災害協同監測”全國煤炭行業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培養學生敏銳、批判的科研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4 結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規范了高等教育管理、完善了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對于我國“雙一流”建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專業認證“三大理念”的分析,闡述了教學過程中的三個轉變,并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念落實于安徽理工大學測繪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修訂中,在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建設以及持續改進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寧濱.以專業認證為抓手 推動“雙一流”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7.3:24-25.
[2] 黃鶴,羅德安,呂書強,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在測繪工程專業綜合改革中的體現[J].測繪通報, 2017/9:142-144.
[3] http://www.ceeaa.org.cn.
[4] 焦明連.專業認證背景下測繪工程專業建設研究[J].測繪科學,2015.40(11):182-186.
[5] 劉獻君.論“以學生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6] 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7-10.
[7] 陳平.專業認證理念推進工科專業建設內涵式發展[J].中國大學教育,2014.1:42-47.
[8] 李麗華.促進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共同發展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9):79-79.
[9] 吳文輝.特色專業建設與專業認證對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3(5):165-167.